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是一個萬眾矚目的特別日子,全國高考拉開了大幕。成千上萬學子在全國各地不同地方走向考場參加高考。我有理由相信,今天我的家鄉會寧會隨著歷史變遷而不斷積淀起來的教育文化將會孕育出更多的國家棟梁之才。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今年,高考整整經過了四十六年的歷程,有句老話說得好,40是不惑之年,不同年代的高考都會受到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影響,四十年來我們村有好多孩子依靠高考改變命運。
不同的時代,甘肅會寧人能受了苦,愿意苦自己供孩子,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初心不變,我們村很多家庭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信念更加堅定。以教育甲天下而被眾人皆知的會寧,在“高考狀元縣”、“西北教育名縣”形成的教育氣候中,走出了眾多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為家鄉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社的孩子也一樣!
記憶中70年代的時候,我們那個小山溝莊有300多人40多戶家庭,村里有三年制小學叫小岔小學,后來撤并村小學,70年代我們社里供出兩個高中生,他們都沒有機緣去參加高考,陰差陽錯最后去村小學里教書,教書育人,他們默默無聞為附近周邊村民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孩子!
80年代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那時候的高考太難的,上大學很不容易。這時候改革開放,小岔社人口增長,主要生育孩子多,那時候村里上初中的孩子有20多人,讀高中的就2人,我也算80年代在縣讀高中的其中一人。
90年代開始我們社里考出去大學的有2人,他們后來有的讀研畢業后再去工作,這時候村里孩子是最多的時候,但大多孩子上不了高中,只好去打工。
2000年后村里開始人口減少,打工遠行,主要異地搬遷安家落戶,我們村有10多戶人家搬遷去了新疆,內蒙,敦煌等地、這時候高考收的學生多了,可這期間村里考大學的出現斷檔現象,直到2022年后,我們莊里一共考上大中專生43人,本科生15人,這是最輝煌時期!
2023年的高考,我們莊有2名品學兼優的孩子參加,倆女孩都優秀,她們們分別就讀于會寧一中和會寧二中,我相信今年她們一定成我們社的新的大學生……
“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現在田很少有人愿意去耕,但上大學的愿望還是很強烈的。一樣的高考,不一樣的回憶,高考的日子,煎熬著莘莘學子,更煎熬著望子成龍的家長
我的高考很失敗,89年聯系兩次參加高考,都沒有預選上,這也是是我多十年的心痛,我總感覺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注定是一個不完美的人生,用網上流傳話說:“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不用拼爹的最公平機會。”多少個日夜奮戰,多少滴汗水凝聚,家鄉的學子們犧牲了青春,在高考的戰場上成就夢想。
(楊崖集中心小學六一活動)
埋首前行能吃苦,揮劍披靡無不勝,展望前程,盡璀璨! (劉咀小學)
多年的打工經驗感悟,人還是多讀書好,多學知識,學技術。愿我的家鄉能出更多的人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