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萬日軍都打不過印度?二戰時的印度為何沒被日軍占領?】1944年3月,盤踞在緬甸的日軍,集結了1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印度出發了。 日軍此舉的目的十分明確,占領印度,把英國的軍事力量徹底趕出去,消滅東南亞地區的盟軍隱患。 此次帶隊的鬼子指揮官叫牟田口廉也。 說起這個老鬼子,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個罪惡的名字,就是他在盧溝橋打響了“七七事變”的第一槍,拉開了鬼子全面侵華的序幕,是個挫骨揚灰都難解國人心中憤恨的劊子手。 牟田口廉也自視甚高,狂妄得不得了,根本就沒有把駐扎在印度的那點英軍放在眼里。 因為在緬甸的時候,兩軍就交過手,而英軍當時的表現簡直是遜斃了,面對鬼子是一觸即潰,而且逃跑的速度極快,可是讓后面的小鬼子吃了不少灰。 可是,牟田口廉也這個老鬼子,也是笨到家了,他為了解決10萬大軍的物資和糧食問題,竟然突發奇想,在占領區強征了三萬多頭牛羊。 牟田口廉也認為,這些牛羊,既能當馱運物資的騾馬隊,而且又能給部隊提供優質的軍糧,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但是他忘了,牛羊可不是人,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根本管不住,路上被盟軍的飛機一炸,頃刻間跑了一大半。 東南亞的盟軍司令蒙巴頓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得知這個情況之后立馬有了主意,命令前線的部隊立即后撤,一直撤到英帕爾地區才站住了腳。 這可把牟田口廉也給高興壞了,心想這英國佬就是好打,還沒照面就腳底板抹油溜了。 于是,他瞬間就忘記了牛羊一哄而散帶來的不快,命令全軍只帶了七天的干糧全速追擊,打跑英軍之后就地好好補充。 然而,鬼子到達英帕爾地區之后,只堅持了幾天就全線撤退了,這是怎么回事呢?難道是英軍的戰斗力突然變強了嗎?還是印軍的戰斗力真的那么強悍呢?其實都不是。 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小鬼子的后勤補給斷了。 老鬼子牟田口廉也膨脹了,只讓小鬼子們帶了七天的干糧,追到英帕爾地區糧食基本上就沒了。 他聯系后勤往前面送,可是天上有盟軍飛機的轟炸,再加上連日的強降雨,小鬼子本來就脆弱的補給線更是不堪一擊。 沒有糧食,小鬼子餓得前心貼后背,挖野菜、抓蜥蜴、甚至把同伴都給吃了,可是有什么用呢?敗退是必然的。 另外,雙方的實力也不成對比。小鬼子滿打滿算才10萬人,駐扎在英帕爾地區的英軍、印軍和一部分我國的遠征軍,總數加起來超過了15萬人。 在軍事力量上孰強孰弱一目了然。我國的遠征軍自不用多說,在緬甸的時候跟小鬼子正面硬鋼,一點都不落下風。 大家本來心里就憋著一股氣,逮著揍鬼子的機會是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 英軍的戰斗力雖然不行,但畢竟為數不多,主力是十來萬的英屬印軍。當時英軍給印軍下得是堅守陣地的死命令,所以,不管印度軍隊的戰斗力如何,最起碼也夠小鬼喝一壺的了。 就這樣,牟田口廉也帶著小鬼子堅持了十來天,真的是堅持不住了,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說起鬼子撤退這件事,就讓人感覺興奮得不得了。 10萬小鬼子在戰斗中并沒有損耗多少,可是撤退的途中,也過了一把遠征軍穿越野人山的癮,足足死了七萬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