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例: 基底層型原位鱗狀細胞癌(BLSCC)是一種獨特類型的鱗狀細胞癌(SCC),其特征是高度異型的細胞占據上皮的下半部分。到目前為止,這種特殊的病變似乎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由日本病理學家于1999年首次提出。 眾所周知,西方和日本病理學家在病理診斷上的標準有所差異。在歐美國家,異型增生的鱗狀細胞明顯侵犯黏膜固有層(LPM)是診斷食管鱗狀細胞癌(SCC)重要的標準,而日本病理學家更關注細胞和結構的變化,尤其是核的形態。所以,一些被歐美病理學家診斷為異型增生的病變可能被日本病理學家診斷為原位癌或非浸潤性癌。BLSCC由于存在表面成熟,通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診斷低級別上皮內瘤變(LGIN),隨著日本觀點的引入,這種病變被新版WHO定義為基底層型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這是東西方病理標準的典型差異。而BLSCC與IEN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具有侵襲性的生物學行為,可直接浸潤黏膜固有層,這與LGIN-HGIN-侵襲性SCC的常規致癌途徑相反。 BLSCC類型,提示發展為浸潤性SCC,并不是通過普通的途徑,而是直接從LGIN發展為浸潤性癌。 Ki-67在LGIN中,主要表達于副基底層,而不同于BLSCC表達于基底部。 BLSCC的組織學特征如下: 1)高度異型的細胞局限于鱗狀上皮的下半部分或下1/3; 2)表面有分化現象; 3)基底部失去正常細胞極性; 4)在某些情況下見到從基底部不規則延伸或輕微侵入LPM; 5)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增多,N/C比值增加; 6)Ki-67陽性細胞主要存在于上皮下1/2層,包括基底層。 分享 食管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的前驅病變和類似病變。 (a–d)顯示食管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的前驅病變,包括低級別鱗狀細胞異型增生 (a)、高級別鱗狀細胞異型增生 (b)、原位鱗狀細胞癌 (c) 和食管表皮樣化生(d);(e–f) 顯示食管高分化鱗狀細胞癌的類似病變,包括鱗狀乳頭狀瘤 (e) 和假上皮瘤樣增生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