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如果想看某篇文章,可以點擊下面公眾號名片,然后點擊頁面最上方“放大鏡”在搜索欄里輸入想搜索文章的關鍵詞或題目,再點“搜索”即可。 文學類文本閱讀。(22分) 天目訪琴 但及 ①我坐在他對面。琴在一旁,閃著微暗的光澤。那是他自己做的琴,光潔,高雅,又蘊含了某種莊重。此刻,它仿佛成了聽眾,在聽我們談話。②琴師姓馬,名榮盛,山東濰坊古琴斫[zhuó]制非遺傳承人。③“我小時候同伴家里有個土炕,在這炕邊上,掛著一只琴。我雙膝跪在炕上去拿,一點點挪過去,那張琴就放在那里,七根弦斷了六根,我記得只有一根弦。我就順手摸了一下,那個聲音真的就是天籟之音。我就蒙在那里了。回家以后,我就把燒飯的風箱抽出來,把里面的雞毛板拿出,又把結雞網的塑料繩拆開,就這樣開始做琴了。我當時不知道它叫什么,但冥冥之中,我覺得是上天注定的。”⑤“厚重是一張琴必須具備的,就像一個人沒有學問不行,但是修養深了,一個人如何更高雅呢?那就要修德了。琴有九德:奇、古、透、凈、潤、圓、清、勻、芳?!?芳香’的'芳’,這個用在聲音上,它指的是彈的時間越長,它的聲音就越美。你無法明說,你看不見,但是只要你與它在一起,你就會有成長,這就是芳?!?o:p>⑥古琴有三千年以上歷史,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琴棋書畫”之首。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這樣的故事流傳深遠。最有名者當數嵇康,他與《廣陵散》的故事充滿神秘與想象。嵇康被人迫害,臨終前從容淡定,彈奏生命里最后一曲,那就是著名的千古絕唱——《廣陵散》。從此,古琴就再也繞不開嵇康這個傳奇人物了。⑦那天,他從小屋里出來,雨后的山林翠綠,空氣像洗滌了一樣。暮靄迫近,水滴還不時被風從樹枝間吹下。遇上我,他掉轉頭,竟要帶我參觀他的工作室。穿過夜來香纏繞的院子,他推開了那扇暗朱紅的木門。⑧室內空蕩,簡單。墻邊木板上放了兩張五花大綁的琴。那是琴的初坯,陽面和陰面剛合龍,中間結了塑料繩,兩邊用上了金屬固定器。“這里用的是三百年的老木頭。”他敲了敲,發出好聽的回聲。他花了許多時間,全國各地跑,收集各種老木頭。⑨桌上有薄膜,一把渾身發黑的琴躺著,纏了紗布。他說正在上泥子。我靠近端詳,看到里面層層的紗布,紗外是黑泥,像藥膏一般。邊上有一個瓶子,里面裝的是大漆?!按笃峋褪菢淦幔瑥臉渖喜蓙淼?,不是市面上的化學漆。”他解釋道,“北方的氣候不行,我在家里還生爐子,用一個小鍋子燒,讓蒸汽出來,增加濕度。天目山這個環境最適合做琴,所以我經常跑這里來?!?o:p>⑩“化學漆涂上,兩天就干了,它是死的。但樹漆就不一樣,它是活性的。這個泥子,我大概要抹五六次,然后不停地用細的鹿角霜,一遍遍地抹,越抹越細,細到像珍珠粉一樣。最后再用砂紙,這張琴要做好,光用砂紙來磨,就要上萬次。”?“其實,最難的是怎樣讓兩片木頭合起來,兩塊木頭的比例鑿到什么程度。底是楸木,硬一點;面是杉木,軟一點。這兩個的配比是很難的。頭重腳輕或者腳重頭輕,都不行,一定要達到一個完美的比例。木頭硬一點,我做的泥子就要薄一點,要讓木頭充分地振動。但我又必須抑制一部分不必要的振動……”?“古琴是神秘的。好的琴能流傳這么久,這里面除了做工,還傾注了做琴者的心力。”?是不是指跟人的融合度有關?我問?!澳亲匀皇?。很多人問我是怎么做琴的,我挺難回答,因為在做的過程中,用我的話來說叫'相濡以沫’。最難的還是,你本身具足的一種東西要和它融合起來。打比方的話,我對它的關注,要比對生養小孩關注得多,每天都要和它在一起。如果達不到這個層次,做出來的就稱不上藝術品,稱不上融入了你的情感?!?o:p>?他給我泡菊花茶,是天目山特有的大菊。水一沖,菊花在瓷杯里盛開,很快就撐滿整個杯子。?我喜歡單獨與他在一起。他談琴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寫作,兩者是一致的,尤其核心處竟然完全重合。其實,所有的藝術都是一個道理,都是在尋找那份抽象的存在,你能感知它,與它融合,又無法用語言詳盡地描述它。?藝,是一種靈魂的聲音。他身上的寧靜與平和,就像是古琴散發出來的氣質。?他把琴與一個人相對應,還把琴豎起給我看,指哪里是頭哪里是腰。“一張琴,從開始,從創始之初,它遵循的是一個陰陽和合、天人合一的道理。因為具備了陰陽平衡的能力,所以說琴是可以治病的?!?o:p>?待院外開始樹影婆娑時,書院里亮起了一盞盞微暗的燈火,用竹篾做的燈罩一長排延伸在走廊里。馬榮盛一襲中裝,坐在琴前,深情地彈琴,彈的是《高山流水》。?時間仿佛并不存在了。當他撥出最后一個音的時候,全場靜寂,仿佛窒息一般。誰也沒有發出聲音,人們都沉浸在蕩漾著的余韻里。蟬聲已經隱退。整個山巒安靜極了,空蕩,遼闊,又深邃。(選自《散文》2023年1期,有刪改) 1.體會下列加粗紅色詞語的表達作用。(4分) 我雙膝跪在炕上去拿,一點點挪過去,那張琴就放在那里,七根弦斷了六根,我記得只有一根弦。我就順手摸了一下,那個聲音真的就是天籟之音。我就蒙在那里了。 2.要做成一張成為藝術品的古琴,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根據選文內容作答。(6分) 3.第⑥段文字屬于插敘,有人認為是贅筆,沒必要寫。你是否同意,簡要說明理由。(2分) 4.本文主要寫的是對古琴斫制非遺傳承人馬榮盛的訪談,以及聽他彈琴的場面和感受,可文章題目卻用“天目訪琴”而不用“天目聽琴”,這是為什么?(4分) 5.閱讀選文最后一段和下面的鏈接材料,思考:當馬榮盛撥出最后一個音的時候,為什么“誰也沒有發出聲音,人們都沉浸在蕩漾著的余韻里”?(6分) 【鏈接材料】古琴曲《高山流水》歷史背景: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辨R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選自《呂氏春秋》) 《天目訪琴》參考答案: 1.“跪”“一點點挪”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了馬榮盛小時候第一次去拿古琴時態度的鄭重和虔誠;一個“蒙”字,形象地表現出馬榮盛第一次聽到古琴天籟之音時的驚訝(驚喜)和震撼。(4分) 2.(1)材料因素:選用老木頭;使用大漆; (2)環境因素:有天目山這樣濕度適宜的環境; (3)人的因素:做工精細:用細的鹿角霜一遍遍地抹,用砂紙打磨上萬次,要讓底和面兩片木頭達到一個完美的比例,泥子厚薄適度;此外,要傾注做琴者的心力(或:融入做琴者的情感)。(6分) 【或直接分點回答:①選用老木頭;②使用大漆;③用細的鹿角霜一遍遍地抹;④有天目山這樣濕度適宜的環境;⑤用砂紙打磨上萬次;⑥要讓底和面兩片木頭達到一個完美的比例;⑦泥子厚薄適度;⑧傾注做琴者的心力(或:融入做琴者的情感)。(6分)】 3.第⑥段文字不是贅筆,交代了古琴悠久的歷史,最崇高的文化地位,以及與古琴相關的經典故事和人物,豐富了本文的寫作內容,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從一個側面交代了馬榮盛熱愛古琴制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因。(2分) 4.“聽琴”只是客觀描寫了作者(聽眾)聽馬榮盛彈琴的一種狀態,表現不出對古琴、對馬榮盛的情感態度;而“訪”有尋求的意思,把古琴擬人化,表現出作者對古琴九德、寧靜與平和的氣質以及具備陰陽平衡能力,可以為人治病等方面的敬仰(崇拜)和贊美,從而突出了作者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追慕和熱愛。(4分) 5.①聽眾完全陶醉在馬榮盛精湛的琴藝、絕妙的琴聲中了,到達“物我兩忘”的境界;②聽眾被伯牙、鍾子期兩位知音心心相知的故事深深感動了;③聽眾感慨于世間知音難覓,以及痛失知音之苦,陷入沉思中;④聽眾被馬榮盛鐘愛古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打動了。(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