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過這么一個熱門話題: “一個人大格局的標志是什么?” 其中一個回答深入人心: “低谷時能調整好自己,高處時也能堅守好本心。 即便內心波濤洶涌,表面也是心如止水、云淡風輕。” 一個人的情緒好不好,在于他的格局高不高。 格局大的人,眼界開闊,心態良好,這樣就不容易被瑣事蒙蔽,而是懂得不管面對什么樣的瑣事和無常,難題和困局,都懂得胸懷寬廣,樂觀灑脫地對待。 就像余秋雨在《尋覓中華》里說的那樣: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事上沉淪。 格局小,情緒糟 人之所以容易陷入情緒化之中,就在于格局太小,不愛動腦。 你看,生活里總有那么一些人,在狼狽不堪的時候,心思混亂,想法偏偏,甚至極其容易將負面情緒橫行霸道于他人。 而有些人哪怕風光威水時,也不好好反思審視自己,反倒開始變得飛揚跋扈,趾高氣昂了,說話做事不給別人留有余地。 真正的君子,真正的聰明人,都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地反思、審視、修正自己,問題根源從自己身上去找。 然后,做好自己的一言一行,選擇好自己的一思一動,不在乎小名小利,而是心中保留著大追求、大格局。 如此,方能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夠穩住自己的情緒,忍住自己的心態,管好自己的形象。 有格局的人,情緒自然就少了,能忍住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 《燕山夜話》有云: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有格局的人,追求的目標有高度,崇尚的思維有深度,面對情緒,控制得也極有力度。 不得不說,生活當中的憤怒、愚蠢、責怪……都是生活的毒藥。一個有格局的人,都會主動驅趕這些負面情緒,然后熨平生活的褶皺。 與其自尋煩惱,惡化情緒,不如養養自己的格局,來一次心靈的滋養,精神的賦予。心寬路自通,心闊煩自少。 就像演說家安東尼·羅賓說的那樣: “杰出人生的秘訣,在于懂得如何控制情緒這股力量,而不是被這股力量所反制。”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通向不一樣的人生,根本區別就差在格局上。 格局大的人,想得更多,思考得更深,自然看得也就越高遠,自然腳下的路就可以走得更高遠。 拿出格局的力量來控制情緒這一股力量,然后我們才能正確地、全身心地投入當下生活,也才能遇見更多的美好和詩意。 格局大,眼界高 有人說,格局,體現在一個人所追求目標的高度,眼界的廣度,思維的深度,以及這個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從容大度。 顯然,一個人越是敢于追求更高遠博大的目標,就越可能讓自己的眼界變得越來越遼闊。 眼界一旦打開了,心里就像大海一般,足以包羅萬象。 再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一個人站得高了,望得遠了,看得開了,格局就大了,眼界就高了。 眼界一高,啥煩惱都小了,也沒人。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人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人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茍且。 作家何權峰說: “氣度變大,抱怨就變少。格局夠大,問題就消失不見。” 深以為然,一個人的眼界如果一輩子都拘泥于山腳下,委身于山底,那么他的目光、眼界則永遠都會被眼前的雞毛蒜皮之事所遮蔽。 然后,眼光狹隘,不知所以。 電影《一代宗師》里有句臺詞: “習武之人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切都由自我這個源頭開始,最終卻朝著超越自我結束,撐起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眼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如此,不糾纏著過去不放,也不會畏懼著未來的未來。然后,胸藏大格局,胸懷大志,修煉自己,多讀書,多做事,少抱怨,少胡思亂想。 然后,變得像國學大師翟鴻燊說的那樣: “生命取向要高,格局不高,說不出高雅的話,成不了大事。” 處處磨練自己,時時警醒自己,將事情做好,將能力提升,讓生活變好。 哪怕遇到了再多的挑戰和苦楚,也依然敢于做到如孟子所說的這般: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格局深,福氣厚 格局深,可以養情緒,養心態,養心靈,養靈魂。 人的幸福和美好,皆來源于內心。內心平和了,坦然了,一切都可以平靜地對待,心靈便可自由地呼吸,靈魂便能愉悅地跳躍。 那么,如何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得平和、愜意、隨和?最好的方式便是養成一種大格局。 正如古語有言: “眼中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 格局大了,眼界高了,自然心中的煩惱就少了、無了。 一個人的格局,就是一個人讀進肚子里的書,從嘴巴里說出來的話,以及他的人生所走的每一步,甚至是所接觸過的每一個人。 所以,格局的大小,都是由自己親手打造的。 但是,不管如何打造,一個人唯有活出了大格局,才能驅散掉所有壞情緒,然后在歷經人生坎坎坷坷、高高低低之后,便會明白楊絳先生說的這句話: “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所以,努力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控制好自己的心態,打開自己的眼界,看到更高更遠更大的人生風景。 然后,格局大了,心境平了,心態順了,生活就會過得淡定、從容,福氣自然也就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