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投資者,可能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何能找到一直存活且持續增長的公司? 看財務報表嗎?財務數據有明顯的滯后性,而且誕生于工業時代的報表準則面對新興科技產業,技術、人才、管理、品牌、商業模式等元素的價值根本無法量化。 看行業的未來嗎?且不說行業內的公司繁多,無法選擇。只從行業來看,有未來的行業不代表現在有價值,當市場一致認可行業的未來,那么,這種共識本身就會反應在市場上,當前的價格是否有泡沫?誰也不知道。 舉個例子,站在2000年,互聯網有未來嗎?但是這并沒有阻止“科網泡沫”的破滅。 看管理層?看技術突破?內幕消息?大師推薦?......選擇的標準太多,讓人手足無措,而ESG投資,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ESG投資的定義及起源 ESG是社會責任投資的產物,E代表(環境)Environment,主要考察氣候變化、碳排放量等指標,通過這些指標考察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對環境的影響。S代表(社會)Social,主要考察員工健康和產品安全等關鍵指標,通過這些指標考察企業與員工、消費者、社會的互動關系。G代表(公司治理)Governance,主要考察董事會與高管、公司廉政腐敗情況、薪酬等指標,反映公司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可以看出,ESG對公司的考察不止于單獨一個方面,而是通過各種指標來考察公司與環境、社會、企業內部的互動關系情況,從而判斷企業的價值,旨在獲得長期可持續的收益。 ESG投資起源于上世紀20-60年代的倫理投資,當時,隨著大公司的發展,如煙草、賭博、軍火等企業也開始上市融資,在有信教傳統的歐洲、美國等國家,這些產業不符合人們的主流價值觀,人們拒絕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 隨后,到20世紀80年代,倫理投資的內涵開始延伸,社會責任投資的理念逐漸形成。隨著氣候的變化,環保理念也開始受到關注。1971年,美國首只社會責任共同基金“派克斯世界基金”問世. 90年代后,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的理念進一步推廣,同時,各大行業的大公司壟斷初步成型,人們開始意識到,公司不應只是為了股東的利益,而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1990年,全球最早的ESG指數多米尼400社會指數(后更名為MSCI KLD 400社會指數)發布
國內外的發展情況 全球來看,ESG投資已經逐漸成熟,根據UN PRI(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數據,截至2021年5月11日,全球已有近3969家機構簽署UN PRI原則,包括3915家投資管理機構和 611家資產所有者,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 100 萬億美元。 具體來看,截至2018年初,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ESG投資總規模達30.7萬億美元,較 2014年實現 13.9%的年均復合增長。其中,歐美地區ESG投資規模最大,歐洲和美國的投資規模分別達 14.1萬億美元和12.0萬億美元,合計占比約 85%;日本增長勢頭最強勁,2018年投資規模達2.2萬億美元,相對2014年的年均復合增速達308%,主要源于日本養老金GPI的ESG投資應用。
從投資者來看,以養老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是 ESG投資的絕對主力。GSIA 的數據顯示,在 2018年全球主要五大地區/國家總計超 30萬億美元的可持續投資中,機構投資者占比 75%,成為全球 ESG 投資的絕對主力。其中,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金是主要參與方。對于養老金和機構投資者來說,對于ESG投資的持續投入,也說明了ESG投資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受到了他們的認可。
在國內,相比于發達國家起步偏晚,ESG投資在我國發展速度相對緩慢,2017年,PRI原則正式進入中國,2019年,MSCI正式納入A股并進行ESG評級,國內首支ESG指數-中證180ESG指數發布,2019年新設科創板對于上市公司強制披露ESG信息。根據《中國責任投資報告(2020)》數據,截至2021年5月10日,目前境內共有58家機構簽署UN PRI原則,其中,資產所有者、資產管理機構、數據服務商分別有42家、2家和14家。
優勢與超額收益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用ESG投資的標準選擇的投資標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優勢。 首先是盈利機制,ESG評分高的企業持續經營能力更強,盈利質量更高,更容易通過盈利改善、估值提升的途徑提升企業價值,優中選優提升收益表現; 其次是風險規避,ESG高評分企業,在大眾心目中的印象更好,不容易涉及到政策風險。面臨更少的違規處罰,涉及的訴訟數量亦明顯較少,這將對上市公司的風險水平產生影響。 比如說近期受到政策監管的課外教育行業,在政策監管前,無論是從財務基本面還是行業空間觀察,都是有大好前景的行業,但是如果將其與社會的互動關系也納入考量,也許結論就不一樣了。 ESG的投資方式也有可觀的超額收益,MSCI全球ESG領先指數近五年年化收益率為10.3%,高于基準MSCI全球指數2.5個百分點,在新興市場,這種超額收益更加顯著,從近十年年化收益率來看,MSCI新興市場ESG領先指數(5.9%)收益高于基準指數(-0.1%)。
在國內,2008年5月5日年由興全基金成立的興全社會責任基金是第一只ESG主題基金,即使成立于牛市頂點,截止到2021年6月29日,在12年間依然取得了超過6倍的收入,而同期滬深300漲幅不過27%,取得了近6倍的超額收益!
時代背景 ESG投資的發展有特定的歷史原因。 首先是大企業占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需要承擔責任。現代公司制度下,大企業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借助互聯網與金融工具,巨頭公司相比小企業的優勢更是天地之差,而在企業內部的架構中,企業主要是為股東的利益負責,公眾只是作為消費者與客戶存在,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大企業本身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公共設施,占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必然要求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其次是“綠色發展”深入人心。新冠疫情后,推動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發展的主流,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 4 月 18 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造成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氣候變化導致的環境退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勞工條件、企業責任等問題的日益增多,ESG 投資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最后是社會公眾與大企業的矛盾。近年來,作為法人的公司與作為自然人的員工之間的關系日益惡化,勞動時長、職場潛規則等受到公眾的普遍關注,并引發持續討論,而對于企業來說,如果無法在這方面得到改善,也許就會引發不可測的政策風險。 總結 企業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教科書式的回答是股東利益,因為股東是企業的所有者。但是ESG投資則告訴我們,當企業壯大,它就必然會與社會、環境產生互動,甚至本身就成為環境的一部分,這時,企業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定位,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才是企業的核心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