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賴澤樟) ?吹拂過古鎮的春風 ——嵩口格致小學校史回眸 在永泰現代教育史上,伊芳廷先生無疑是位奠基型的人物。他創辦了永泰第一所幼稚園、第一所小學、第一所中學、第一所醫院和第一所孤兒院。他把西方的科學文化帶到了落后的永泰,并在永泰的許多鄉鎮創建了新式學校,為貧困子弟提供良好教育機會,極大改善了永泰教育資源匱乏的狀況,為永泰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奠定了永泰現代教育的基礎。 伊芳廷(1875-1969),原名愛德華·漢林頓·史密斯,來自美國波士頓,是基督教公理會傳教士,也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同學故舊。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年僅27歲的伊芳廷攜夫人格雷斯·湯姆斯遠涉重洋,來到中國永泰傳教并興辦教育,歷時半個世紀,1951年回國,1969年在美國逝世,享年95歲。 嵩口格致小學即是在伊芳廷先生的主導下創辦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數十年中,她培桃育李,弦歌不輟,譜寫出一曲教書育人的不朽樂章。 (伊芳廷與夫人格蕾斯攝于1930年) 櫛風沐雨 飽歷滄桑 嵩口格致小學是伴隨著基督教在嵩口的傳播而創建,并逐步發展和壯大。據《嵩口鄉志》(1959年編)記載,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基督教傳入嵩口。最初由張雅能在開榜橫厝設布道堂傳道,后移至“街頭坪”韋厝(今舊街原派出所附近),由王昌慶、江履訪(永泰塘前人)相繼擔任牧師。經過數年發展,教徒由最初的少數逐漸增至三百多人。 當時,伊芳廷先生在永泰縣城創辦格致學堂,幫助貧困子弟接受良好教育。隨著基督教在永泰各地的深入傳播,伊芳廷先生決定在永泰西南的重鎮嵩口創辦格致小學。據《永泰縣志》(1992版)及《永泰基督教傳教年表》記載:“宣統二年(1910年),基督教會籌資興建的新學校'永泰縣私立同仁初級中學’順利落成。同年,教會又在嵩口創辦一所教會當校,命名為'永泰縣嵩口格致小學’?!?/p> 據《嵩口鄉志》(1959年編)記載,嵩口格致小學成立后,由牧師江履訪兼任校長,校址設在“街頭坪”韋厝(即基督教布道堂),最初學生僅二十余人,多系基督教子弟。以后逐漸發展,學生人數增至一百多人。 嵩口格致小學教授的課程除清末學制規定的讀經講經、中國文字、算術、歷史、地理等,還加修圣經故事課,學生則參加基督教活動。 由于教學質量優良,嵩口格致小學逐漸得到民眾信賴,生源也不斷擴展。此時設在韋厝布道堂的校舍已不能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1923年,教會向各鄉募款,在舊街“街頭坪”建成“基督教青年會”,作為嵩口格致小學的新校舍。此舉標志著嵩口格致小學步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1931年,江履訪牧師離職,由蔡步天先生(白杜村小喜人)繼續傳道,并兼任格致小學校長。1934年,格致小學因經費無著停辦。是年六月,嵩口遭遇百年未逢的特大洪災,鎮區頓成澤國。青年會校舍不幸被洪水沖毀。當年,永泰縣基督教會即籌資重建青年會校舍。校舍建成后,學校復辦,仍由蔡步天先生擔任校長,直至嵩口解放后。 1951年,蔡步天先生因曾經兼任國民黨嵩口區黨部書記,在鎮反運動中被槍斃。1952年,嵩口格致小學改為嵩口中心小學二部,走完她四十年的辦學歷程,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嵩口青年會校舍現狀) ?勤勉奉獻 特色鮮明 嵩口格致小學共有三間教室和一間禮堂,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學,設有初級、中級和高級班。筆者曾采訪1938年至1944年曾就讀于格致小學的鄭幼波老人,據他回憶:當時的格致小學教職人員有4人,除校長外,另有教師3人;在讀學生有一百多人。一二年級為初級班,班主任為何幼卿(福州人,蔡步天先生夫人);三四年級為中級班,班主任為陳和茂(嵩口東坡村人,永泰同仁初中畢業);五六年級為高級班,班主任為陳煥章(嵩口下坂村人)。 學校每周一至周六上課,開設的課程有國語、算術和常識三科,其中常識分為歷史、地理、自然和公民等科目。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各共用一間教室,教師們采取復合教學的方式授課。低年級學生上課時,高年級學生旁聽;高年級學生上課時,則低年級學生旁聽。 學校的教育經費主要依靠教會的募捐款項,學生學費僅象征性繳納。例如初級班和中級班學生每學期學費為五六斤大米,高級班的學生每學期學費為十三斤大米。當時,老師們每月的俸祿僅90斤大米,生活十分清貧,但他們依舊嚴謹認真,孜孜不倦,極具敬業和奉獻精神。 老師們的嚴謹敬業,學生們的勤勉努力,換來了格致小學學生優異的學習成績。據林寶琛老人回憶,1930年至1933年,永泰縣所有完小畢業生連續四屆集中到永泰縣城舉行畢業會考,嵩口格致小學的學生勇奪其中三屆團體優勝獎,尤其第三屆考得最好,參考的五名學生囊括了全縣前四名,另一位也獲得全縣第十五名的良好成績。 除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外,格致小學還十分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們能歌善舞,多才多藝。每周天早上,學生們都參加教堂的禮拜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們仁慈博愛的基督化人格。除了教授課本知識外,學校還時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才藝活動。例如,每年的圣誕節來臨,學校都會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由師生們自導自演的節目多姿多彩,妙趣橫生。教會還會郵寄一批圣誕禮物,分發給每位學生,比如每人一罐美國奶粉等。伊芳廷先生也會不定期來看望師生,和藹可親的伊芳廷先生會說一些本地方言,師生們都親切的稱呼他為“伊先生”(“先生”即本地對師長的尊稱)。 時值抗戰軍興,學校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氣氛尤為濃烈。據鄭幼波老人回憶,在1944年小學畢業典禮的演講會上,他和同學們所做的演講報告,飽含著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關切和熱忱,還特別受到了縣督學的高度贊揚。另據林寶琛老人回憶,抗戰其間,格致小學還特別組織一個業余劇團,師生們經常利用節假日外出演出,宣傳抗日救國思想。抗戰勝利時,業務劇團特別受邀參加縣政府舉辦的慶?;顒?,連演三天,受到群眾們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贊譽。 格致小學的另一大特色是十分重視女生教育。學校里女生的比例要明顯高于其他學校。有一段趣聞是,當年學校曾舉辦一場女生選秀活動,當選?;ǖ氖亲考业摹鞍⑸谩?,伊芳廷先生還親自到嵩口為獲獎的女生頒獎,以資鼓勵。這在當時保守的永泰也算是一件特立獨行的事情,體現了美式教育的開放與開明。 (伊芳廷先生與江履坊校長、蔡步天校長等人合影于嵩口青年會) 桃李芬芳 碩果累累 在短短四十年的辦學歷程中,嵩口格致小學培養了一千多名小學畢業生,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社會棟梁之才,可謂桃李芬芳,碩果累累。其代表人物有民國政教名人陳頤、抗日將軍林爾根、歷史學家陳增輝、著名醫師林必錦、愛國僑領陳醒民、原四川省教育廳長林必儀、原福州市協和醫院院長江振中、福建農學院教授陳和隆、原泰寧縣委書記王秀文、原福州市委宣傳部長、福建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林愛枝等。他們勵志成才的不凡事跡時刻激勵著古鎮的后昆們奮發向上,自強不息。 陳頤(1899-2002),字仰程,號肇灝,畢業于福建大學,留學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曾任福建協和大學董事會主席、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教務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大代表等職。1949年赴臺,任省立高雄女子中學校長、美國喬治亞貝滿大學客座教授、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召集人、高雄中華基督教會理事長、旅高福建同鄉會首任理事長等職,為閩省旅臺德高望重之鄉前賢,著有《民國奇才交往錄》、《頤園老人憶往》,2002年逝世于臺灣,享年104歲。 林爾根(1904-1982),字惠民,號國梁,先后畢業于嵩口格致小學、福州協和師范學校、南京中央軍校(即黃埔第六期),任青島膠濟鐵路局員工軍訓處總教官、軍政部第二廳軍訓科長、軍政部第18補訓處中校主任、上校團長、上校參謀主任等職??箲鹌陂g,林爾根率部固守黃河南岸,轉戰河南洛陽、陜西漢中等地,為抗戰救亡作出貢獻。解放戰爭期間,林爾根任第15兵團110軍111師少將副師長、代理師長等職,因戰敗被俘。解放后,曾參與寶成鐵路建設,隨后被遣回原籍,1978年平反,1982年病逝,享年78歲。 陳增輝(1910—1994),早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師從名師洪煨蓮教授,獲碩士學位,先后在福建協和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院和福建師范大學任教,系福建師大歷史系著名教授,中外關系史專家,對中國基督教史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著有《教案史料編目》、《南懷仁與康熙帝研究》、《天主教先驅利瑪竇先生》、《開封猶太人入華年代考》、《關于利瑪竇集中之猶太人》、《清末教案》、《清季中外使領年表》等著作,其宗教學術研究成果收入在《中國百科大全書》中。 林必錦(1911-1996),幼年家境貧寒,1919年在教會的幫助下進入嵩口格致小學就讀,畢業后被保送到永泰同仁初中,畢業時獲唯一“全優學生”評語,后又往福州就讀高中,192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福建協和大學,1933年獲理學士,又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1938年獲醫學博士。林必錦是我國著名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是我國耳鼻喉醫學的創始人之一,曾任北平中央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天津恩光醫院醫師。1956年,林必錦創立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并首任科主任。此后,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基礎上,又成立天津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任首任所長。編著有《耳鼻喉科全書》。1996年病逝,享年85歲。 陳醒民(1903-1969),原名陳常,自幼聰穎好學,成績優異,畢業于上海滬江大學,曾任永泰格致初級中學(永泰一中前身)校長、浙江紹興中學(稽山中學)教務主任。1936年,陳醒民由于思想“激進”,受到國民黨當局迫害,被迫舉家遷往印尼西婆羅洲山口洋市從事華僑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南光小學及南光中學,親手創辦了山口洋華僑中學和南華中學,還擔任山口洋華僑總校校長,中華公學第一、二、三分校校長,為海外華僑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是印尼山口洋市華僑教育的創業者和拓荒人,深受廣大師生和僑胞們的崇敬與愛戴。除發展僑教事業外,陳醒民還致力于華僑社團及華僑社會公益事業活動,并擔任印尼山口洋市中華公會主席。1953年,受國務院邀請,陳醒民作為印尼華僑回國觀光團副團長,回國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四周年慶典活動,受到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陳頤先生與蔣經國先生合影) 春風化雨 澤潤人心 絲盡春猶在,燭化意更稠。嵩口格致小學的存續時間雖然短暫,但她卻在古鎮的歷史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為古鎮帶來了先進的知識文化,培養了眾多優秀的人才,深刻地影響了嵩口古鎮的文明進程。她正如吹拂過古鎮的一縷化雨春風,深深滋潤了人們的心田。 如今,隨著嵩口“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特色小鎮”保護開發的不斷推進,嵩口格致小學舊址被重視和保護起來,開辟成“古鎮文化服務中心”和“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在新的歷史時期,格致小學舊址繼續發揮著她滋養古鎮人民、造福古鎮下一代的積極作用。 嵩口格致小學的歷史雖已離我們遠去,但她所承載的博愛、敬業、奉獻、勤勉和勵志的精神,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的嵩口人民。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嵩口格致小學的精神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里,永遠閃耀在古鎮的天空。 (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里琳瑯滿目的圖書) (嵩口社區公益圖書館里讀書的孩童) |
|
來自: 柏涂hyzvi9113s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