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強調閱讀興趣,強調學習習慣,很少提到學習方法,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學習方法了呢? 肯定不是的! 就如武俠小說里一樣,任何功夫若只學招式,沒有內功,是無法達到很高境界的。在學習中,興趣習慣、持續的閱讀積累、豐富的生活體驗就是內功,方法就是招式。若有強大的內功輔助,那任何方法,都可能驚天地泣鬼神,甚至可以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反而言之,若沒有學好內功心法,給你絕世秘籍,也是無濟于事。 當我們的孩子的閱讀興趣能持續,習慣比較穩定的時候,識字量也到了一定程度的適合,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聊聊或者訓練具體的系統的學習方法了。 為了減少父母陪讀的負擔,就需要孩子盡可能多地認識漢字,盡量能讓孩子在上小學三年級時,至少將漢語中常用的3000個漢字都認好(不一定要求全部會寫),這樣才能為以后的語文精讀打好基礎。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那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如果孩子按照記、背、抄寫、組詞、造句等步驟,一周大概能記熟10個漢字(一般不是每天記1~2個漢字,而是每天都記這10個漢字,重復一周),那需要整個小學六年的時間才能記住3000個的漢字。 從認字的角度來說,時間拖得太長,所以這個方法不可取。但是從學漢字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看似慢,但非常科學,循序漸進,讓學生打牢基礎,將來在小學高年級甚至中考、高考中做漢字基礎題時會很少丟分。
與此同時,要將拼音完整地教給孩子,達到孩子自己看拼音就能把字讀出來的程度。家長在教拼音時一定要教準確,包括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調等。 為什么要選繪本呢?因為剛開始孩子是通過圖畫來認字的,看繪本中的插圖是孩子提高記憶力的最好方式。
千萬不要去考驗孩子的記憶力,讓孩子想好幾遍都想不出來,而是要激發孩子持續的學習興趣,不要讓孩子覺得學拼音、認漢字是件痛苦的事情。大部分的漢字多讀幾遍,再加上經常看到,孩子就會記住。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的拼音用得比較熟練了,就可以讓孩子獨自看拼音讀字了,家長要先把字的含義或整句讀給孩子聽,再讓孩子自己試著把所有的字都讀出來,順便記住每個字長什么樣子。 在學校,老師也教漢字,孩子會慢慢認識一些簡單字,然后就可以逐漸自己認字讀繪本了。大半個學期后,孩子就能很熟練地通過拼音讀句子了,而且也能辨認出不少漢字。
如果書中出現孩子不認識的字時,家長可以先直接告訴孩子怎么讀、什么意思,然后讓孩子做標記,等當天完成閱讀后,再讓孩子把所有不認識的字抄寫下來,查字典并記住。
這段時間家長要監督孩子,孩子看哪頁,你也要先掃一遍,看見生字就要提醒孩子做標記,讓孩子在沒有失去閱讀連貫性的前提下,盡可能把所有的生字都標記出來。 在閱讀任務完成后,要及時查字典記生字。這些生字可以不會寫,但一定要會認,并且知道其含義,這是最低要求。 每周、每月記的生字要反復檢查,以便加深印象。
因為—— 三年級的基礎是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