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創始人,歷來被譽為“孔圣人”。孔子的學說在傳統文化體系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從文化根源上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一舉一動。 孔子既然這么偉大,歷史上自然有許多紀念孔子的好對聯。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紀念孔子的7個經典對聯,懷念儒家圣賢,感受文化之美,真是絕美的精神享受。 第1副對聯: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這個對聯是大成殿的楹聯??鬃颖蛔鸱Q為“大成至圣先師”,大成殿之名由此得來。 上聯的“氣備四時”,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緒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痹居脕碇复合那锒乃臅r之氣,后來用來指人物的氣度弘遠。“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語出《易·乾》:“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兇?!?/span> 這個上聯是稱贊孔子道德崇高,道德與天地相合,光輝與日月相同,進退與四季變化一樣有序。 下聯概括韓愈《原道》:“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币馑际钦f,孔子乃是“萬世師表”,繼往開來,讓人們永遠懷念。 這個對聯格局宏大,立意深遠,符合孔子的崇高地位與身份。我們都知道,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確是教育界的圣人。 第2副對聯:定六藝于杏壇,紹虞夏商周之統;藏諸經于魯壁,開關閩濂洛之傳。 這個對聯是文廟的楹聯,所謂文廟,祭祀的自然是孔子這位“素王”了。杏壇,為孔子講學之所,典故出自《莊子》:“孔子游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孔子修訂古籍,整理了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這就是所謂的“定六藝”。紹是繼承的意思。虞堯,夏禹,虞夏商周之統,出自韓愈《原道》:“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 上聯意思是,孔子整理古籍,繼承了前代圣賢的思想,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述而不作?!鄙下摪堰@四個字解釋得很清楚,而孔子的思想正是在“述而不作”中展開,時不時讓人看到真知灼見。 下聯“藏諸經于魯壁”,乃是說漢代的時候,魯恭王擴建宮殿時把孔子一族的墻壁推開,沒想到發現了《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書。 “關閩濂洛”,乃是宋代儒學的四大流派。關,乃是關中張載,其名句為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閩,乃是閩中朱熹,理學集大成者。濂,乃是濂溪周敦頤,我們都學過《愛蓮說》的。洛,乃是洛陽程頤、程顥兄弟。這四家乃是宋儒的代表。 下聯的意思是說,孔子的學問影響了后代儒學的發展,為后代學術流派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讓人無比懷念。 第3副對聯:晏嬰齊仁人,一言而溥天下利;孔子魯司寇,無訟當為百世師。 這個對聯用晏子和孔子進行對比,歌頌了兩人的杰出才能,而這兩人恰恰都是齊魯之地的杰出代表。 上聯的晏子,大家都很熟悉,他是齊國的宰相,晏子使楚是課文里提過的故事。上聯的意思是說,晏子宅心仁厚,對齊王勸諫,一句話就可以讓天下人獲利很大。 下聯則沒有講述孔子的教育事業,而是選取了孔子在魯國擔任“司寇”一職的史實,說孔子能力很強,做官的時候國家沒有什么訴訟案件,可見人們都受到了孔子的仁德感召。 古代讀書人總是懷才不遇,指點江山,但是許多文人在治國才能上是比較欠缺的。反倒是孔子這樣的人物,他一方面是知識界的領袖,一方面也具有治理國家的現實才干,只是因為魯國小人的攻擊而不得志,實在讓人遺憾。 第4副對聯:彝訓承先,聞詩聞禮;名宗衍慶,宜室宜家。 這個對聯是山東曲阜孔府的楹聯。孔府乃是孔子后人,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尊崇。這個對聯別出心裁,稱贊的是孔府之人,用意還是在稱贊孔子的偉大。 上聯說,孔子的后人秉承了孔子的遺訓,乃是值得稱贊的君子。學詩學禮,出自《論語》??鬃釉浗逃约旱暮⒆涌柞幷f:“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鯉學詩學禮,把這個傳統一直傳到了后人身上。 下聯是說孔府乃是圣人的后人,長幼有序,樂享天倫,家庭和順、夫婦和睦?!耙耸乙思摇背鲎浴对娊洝?,這里用來稱贊孔子的后人懂得禮節,保持了孔子的風度。 第5副對聯:允矣!斯文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極;大哉!夫子合詩書、易禮、春秋集大成。 這個對聯是曲阜孔廟的對聯。上聯說孔子道德高超,為古今、中外、君民建立了法則,不偏不倚,中庸而為萬世之法。下聯說孔子學問很大,乃是文化的集大成者,成就突出。 第6副對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德參天地,道貫古今。 這個對聯同樣是稱贊孔子道德和成就的,意思與前面差不多,就不多解釋了。 第7副對聯:宰割萬物之謂圣,化生萬物之謂神,江河漾溢東西,泗水源流,允作六洲冠冕; 衣被群倫公其功,孕育群倫頌其德,日月照臨上下,尼山俎豆,長留百世馨香。 這個對聯非常長,足有60字之多。上聯說孔子乃是神圣之人,就好像河流一樣,孕育了無數人們的心靈,乃是人們的楷模。 下聯說孔子的德行像日月一樣,被萬世紀念。尼山,是孔子誕生地。俎豆,是祭祀時盛食物用的禮器,泛指祭祀。對聯對孔子極盡歌頌之能事,雖然夸大,卻可以看出人們對孔子的崇敬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