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
如果說《紅樓夢》是一部天書,寫的是現實中人冀望于理想的那一場夢; 那么《金瓶梅》就是一部地書,寫的是實實在在的每一個煙火日子。 《金瓶梅》開篇運用“借樹開花”的手法,從《水滸傳》武松殺嫂一節中衍化開來,講述了西門慶一家的食色生涯。 它從日常瑣碎的生活著手,寫盡了人生百態,道盡了世態炎涼。 年少輕狂,看《金瓶梅》痛恨西門慶的無恥和潘金蓮的狠毒。 歲月迢迢,再讀它時,才發現《金瓶梅》好比一面鏡子,映出了世道人心。 讀懂《金瓶梅》這6句話,你就會明白,人性到底有多復雜。
西門慶與潘金蓮本是偶然相遇,可“人精”王婆卻看出了西門慶的心思,于是替西門慶出主意引誘潘金蓮。 她先是假裝叫潘金蓮到自己家里做針線,然后安排潘金蓮與西門慶見面。 又以買酒菜為借口,故意給兩人制造機會,一手促成了他們的奸情。 事成之后,王婆露出了她的真面目,變相要挾西門慶給“封口費”。 后來,她又在兩人奸情敗露后,教唆潘金蓮毒死丈夫武大郎,釀成慘劇。 生活中,我們身邊也不乏王婆這樣的人。 他們表面上迎合你,讓你通體舒暢,私底下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一旦識人不清,就有可能為自己帶來災禍。 正如《孔子家語》中所言:
與人相交,一定要看清人品。 遠離居心叵測之人,才能避免讓自己誤入歧途; 擇善而交,才能提高未來的人生質量。 ![]()
張竹坡曾高度評價一位女子為:“高人”、“真正的美人”。 她就是西門府中唯一的“人間清醒”孟玉樓。 丈夫過世后,孟玉樓通過薛媒婆的介紹,認識了西門慶。 但她的嫁人原則是只做正妻,不做小妾。 西門慶覬覦她的豐厚財產,聯合薛媒婆一起欺騙她:
等孟玉樓嫁過去后,才發現自己只是個妾室。 沒過多久,西門慶又娶了潘金蓮和李瓶兒。 得知真相的孟玉樓,雖有滿心委屈,但從未抱怨過。 因為她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各有各的苦楚。 有時候,你認為的不幸,在別人眼里不過是個笑話。 發牢騷沒有用,更別提感同身受。 于是,孟玉樓安心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冷眼旁觀西門府的妻妾爭斗。 這個世界上,天遂人愿是驚喜,事與愿違才是常態。 與其抱怨生活的不公,不如試著改變對生活的態度。 少說多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
在錯誤的路上重蹈覆轍,似乎是每個人的通病。 西門慶也不例外。 花子虛是西門慶的鄰居兼結義兄弟,兩人經常一起鬼混。 西門慶知道花子虛貪花好色,時常流連煙花之地,就趁虛而入勾引他的妻子李瓶兒。 在花子虛鋃鐺入獄的時候,他以打點官司的名義,將花家的財產據為己有。 陰謀得逞后,西門慶洋洋得意,完全沒想過自己也會在同樣的地方栽跟頭。 書中寫道,西門慶死后,幾房小妾無一人為他守節,家產也被信任的伙計、惡奴席卷一空。 人生最通透的活法,就是總結前人失敗的經驗,精進自己的生活。 別人走過的彎路,我們繞道而行。 別人吃過的虧,我們吸納教訓。 不在同樣的地方跌倒,用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更好地迎向未來。 ![]()
莎士比亞說:
金錢雖然無法衡量一切,但可以檢驗一個人的品行和底線。 錢品好的人,愛財取之有道,而錢品差的人,則想著處處占人便宜。 應伯爵是西門慶的第一幫閑,平日里很受西門慶的照顧。 有一回,他得知另一好友被封了官,需要錢打點。 于是,就幫忙向西門慶借錢。 應伯爵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忽悠西門慶無息借款一百兩。 一來一回間,自己從中賺了十兩銀子的回扣。 俗話說:
在金錢面前,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一個在小錢上精明算計的人,往往也會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出賣朋友,毀掉友情。 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藏著他的人品。 能平衡好金錢與感情的人,才值得我們深交。 ![]()
李瓶兒自從生下兒子官哥后,西門慶對她百般寵愛,經常留宿在她房里。 這引起了潘金蓮的嫉恨,她想方設法要害死官哥。 李瓶兒不經意間透露,因為官哥體弱多病且膽子小,所以要用紅綢包裹著以保平安。 潘金蓮將此事記在心上,然后開始訓練她的寵物雪獅子,讓它一看見用紅綢裹著的鮮肉,就去撲食。 最后,雪獅子把官哥嚇成了失心瘋,沒過幾天就死了。 《論語》中有句話,發人深省:
生活中,不少人會因為一些簡單的交往,就把別人當作知己,因為一時的投緣,就對人家掏心掏肺。 殊不知,你的無心之言,很可能會被別人當作有意之圖; 你信任別人的人品,別人卻未必值得你的信任。 當我們分不清良莠,辨不了敵友時,就要多留一分心,不可一味輕信他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
常言道:
曾經風光無限的西門府,如今竟是門可羅雀。 自西門慶死后,西門府的光景便大不如前。 往日里稱兄道弟的應伯爵不僅沒有上門慰問,還在西門慶尸骨未寒之時,就跑去投靠了財主張二官。 為了給自己謀利,他不僅攛掇張二官納潘金蓮為小妾,還將西門府中的大小事情都告訴張二官,煽動他去搶奪西門慶的生意。 楊絳先生有句話,一針見血: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更不要低估人性逐利的規則。” 大多數情況下,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 你與他人的關系,并不取決于你對他有多好,而是取決于你手中是否有與人家交換的籌碼。 在你成功時,每個人都想圍過來沾光,希望能分得一杯羹。 而在你落難時,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會對你避之唯恐不及。 以利相交者,利盡而疏。 無論何時,深耕自己,才是硬道理。 你若有實力加持,一切關系都會很順暢。 ▽ 哈佛大學教授田曉菲在《秋水堂論金瓶梅》中說道:
《金瓶梅》的故事雖然已歷經百年,但留下來的道理卻仍然警示世人。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是非善即惡。 許多事情本無對錯好壞,區別只在于每個人的利益和立場不同。 然而,世事翻騰似轉輪,守住做人的底線,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唯有深解其意,方可從容度余生。 愿我們歷遍山河,心中仍有所堅信,穿透黑暗,心中仍能永葆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