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1胡旋舞和胡騰舞:男女有別?

     哲齊66 2023-06-14 發布于山西

    文獻資料

    一、【胡旋女】

         據《隋書·列傳·卷四十八·西域傳》中記載:“康國者,康居之后也……支庶各分王,故康國左右諸國并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名為強國,而西域諸國多歸之。米國、史國、曹國、何國、安國、小安國、 那色波國、烏那曷國、穆國皆歸附之……人皆深目高鼻,多須髯。善于商賈,諸夷交易,多湊其國……”又記載“石國,居于藥殺水,都城方十余里。其王姓石,名涅。”又據《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六·西域下 》中記載:“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斤者……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皆氏昭武。土沃宜禾,出善馬,兵強諸國。人嗜酒,好歌舞于道……(唐)高宗永徽時,以其地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縵為都督……開元初,貢鎖子鎧、水精杯、碼?瓶、駝鳥卵及越諾、硃儒、胡旋女子。”從這些史料記載可知,隋唐時期,這里的九姓粟特人居住在媯水流域(中亞的阿姆河)的15個小國中,它們分別是康國、安國、曹國、史國、米國、何國、小安國、東曹國、中曹國、那色波國、穆國、漕國、畢國、鈸汗國、烏那曷國。顯慶二年(657),唐滅西突厥。昭武諸國除火尋外皆內附。唐置康居都督府羈縻之。開元年間,昭武諸國均有向唐朝貢獻“胡旋女子”。開元七年,俱密國進獻胡旋女子;開元十五年,康國進貢胡旋女子、史國也兩次進獻胡旋女子;開元十七年,米國一次進獻胡旋女子三人。

          《舊唐書·志·卷九》音樂二中記載:“康國樂,工人皁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領。舞二人,緋襖,錦領袖,綠綾渾襠袴,赤皮靴,白袴帑。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樂用笛二,正鼓一,和鼓一,銅拔一。”又在《舊唐書·外戚列傳》中記載:“延秀唱突厥歌作胡旋舞,有姿媚,主甚喜之。”

          又據《樂府詩集·卷九十七·新樂府辭八》新題樂府下有關胡旋女的記載:“白居易傳曰:'天寶末,康居國獻胡旋女。’《唐書.樂志》曰:'康居國樂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樂府雜錄》曰:'胡旋舞居一小圓球子上舞,縱橫騰擲,兩足終不離球上,其妙如此。’”

           除了文獻資料記載有胡旋女外,在唐代名人詩詞中亦常見胡旋女,如唐代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胡旋女》:

    天寶欲末胡欲亂。胡人獻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覺迷,妖胡奄到長生殿。

    胡旋之義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傳。

    蓬斷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盤火輪炫。

    驪珠迸珥逐飛星,虹暈輕巾掣流電。

    潛鯨暗噏笡波海,回風亂舞當空霰。

    萬過其誰辨終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觀者相為言,承奉君恩在圓變。

    是非好惡隨君口,南北東西逐君眄。

    柔軟依身著珮帶,徘徊繞指同環釧。

    佞臣聞此心計回,熒惑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為鉤,君言好直舒為箭。

    巧隨清影觸處行,妙學春鶯百般囀。

    傾天側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見。

    翠華南幸萬里橋,玄宗始悟坤維轉。

    寄言旋目與旋心,有國有家當其譴。

    二、【胡騰舞】

           申秦雁老師在《塔什干之行:追憶胡騰舞》中介紹:王武俊是契丹人,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且喜好文學藝術,是唐德宗時期割據北方位高權重的軍閥。他的府邸養有私樂,既有來自石國的胡騰兒,也有善彈琵琶的石大娘(唐朝將女子稱為“娘”)。劉言史是趙州邯鄲人,與好友孟郊一同活躍于唐德宗時期。成德軍節度使王武俊極其賞識劉言史的才華,居家外出常讓其陪伴身邊。劉言史隨王武俊外出打獵時,曾即興作詩《射鴨歌》呈現給主人;在王武俊府邸觀看胡騰舞表演后,寫下一首《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  

    石國胡兒人見少,蹲舞尊前急如鳥。

    織成蕃帽虛頂尖,細氎胡衫雙袖小。

    手中拋下蒲萄盞,西顧忽思鄉路遠。

    跳身轉轂寶帶鳴,弄腳繽紛錦靴軟。

    四座無言皆瞪目,橫笛琵琶遍頭促。

    亂騰新毯雪朱毛,傍拂輕花下紅燭。

    酒闌舞罷絲管絕,木槿花西見殘月。

           李端是中唐時期著名的“大歷十才子”之一,他在詩作《胡騰兒》中描寫道:

     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

     桐布輕衫前后卷,葡萄長帶一邊垂。

     帳前跪坐本音語,拾襟攪袖為君舞。

     安西舊牧收淚看,洛下詞人抄曲與。

      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

      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

      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

      絲桐忽奏一曲終,嗚嗚畫角城頭發。

      胡騰兒,胡騰兒,故鄉路斷知不知。

            唐代元稹還在《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西涼伎》中寫到胡騰舞:

    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樂,紅艷青旗朱粉樓。

    樓下當壚稱卓女,樓頭伴客名莫愁。

    鄉人不識離別苦,更卒多為沉滯游。

    哥舒開府設高宴,八珍九醞當前頭。

    前頭百戲競撩亂,丸劍跳躑霜雪浮。

    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

    大宛來獻赤汗馬,贊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沒盡空遺丘。

    開遠門前萬里堠,今來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縣內半沒為荒陬,西涼之道爾阻修。

    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聽此曲能不羞。

            李淼老師在《墓葬圖像中胡旋舞與胡騰舞形態考》中認為:從這些古代文獻詩詞中可見,胡旋舞和胡騰舞應該有明顯區別,任半塘先生總結說:“按胡旋胡騰二舞,乃唐代胡舞中之典型,俱屬健舞”;“胡旋出康國及米國,主要動作在旋,急轉如風,原為少女伎”;“胡騰出石國,主要動作在跳,而描寫對象的醉態,舞姿于剛健中帶婀娜,原為少男伎”。這一段分析,很有道理,卻略顯簡單。我們根據上文分析,可以確定文獻記載中胡旋舞和胡騰舞的區分:胡旋舞最初為女性舞蹈,踏氈,旋轉,包括身體肢體部位的旋轉,后演變為男性亦可舞之,風格或矯健俊朗或婀娜多姿;而胡騰舞則為男性舞蹈者,踏氈,騰躍,風格豪邁,亦有悲壯色彩,未見女性舞者記載。

         《盂蘭變》再版后記中看到過孟暉老師講胡旋舞與胡騰舞的區別,胡騰舞是動作以足部的蹲、踢、跳、騰為主;而胡旋舞以快速不停的旋轉而著名。

           胡旋舞和胡騰舞是北朝時期西域傳入中原樂舞的代表性舞種,在古代文獻和出土文物畫像資料中多有體現,但學界對兩者之間的區分標準和各自特點的認識仍較為模糊。從文獻資料看,胡旋舞具有急速旋轉、嫵媚的特點,而胡騰舞則具有騰踏、豪放的特點。

          《樂府雜錄》“舞工”條里記載,唐“開成末,有樂人崇胡子,能軟舞,其腰肢不異女郎也。然舞容有大垂手,有小垂手,或象驚鴻,或如飛燕,婆娑舞態也”。這個崇胡子很可能是個胡人名字,他下腰姿柔,扭腰舒緩,跳的軟舞輕盈飄逸,印證了元稹《西涼伎》中“胡騰醉舞筋骨柔”的詩句。《杜工部草堂詩箋》中記載:“安祿山腹大而漲,每行使人挽之乃動,及作胡旋舞,其疾如風,故譬之金蝦。”文中強調安祿山腹部肥碩,應別有深意,除了描寫安祿山媚上欺下的形態之外,其周身贅肉在如風的舞蹈過程中所形成的空間線條也會形成別樣的舞蹈效果,特別是做手足以及腹部旋轉時尤為明顯。這也再次證明舞者腹部線條及表現力是胡旋舞“旋轉”的重要方面,所以,胡旋舞除身體旋轉如風之外,其身體其他部位的旋轉特點,在界定區分胡旋舞特點時也應當引起研究者關注。

          筆者認為,兩種舞蹈雖然分別來源于康國和石國,但其都屬于昭武諸國,在舞蹈上有很多共性,在胡騰舞中亦可能有表現旋轉的部分。從文獻資料來看,胡旋舞多為女性,而胡騰舞則專屬于男性。如果從快速旋轉的角度來講,利用雙腳著地應該比單腳著地速度更快、時間更持久。同時從圖像和文獻資料來看,胡旋舞和胡騰舞都使用了“毯子”,這應該是有特殊作用的。我們不應該從現代舞蹈的角度,去理解一千多年前的胡人舞蹈。胡旋舞和胡騰舞作為健舞,應該是包括了轉脖、抖肩、甩手、扭腰、扭臀、伸腿、踢踏、跳躍、旋轉等一系列動作。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光憑出土文物中的圖像資料,還是很難去區別的。

    【出土文物】

    一、石葬具、石墓門上的“胡騰舞”或“胡旋舞”形象

           史君墓位于西安市未央區井上村東,2003年6月發掘。據石槨上的題刻記載,墓主人姓史,為北周凉州薩保(薩保是一種身兼商隊領導的宗教領袖),卒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墓室中部偏北置一石槨,長246米厘米,寬155厘米,通高158厘米。在石槨背面右下方,刻畫有胡騰舞的形象。

    北周史君墓石槨背面北周史君墓石槨背面右下方刻畫的胡騰舞形象北周安伽墓出土彩繪貼金圍屏石榻

           北周安伽墓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區大明宮鄉炕底寨村,2000年5月—7月發掘。墓中出土一具彩繪貼金圍屏石榻,此為北周時期石質葬具,由圍屏、榻板和榻腿三部分構成,圍屏內側刻繪減地淺浮雕貼金圖案56幅,題材主要表現墓主人安伽生前出行、宴飲、狩獵、娛樂等場面,畫中人物多為胡人。墓主安伽是出身粟特族的北周同州薩保,負責管理入華貿易的中亞胡商及祆教事物,居住并葬于長安。

    北周安伽墓出土彩繪貼金圍屏石榻正面屏風第1幅中的胡騰舞,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北周安伽墓出土彩繪貼金圍屏石榻正面屏風第1幅中的胡騰舞,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北周安伽墓出土彩繪貼金圍屏石榻正面屏風第6幅中的胡騰舞,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北周安伽墓出土彩繪貼金圍屏石榻正面屏風第6幅中的胡騰舞,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北周安伽墓出土彩繪貼金圍屏石榻右側屏風第2幅中的胡騰舞(旋轉動作) ,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李淼老師在《墓葬圖像中胡旋舞與胡騰舞形態考》中認為:此舞者在上身旋轉90°之后,頭部停留在正前方,其頭部方向與后屏舞者以及后文提及的幾幅胡騰舞圖像中舞者的頭部方向都不同。結合上文對右側屏二舞者下肢、脊柱的分析,應為持續旋轉并留頭、甩頭之狀態,這一特點流傳至今,依然是新疆等地區民間舞蹈中的代表性元素。目前,學術界對胡旋舞與胡騰舞的界定以騰躍或急速旋轉舞步作為區分標準。而綜上所述,右側屏二舞者應當是在做雙臂自然打開,以左腳為支撐腿,右小腿自然勾腳抬起、快速留頭甩頭地連續左轉。這一圖像進一步說明急速旋轉也是胡騰舞表演的重要舞蹈語匯,所以得出不同于發掘簡報以及學者海濱的第三種結論:安伽墓中三幅身著同樣服裝的舞者所跳的均為胡騰舞,而非胡騰舞與胡旋舞的結合。

    隋代虞弘墓出土石槨中的胡騰舞(旋轉動作) 隋代虞弘墓出土石槨中的胡騰舞(轉身動作) 

           隋代虞弘墓發現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1999年考古發掘。墓主虞弘是入華的粟特人,于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2年)葬于太原。在虞弘墓出土的石槨中,見有胡騰舞形象。從圖片來看,其身體動作似乎為轉身旋轉。

    唐代胡旋舞(左)、胡騰舞(右)石刻墓門,寧夏鹽池蘇步井鄉唐墓出土,寧夏博物館藏

           1985年夏天,寧夏考古隊在鹽池縣蘇步井鄉窨子梁發掘出6座唐代墓葬。其中武周時期何氏墓兩扇石質墓門上的圖案驚艷了所有人,門扇正面鑿磨光滑,中間各淺雕一名矯健奔放的舞者。仔細一看翩翩起舞的竟然是兩個胡人男子,虬髯卷發、深目高鼻、寬肩細腰、體魄健壯。

    唐代胡騰舞石刻墓門(左) 寧夏鹽池蘇步井鄉唐墓出土 寧夏博物館藏

            李淼老師在《墓葬圖像中胡旋舞與胡騰舞形態考》中分析認為:左側舞者。其一,服飾。左側舞者的服飾除去肩上有飄帶之外,還身著翻領短袍胡服,與安伽墓胡騰舞者服飾屬于同類。其二,舞姿。上身動作分析:左側舞者上身前傾,脊柱挺拔,尾椎延伸,骨盆旁提,腰間出現向左弧度;左臂后擺,左肩隨之形成向前動勢。頭部左傾,左肩高聳,右手翻腕至于頭頂上。下肢以左腿支撐,膝蓋微屈,保持重心穩定,右腿屈膝勾腳后抬,身體狀態與安伽墓胡騰舞者體態相似度極高,可劃為同類。

    唐代胡旋舞石刻墓門(右),寧夏鹽池蘇步井鄉唐墓出土,寧夏博物館藏

          右側舞者。右側舞者的服飾風格迥異,腰飾繁復華麗,特別刻畫舞者胸部線條,肚臍裸露,似有裸露腹肌及肋骨的線條刻畫,與敦煌飛天伎樂服飾相似。舞者雙臂頭頂交握,身體縱向線條拉長,出右胯且懈胯,與左側舞者胯部做反向運動。

           值得研究的現象是圖像中舞者肚臍周圍的線條,其原因與骨盆的多方位多角度運動密不可分。舞蹈中骨盆運動軌跡多以平圓、八字圓為主,其他各個方向的波浪運動為輔,這一運動過程也可稱作上身在基本直立的姿態下進行的旋轉。再加上圖像中對胸部、裸露腹部線條的強調,能迅速將觀者視線集中于身體中段。由此可推斷,胡旋舞之“旋”包括肢體各部位旋轉,身體核心部位的旋轉更是決定舞蹈風格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舞者胸、小腹及臀部的多方向旋轉。以往研究胡旋舞的學者對此從未提及,這是我們在分析此圖像時需要注意的。

           綜上,對于寧夏鹽池唐墓墓門上石刻圖案的舞種歸屬問題,學術界將其判定為胡旋舞。而進行拉班動作分析后發現,該圖像應由胡騰舞(左)、胡旋舞(右)共同組合而成。動作分析后的結果與文獻記載的胡旋舞者性別及舞蹈風格問題亦有相照應之處,而胡旋舞中身體內部旋轉問題一直被學術界所忽視。沒有豐富的身體內部旋轉的運動軌跡,“有媚姿”的特點則難以實現。

    二、北齊陶扁壺

    北齊黃釉扁壺,陶器,通高20.5厘米,現藏于河南博物院

           1971年,河南安陽北齊驃騎大將軍范粹墓出土4件黃釉扁壺,形制相同,模制(其中兩件已經破碎)。完整的兩件現分別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

    北齊黃釉扁壺,陶器,通高20.5厘米,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齊黃釉扁壺,陶器,通高20.5厘米,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壺形體扁圓如皮囊,敞口、短頸,平底實足,兩肩各一系孔,頸肩之間飾聯珠紋一周。壺腹兩面模印樂舞圖案,考證乃是風靡當時的“胡騰舞”。中央一舞者婆娑起舞于盛開的蓮花臺座之上,右臂高舉前伸,左臂下伸,掌心向后,雙足騰跳,反首回顧,動態盎然。

           舞者左側立兩名伴奏者,一人右側身,雙目注視舞者,雙手仰起開合,作擊拍狀;另一人雙手持笛,作吹奏狀。舞者右側立兩人,一人面向舞者,雙手擊鈸;另一人彈奏五弦琵琶。五人皆高鼻深目,頭戴番帽,身著窄袖長衫,腰間系帶,足蹬半筒高靴,應屬于當時西域人的形象。扁壺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構圖有致,人物分布對稱均衡、大小有別,符合透視原理。通體施黃釉不過底,釉色均勻,穩重而不失亮麗,呈現出一種玻璃樣質感。

           故宮博物院收藏了造型相似的北朝鉛褐釉印花人物紋扁瓶,高12.2、口徑3.1、足徑4.9cm。瓶呈扁圓形,上窄下寬,略似杏核。敞口,短頸,假圈足。通體施褐綠色低溫鉛釉,釉層光亮。肩部對稱置圓形鼻紐,以便穿繩攜帶。頸與肩相接部分有一周聯珠紋。腹部兩面均模印5人一組的胡騰樂舞圖案。

    北朝鉛褐釉印花人物紋扁瓶  故宮博物院藏

            與北齊范粹墓出土扁壺上的胡騰舞形象相比,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扁壺上的胡騰舞動作幅度更大,更明顯的騰躍動作。同樣的器物還見于其它博物館及北朝墓出土,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寧夏固原博物館各收藏了一件。

    北齊青釉胡人舞伎紋扁壺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北齊青釉胡人舞伎紋扁壺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北朝 綠釉胡人樂舞扁壺 洛陽博物館藏 1984年洛陽孟津平樂采集北朝綠釉陶扁壺 1982年寧夏固原縣出土 寧夏固原博物館藏北朝綠釉陶扁壺 1982年寧夏固原縣出土 寧夏固原博物館藏

    三、唐代長沙窯、唐三彩

           長沙是中唐以后商貿中心,唐詩中描寫道:“金園寶剎半長沙,燒劫旁延一萬家。樓殿縱隨煙焰去,火中何處出蓮花。”長沙窯的唐代瓷器被大量運往南海的商路,證明波斯、印度等地訂購了長沙窯產品。長沙窯為了適應海外訂戶,在瓷器上增添了許多胡騰舞、胡旋舞的藝術形象,著名的“黑石號”沉船裝載的外銷瓷器中就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記”的題記碗。“石渚”是唐代長沙一個繁榮的草市,按照唐代詩人李群玉《石潴》一詩,即指長沙銅官窯生產地:“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目前長沙望城區石渚考古發掘的窯業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長沙窯貼花人物中多見胡騰舞、胡旋舞形象,數量不少。另外,長沙市考古研究所收藏的出土滑石印模中,也有圓毯胡人“胡騰舞”的精美造型。

     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人物紋壺

           1973年,衡陽市司前街水井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高16.4厘米,口徑5.8厘米。水器,壺上有雙系,又有鋬(pàn)、流,說明既可作執壺,又可系繩攜帶。模印貼花是長沙窯釉彩之外的另一重要裝飾特征,這件貼花壺是其中精美者。壺小口卷唇,鼓腹。肩部兩側各有一雙輪系,前有多棱短流,后有一雙輪執鋬。兩系及流下分別飾以三塊模印貼花,流下為一女子袒胸披紗,扭動身體,站在蒲團上婆娑起舞,左為方形塔建筑,右一立獅。該壺的三個貼花中,中間舞蹈人物處于中心地位。這種舞蹈圖在中國傳統的“長袖折腰”舞明顯不同。舞蹈人物豐腴長頸,胳膊袒露,下著緊身短褲,上掛披巾,輕柔透明,紋褶飄逸流動,站在蒲團上,扭動身軀,婆娑起舞。首先衣著過于開放,圖案人物袒胸露肩,舞蹈表達的方式迥然不同,它是直接通過人體的曲線和肌肉的不斷變化給人以美感。

    唐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人物紋壺 溫州博物館藏

    唐代 長沙窯青釉褐斑貼人物紋瓷壺,高22.4、口徑9.8、腹徑17.7厘米,1982年長沙窯遺址出土,現藏長沙市博物館

    唐代長沙窯青釉褐斑模印貼花人物紋壺

          1982年,長沙窯遺址出土一件唐代長沙窯青釉褐斑貼人物紋瓷壺,高22.4、口徑9.8、腹徑17.7厘米,現藏長沙市博物館。瓷壺雙系下方以模印貼花裝飾舞蹈俑,其高鼻深目,穿皮靴,戴花帽,雙足呈外八字形踏于圓毯上,右手將環形手鼓舉于頭上,左手持環形鼓于腰間,呈“球轉而行,縈去來回”的動態。這種踏于球上,呈“球轉而行,縈去來回”的舞蹈是一種來自于西域的舞蹈,名為胡旋舞。

    唐代長沙窯褐彩青釉瓷執壺

          2012年,廣州越秀區盤福路東風西路小學工地出土一件唐代長沙窯褐彩青釉瓷執壺。而類似的造型還見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唐代長沙窯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品唐代長沙窯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品唐 長沙窯青黃釉貼花人物執壺 現藏于安徽省博物館

            1965年,安徽省濉溪縣出土一件唐代長沙窯青黃釉貼花人物執壺,高23.2、腹徑15.7厘米,現藏于安徽省博物館。灰白色胎,青黃色釉,有小開片。喇叭形口,圓唇,鼓腹,圓餅狀足。短流,曲柄,對稱雙耳。在流和耳下的褐斑上,飾模印貼花人物,有的吹笛,有的舞蹈,形象頗為生動。褐斑為釉下彩,是長沙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貼花也是它的特征之一。長沙窯始燒于唐而終于五代。產品行銷國內外,深受人們喜愛。揚州是它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與揚州毗鄰的江淮地區的唐代墓葬中,常有長沙窯瓷器出土,且多為上乘之作。

    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貼飾人物獅紋壺 揚州博物館藏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貼飾人物獅紋壺 揚州博物館藏

            除了長沙窯,唐三彩中亦見有胡騰舞形象。

    四、唐代敦煌及墓葬壁畫

          敦煌初唐莫高窟220窟北壁《藥師經變》壁畫的下方,有一個使人移不開眼睛的舞蹈場面。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壁畫《東方藥師經變畫》中,藥師七佛佇立的寶臺下,舞伎們腳踩小圓毯、衣帶飄舞、縱橫騰踏,凝視這幅唐代樂舞場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凝視畫中恢弘的場面與瑰麗的色彩,仿佛真的可以重回那個繁華包容的盛唐。

           這場舞蹈是供養藥師佛的,一共有兩組共四名舞伎,在輝煌的燈火中,在莫高窟最龐大的樂隊的伴奏聲中,翩翩起舞。她們每個人站在一塊小圓氈毯上。左邊的兩位身穿鎧甲,動作非常颯爽剛勁,頭發和飄帶呈自上而下翻飛的樣子,仿佛是古典戲劇里武將的亮相動作。右邊的兩位穿著白色長裙頭發,飄帶和雙臂似乎都在圍繞著身體旋轉。

           學者們猜測,左邊的兩位跳的是“胡騰舞”,右邊的兩位跳的是“胡旋舞”。這兩種舞蹈都是發源于中亞諸國的舞蹈,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敦煌。它們之間的差別在于:“胡旋舞”更多連續、輕捷、快速的旋轉動作,更適合女性舞者表演(不過很難想象,大胖子安祿山也很擅長胡旋舞)。“胡騰舞”重點在于高難度的騰踏跳躍動作,表現剛勁英武的視覺效果,更多男性舞者表演。在這幅壁畫中,左邊兩位舞者雖然都是女性,但是也穿的鎧甲戎裝。

    唐代蘇思勖墓出土壁畫中的胡騰舞形象

           1952年,在西安東郊發掘的唐代蘇思勖墓(745年)中,有一幅樂舞壁畫。高149厘米,長約420厘米。原壁畫被揭取分割成三幅。中間起舞者為胡人,高鼻深目絡腮胡,頭包白巾,穿長袖衫,腰系黑帶,足登黃靴,其舞姿據考證是西域傳入中原的胡騰舞。舞者兩側均為樂隊。右有五人,前排三人跽坐,手持豎笛、七弦琴和箜篌;后排二位者,一吹排簫,一為樂隊指揮。左有六人,前排三人分持琵琶、笙和鈸;后排三人,一名指揮,一握橫笛,一個拍板。7這幅胡騰樂舞壁畫的發現,證實了唐人對胡騰舞的描述。

    五、唐代河南安陽修定寺塔磚雕

    唐代河南安陽修定寺塔的浮雕胡人舞蹈者塔磚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唐代胡騰舞陶磚,原屬于安陽修定寺塔 舊金山亞洲藝術藏唐代胡騰舞陶磚,原屬于安陽修定寺塔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藏

    六、帶具、梳背

    唐·胡騰舞紋玉鉈尾,長10.1厘米,寬5.2厘米,厚1.0厘米,西安博物院 藏 

            胡騰舞紋玉鉈尾,陜西禮泉縣唐昭陵陵園出土,現藏于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長10.5厘米,寬5.1厘米,厚0.9厘米。白玉。?尾呈圓首矩形,正面雕出一跳胡騰舞的男子。舞者長發卷曲,高鼻深目,面帶微笑,上著圓領緊身長袖衣,腰系長裙。裙下擺飾花邊,足蹬高筒靴,屈肘揚右手,左手摁于臀側,雙手均藏于袖中,右腿騰起,左腿微曲,肩披飄帶,舞于圓毯之上。圓毯周飾垂索,其內陰刻一“田”字。背面方形一端削低一層,其上鉆出隧孔,以便將鞓末端與其固定在一起。

    唐代武周時期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革帶金帶扣撻尾

           2019年,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發現一座唐代吐谷渾貴族墓葬,墓主為武周時期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中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革帶金帶扣撻尾,上面的紋飾為胡騰舞形象。金帶鉈尾G:35。長4.08、寬2.77、厚0.7厘米。圭形。邊沿呈花瓣狀,中間有一舞者,發梢上卷,身著緊身翻領長袖袍,腰系帶,足穿長靴。扭頭,右手上舉,左手下屈,甩袖,右腳騰踏。衣擺隨著舞者動作向上翻飛。鉈尾分三層,上層為浮雕花紋的金片,中間為皮質革帶,下層為素面金片。邊沿有5枚小金釘,將上下兩金片鉚釘在革帶之上。

    唐代武周時期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革帶金帶扣撻尾紋飾中的胡騰舞

           唐代時盛行西域民族樂舞,此鉈尾中的舞者身著胡服,衣袖翻飛,顯然是在跳胡舞。根據其穿著服飾,以及甩袖騰踏的動作推測,此圖像可能是在表現唐代頗為流行的胡騰舞。 

         除此之外,陜西歷史博物館還收藏了一件唐胡旋舞蚌飾片,從造型來看,應該是唐代的梳背。

    七、陶、瓷俑

    五代十國·十國·南唐 胡騰舞陶俑,1950年,江蘇江寧祖堂山南唐升元七年(943年)李昇欽陵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1950 年,南京江寧祖堂山南唐烈祖李昇欽陵出土一批陶俑,其中就有多件男女胡人舞蹈俑。男俑大眼、絡腮胡,雙手縮于袖中,抬足扭腰,作表演狀。其身份應是宮廷中提供娛樂服務的舞伎。南唐位居江南,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因其兼襲盛唐遺韻,廣羅藝文英才,故歌舞稱譽當時,優伶舞伎充斥宮中。此俑便是體現當時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與唐代的胡騰舞形象相似。

    五代十國·十國·南唐 胡騰舞陶俑,1950年,江蘇江寧祖堂山南唐升元七年(943年)李昇欽陵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舞者的服飾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是唐代盛行的胡服,說明南唐還保留了唐代的一些時代風格。陶俑人物的塑造明顯的帶有裝飾性,頭與身體之間采用四段身材的比例,突出了頭部,夸張了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但身體各部分又處理得非常協調。從他扭腰擺胯的姿態可以看出,他跳的是當時流行的胡騰舞。

    五代十國·十國·南唐 女舞陶俑,1950年,江蘇江寧祖堂山南唐升元七年(943年)李昇欽陵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除了男舞陶俑外,還有一些女舞陶俑。臉部豐滿,五官清晰,衣上罩云肩,袖口寬大,雙手揮舞,反胴而舞,姿態生動。從造型來看和肢體動作來看,與男舞陶俑相似,已經無法判斷是胡旋舞還是胡騰舞。

    八、圓雕玉器

    宋金 玉舞人 高4.7、寬1.8、厚0.6厘米 出土于上海市嘉定區法華塔地宮 現收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上海市嘉定區法華塔地宮出土一件玉舞人,高4.7、寬1.8、厚0.6厘米。白玉,圓雕,舞人頭戴尖頂帽,著圓領窄袖袍服,束帶,穿靴,左手上舉,右手置于胸前,折腰作翩翩起舞狀,舞姿婀娜。后頸至腳部有一孔眼。此種舞人出土甚為少見,從服飾、雕工等考察,應系宋或金的作品。從整體造型來看,寫唐代的胡騰舞極為相似,因此,筆者認為,這件玉舞人應該就是胡騰舞。

    宋代玉舞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中國國家博物館亦收藏有一件類似的玉舞人飾物,其動作造型與法華塔地宮相似,因此,這件玉舞人所雕刻的造型亦為胡騰舞。

    遼(宋)金玉舞人正面,高2.5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遼(宋)金玉舞人背面,高2.5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玉舞人泛灰帶褐泌斑器作人形,頭戴兩側有鳥翅形裝飾的尖頂帽,身穿大圓領、前襬高衩的袍服,腰繫嵌方形帶銙的腰帶,足登短靴。左手揚于耳后;右手橫在腰際,長長的衣袖似因手部不斷的迴轉而起螺旋狀的衣褶,單膝微曲、腳尖點地,另一腳則是以腳跟踩踏于荷葉之上。而此玉人五官處理的方式,為宋、金玉人所常見,故暫定此年代。

    遼(宋)金玉舞人正面,高2.5公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三件玉舞人從造型上來看有很多相似之處,與唐代的胡騰舞和胡旋舞形象相符,應該就是胡騰舞和胡旋舞形象。而同時期還見于琥珀材質雕刻的圓雕胡騰舞和胡旋舞形象

    九、其它

    明代胡騰舞銅俑 現藏山丹縣博物館 通高13.7厘米,俑高10.5厘米,寬8厘米

            1980年9月,路易·艾黎于西安征集到一件胡騰舞銅俑。通高13.7厘米,俑高10.5厘米,寬8厘米。現藏山丹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俑圓目鉤鼻,闊嘴大耳,面帶笑意。頭戴尖頂小氈帽,帽尖空虛略下垂。上身穿緊身窄袖衫,下著過膝寬裙,足登長筒翹頭軟靴,頸后背系酒葫蘆,完全是胡人的相貌和裝束。舞俑右手翻飛卷袖,左手輕揚置于胯間。一足挺立于垂瓣蓮托之上,另一足斜向踢出,裙擺隨舞動翻卷開來,神情與舞姿極其傳神。博物館將其斷代為唐代,有學者經過分析,這件胡騰舞銅俑應該是明代。

           有關北朝到五代(遼宋)時期的胡騰舞和胡旋舞的相關資料還在收集中,為了完善此類文物的資料,后續將進行補充,希望各位師友提供資料補充,謝謝。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 国产 制服 丝袜 一区|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免费在线|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视频| 国产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放荡的美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天|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 55大东北熟女啪啪嗷嗷叫| 国产成年码AV片在线观看| 中文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SM捆绑调教视频|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乱码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 国产AV老师黑色丝袜美腿| 亚洲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永久WW网站|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777米奇|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亚洲男女羞羞无遮挡久久丫 |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三级理论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嫩模喷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AV巨作丝袜秘书|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精品少妇av蜜臀av|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