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老好人”? 同事甩鍋到自己頭上,第一時間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錯了? 家人對自己有怨氣,總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太好,卻沒有分清對家庭的權利和義務。 每天都捧著所有人,察言觀色,生怕別人不樂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存在。 面對朋友河鼠、獾的尖酸刻薄,父母的控制指責,導致順從與討好成為了蛤蟆與他們相處的唯一方式。 明明內心自卑敏感,討厭朋友的刁鉆苛刻,表面卻常常佯裝無事,極力壓抑心中怒火。 最終不得不去看心理醫生。 正如席慕蓉所說:“不要太在意別人怎么看,其實,別人如何衡量也全在你自己如何衡量你自己,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 是啊,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卻忘記了如何為自己而活。 殊不知,善待自己,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增廣賢文》中所寫,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詩要與懂它的人一起吟,認識的人可以有很多,但真正知心的卻沒幾個。 蛤蟆之前是個非常隨大流的爛好人,別人有什么事他都關心在意,結果消耗了很多精力。 蛤蟆莊園被黃鼠狼霸占,一向好脾氣的蛤蟆大發雷霆,想都沒想直接沖過去,立志要奪回心愛的家園。 可面對強大的對手,蛤蟆沉了船,腦袋還差點中了彈。 河鼠看到渾身濕透、精疲力盡的蛤蟆,直接罵他討人嫌。 蛤蟆非但沒有生氣,還在河鼠面前苦苦哀求,承認自己是個十足的混蛋,用盡全身力氣去安撫討好河鼠。 獾要求蛤蟆主動辭去校董的職位,說這樣自己可以直接增補為董事會的成員,甚至讓蛤蟆立馬把辭職信寫了,美其名曰省去了他寄信的麻煩。 蛤蟆聽后,先是憤怒不已,而后轉念一想,覺得獾終究是對的,畢竟獾看著那么強大又自信,而自己卻是弱小又遲疑。 為了合群,蛤蟆拋棄自我,活成了大家的開心果,不管做什么都喜歡衣著光鮮,打扮夸張,可獾卻對蛤蟆的打扮不屑一顧,覺得沒有哪個自尊自愛的動物會愿意跟他站在一起。 河鼠與獾的冷嘲熱諷,猶如一把把利刃,直接刺穿蛤蟆的心臟,不留一絲余地。 蛤蟆抑郁后,在咨詢師蒼鷺的引導下,蛤蟆開始感知內心的情緒,比起低質量的社交,他更在意高質量的獨處。 他開始一個人取漿劃船,感知四周花草樹木的豐富度,開始檢視內心的感受,捍衛自己的權利,從獾手中奪回了校董的位置。 尼爾·唐納德·沃爾什在《神與對話》里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不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禮物,就不要走進別人的生活。” 如果別人成為不了你生命中的禮物,甚至冷眼相對,橫加指責,如此,直接棄了便好。 遠離那些消耗你情緒的人,寧可一個人舒適的獨處,也不要一群人違心的將就。
蛤蟆出生在一個富庶之家,家里來來往往的都是些成功人士。 他的祖父創立了家族釀酒產業,父親在成為一家之主后接管,外祖父曾是一名杰出的副主教,被尊稱為“主教大人”。 父親嚴苛而挑剔,經常為蛤蟆達不到他的高標準而指責訓斥。 他最嚴厲的懲罰就是用冰冷的聲音說:“回你的房間去,沒想好怎么道歉,不準下樓。” 而母親懦弱無能,總是在看父親的臉色,在蛤蟆的記憶里,母親擁抱他的次數簡直少得可憐。 甚至會當著蛤蟆朋友的面,問他有沒有穿干凈的內衣,讓蛤蟆顏面掃地,羞愧不已。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父親一直明確要求蛤蟆接管釀酒廠,可蛤蟆感覺難以勝任,父親便破口大罵蛤蟆是個廢物。 正是因為這種“挑剔型父母”的狀態,使得蛤蟆在人際交往之中,總是在滿足他人的期待,不敢讓他人失望。 父親走后,蛤蟆心不甘情不愿地繼承了蛤蟆莊園,他費盡心思經營,然而輝煌依舊難勝從前。 讀書時,為了得到認可,他十分用功學習,一路升學到高中最高年級,最終考入了劍橋學院。 可總有人看不上蛤蟆的努力,拿他與外祖父劍橋研究員的身份比,從而狠狠打擊他的自信。 當討好他人變成人生的主旋律時,我們會不自覺的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甚至忘記了如何做真實的自己。 在一次次的努力中被打壓,從而開始背叛自己的價值觀,喪失愛自己的能力。 稻盛和夫曾說:“渡己是一種格局。” 深以為然,與其在他人的期待中忐忑不已,不如好好取悅自己。 慢慢成為自己的太陽,發自己的光。
蒼鷺問了蛤蟆一個問題:“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覺怎么樣?” 一個不能再尋常的問題,卻蛤蟆一時間坐立難安,原來從未有人關切過蛤蟆的內心。 初次咨詢時,蛤蟆提到,總是感覺自己好像沒什么價值,總喜歡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蛤蟆被他人夸贊心腸好,大方到離譜,可他覺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一無是處。 在蛤蟆奮力奪回蛤蟆莊園后,河鼠指責蛤蟆丟人現眼,還是個混蛋,蛤蟆聽后不僅承認順從,還向河鼠保證會改正此類行為。 蛤蟆的糟糕童年,父母的嚴厲冷漠,讓蛤蟆一度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價值,一味的好脾氣也沒有讓蛤蟆獲得預想中的疼愛,反而陷入自我內疚,自我批判的怪圈。 在就診的幾個月里,蒼鷺幫助蛤蟆進行自我情緒的覺察,從“兒童自我狀態”順利轉變為“成人自我狀態”。 “情緒溫度計”上的打分也從原來的1-2分之間上升至9分。 蛤蟆開始卸下身上習慣已久的盔甲,開始感知世界周圍的美好。 他決定從“我不好,你好”的現實中走出來,向“我好,你也好”的未來邁進。 于是蛤蟆重新參加河岸板球俱樂部的周年大會,再次擔任俱樂部的主席。 與蒼鷺的面談讓蛤蟆反思,認為要繼續成長和完善就得有目標,他仔細詳實地規劃了未來,有個主意在他的腦中慢慢成型,他決定自己創業! 經歷了10次面談,蛤蟆終于從抑郁中走了出來。 就像蒼鷺說的:“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使得蛤蟆一直生長在童年的陰影下,而蒼鷺的引導與傾聽,讓蛤蟆開始覺知本身的情緒,開始自我和解。 解不開的心結,就把它系成蝴蝶結吧。 人生本就不易,太過于執著過去,倒不如學著如何放下。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過往一切,皆為序章。 曾經的蛤蟆,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總是喜歡通過道歉和順從來得到別人的認可,甚至連心理咨詢都是為了取悅朋友,減輕他們的擔憂而來的。 現在的蛤蟆,懂得了如何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開始覺察內心的力量,逐漸了解自身的需求,開始規劃創業,思考未來。 如今蛤蟆強大的自我意識,讓蛤蟆更能真誠的回應當下的需求。 其實,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像蛤蟆一樣的人,他們喜歡不斷放低姿態,把自己貶的一無是處來獲得他人的認同。 但卻從未發現過自身的閃光點,一直在努力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作家馮唐曾落墨曾說:“敢于做自己,敢于表達自己,敢于取悅自己,才能在這紛亂的世界中,站穩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人生苦短,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往后余生,悅人前請記得先悅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