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氣五味 是說明藥物的 性能, 升降浮沉 是說明藥物的 作用趨勢, 歸經 是說明藥物的 作用部位。 常見 中藥 功效 ![]() 性平 人參: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心經;大補元氣,生津固脫。 黨參:味甘,性平;入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脾、肺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經;補中益氣,緩急止痛。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荷葉:味苦,性平;入肝、脾、胃經;解暑清熱,升發清陽。 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腎、大腸經;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經;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蓮子:味甘、澀,性平;入脾、腎、心經;清心安神,交通心腎。 靈芝:味甘、性平;入心、肺、肝、腎經;補益氣血,強健脾胃。 牛膝:味苦、酸,性平;入肝、腎經;補腰肌,強筋骨,通脈絡。 麥芽: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行氣消食,健脾開胃。 銀耳:味甘、淡,性平;入肺、胃、腎經;滋補生津,潤肺養胃。 香附:味辛、微苦,性平;入肝、脾、三焦經;行氣解郁,調經止痛。 烏梅: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腸經;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腸經;滑腸通便,補肺潤中。 ![]() 性寒 艾葉:味甘,性寒;入心、肺經;滋陰清肺,潤肺止咳。 百合:味甘,性寒;入心、肺經;滋陰清肺,潤肺止咳。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 清熱涼血,生津潤燥。 柴胡:味苦,性微寒;入肝、膽經;和表解里,疏肝升陽。 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經;涼血清心,養血安神。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桑椹:味甘、酸,性寒;入心、肝、腎經;補肝益腎,烏發明目。 板藍根:味苦,性寒;入心、胃經;涼血解毒,清利咽喉。 綠豆:味甘,性寒;入心、腎經;清熱解毒,消暑。 蘆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經;清肺胃熱,生津止渴。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經;滋陰潤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經;滋陰清肺,化痰益氣。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入肺、心經;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天冬: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養陰潤燥,清肺生津。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入肝、膽經;清肝火,散郁結。 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散風熱。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入肺、肝經;散風除濕,清熱解毒。 決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大腸經;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石決明:味咸,性寒;入肝經;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胃、腎經;補腎益胃,滋陰清熱。 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腸、膀胱經;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連翹:味苦,性微寒;入肺、心、小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心、肺經;清心解郁,行氣化瘀。 魚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經;清熱解毒,消癰腫。 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經;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澤瀉:味甘,性寒;入腎、膀胱經;利小便,清濕熱。 ![]() 性溫 五加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腎經;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心、腎經;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 龍眼肉:味甘,性溫;入心、脾、胃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鹿茸:味甘、咸,性溫;入腎、肝經;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發汗散寒,宣肺平喘。 黃芪: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心包經;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陳皮:味苦、辛,性溫;入肺、脾經;燥濕化痰,健脾和中。 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脾經;疏肝理氣,和血散瘀。 女貞子:味甘、苦,性溫;入肝、腎經;滋補肝腎,明目烏發。 肉蓯蓉:味甘、咸,性溫;入大腸、腎經;補腎益精,潤腸通便。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胃經;散瘀止血,消腫定痛。 藿香: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祛暑解表,化濕和胃。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溫脾止瀉,化濕開胃。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神曲:味甘、辛,性溫;入脾、胃經;健脾和胃,消食調中。 生姜: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經;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 山楂:味甘、酸,性溫;入脾、胃、肝經;消食導滯,行氣散瘀。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健脾益胃,補氣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核桃仁:味甘,性溫;入腎、肺、大腸經;補腎強腰膝,斂肺定喘,潤腸通便。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肺、腎經;溫中降逆,補腎助陽。 獨活:味苦、辛,性微溫;入腎、膀胱經;祛風除濕,通痹止痛。
谷芽: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海馬:味甘,性溫;入肝、腎經;溫腎壯陽,散結消腫。 何首烏:味苦、甘、澀,性溫;入肝、心、腎經;解毒消癰,潤腸通便。 厚樸: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肺、大腸經;芳香化濕,通氣消積。 紫蘇葉:味辛,性溫;入肺、脾經;發汗解表,行氣寬中。 月季花:味甘,性溫;入肝經;活血調經,散毒消癰。 ![]() 性涼 葛根:味甘、辛,性涼;入脾、胃經;解肌退熱,升陽止瀉。 牛黃:味甘,性涼;入心、肝經;清心化痰,利膽鎮驚。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入心、肺、腎經;補氣養陰,清熱生津。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入脾、胃、肺經;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心經;疏風散熱,利咽解毒。 性熱 干姜:味辛,性熱;入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止瀉,溫經止血。 ![]() 附: 中藥方劑大全: 12. 理氣劑:理氣劑指以理氣藥為主組成,具有行氣或降氣的作用。分為行氣與降氣。 ![]() |
|
來自: 花無缺3myj1j3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