行書的用筆比楷書活潑,又不及草書的放縱,既不是楷書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書的“狂歡亂跳”,它的節奏屬于“輕歌慢舞”。 其特點可大致概括為以下幾點,例字選自王羲之的《蘭亭序》。 (一)藏露并用,露鋒居多 行書用筆,起、收多用露鋒。起筆直露鋒,順勢行筆,筆意生動活潑;收筆蓄勢出鋒,點畫氣韻通暢,滯酒活脫。藏鋒則筆意內含,點畫沉著,內含筋骨,筆勢之間,形斷意連。行書用筆兩者兼施,落筆、收筆往往露多于藏。 ![]() (二)以轉代折、方圓并舉 “轉”即圓轉,“折”是方折。行書用筆,以圓轉為主,以方折為輔。方筆凝重沉著,圓筆滯灑飄逸。方筆多剛,可增強點畫骨力;圓筆多柔,可使儀態活潑。行書為加快運筆的速度,加強筆畫間的連帶,為了書寫的便利,用筆多以圓轉代方折;或方或圓并用,使點畫骨豐肉潤,氣象萬千。 ![]() (三)提按分明,節奏感強 提按也是行書的典型筆法之一,它能寫出粗細不等的點畫線條,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楷書書寫速度較慢,提按變化不大,點畫線條比較均勻,節奏感較差。而行書書寫速度較快,行筆流暢,提按分明,節奏感強。 ![]() (四)游絲牽引,縱神貫氣 通常,楷書的點畫沒有明顯的連帶,字勢也很平正。但是,如果在此基礎上適當加快行筆速度,點畫和單位之間自然地聯系加強,順勢游絲帶出,字形字勢隨之生動。這種游絲連帶能增加字里行間的天趣,并會產生緊密而含蓄的效果。 ![]() (五)中側結合,中主側補 行書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補。中鋒行筆,點畫圓滿,厚重有力。側鋒行筆則點畫妍美、薄灑。側鋒一般多用于收筆和轉折處,但只能偶爾為之,不可多用,否則就顯得毫無生機,無神無力。所以,主要筆畫都應使用中鋒。如果側鋒行筆,一般畫多粗重,以補就筆力神采。 ![]() 附王羲之《蘭亭序》高清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