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紅樓夢》是經典,不同的年齡段去讀紅樓,總能讀出不同的感悟,直擊人心。 有人看到才子佳人,有人看到家長里短,有人看到勾心斗角,也有人看到人生至理。 《紅樓夢》中經典八句話,寫盡世態人情,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01 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賈寶玉在寧府上房看到這句話時,連忙甩手起身要走。 年少時也曾如賈寶玉一般,內心十分排斥世故和圓滑。 可年紀越大越明白:世態人情,都是生活的歷練。 人字好寫卻難做,做人的道理比讀書做學問更重要。 就像劉姥姥一樣,她識相、知趣、機變、揣著明白裝糊涂。 鴛鴦與王熙鳳為了討好賈母,故意捉弄劉姥姥。 事后,當王熙鳳和鴛鴦向劉姥姥道歉時,劉姥姥卻說: 姑娘說哪里的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 她還重情重義,會回贈賈府最好的瓜果蔬菜,會變賣家財救出巧姐。 即使她大字不識一個,要論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卻勝過世上大多數人。 0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要想有所就,必須勤勉自律,不可貪圖安逸享樂。 王陽明說:能克己,方能成己。 成功沒有捷徑,但有一條必達的路,叫做自律。 沉淪總比拼搏更舒服,消遣總比自律更容易。 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放棄自己的偏好,放棄自己的惰性。 你想要保持完美的體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和垃圾食品說再見; 你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就必須在業余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拒絕無益的社交聚會…… 古語云: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只有主動吃苦,走出舒適區的人,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過上想要的生活。 03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人生喜怒哀樂,其實無關外物,都是自尋自找的。 你的心態,決定你眼中的風景。 心態好了,煩惱就少了,事事皆歡喜,日日是好日。 昔人有云:屋寬,不如心寬;身安,不如心安。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于一顆澄明的心。 唯有內心寬廣,方能從容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 無論處境如何,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即便是墻角里的花,仍要散發出生命的馥郁芬芳。 心態好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 04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黃金雖貴,總有來路,而真正的知心好友一個都難尋求。 我們這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但大多數人都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聚了又散,真正的友誼,可遇不可求。 朋友,需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魯迅先生曾說: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這是魯迅送給瞿秋白的聯子,大概意思是: 人一輩子有一個知己就滿足了,今生今世都會視他為至親兄弟。 與其費盡心機擴大朋友圈子,不如將自己的圈子收拾干凈,好好經營。 因為二三知己,遠勝萬千泛泛之交。 05 身后有馀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賈雨村去野外郊游,見到一座殘破的寺廟——智通寺,門上有副對聯: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賈雨村想: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 對聯的意思很明白,積累了下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但還是貪得無厭,不肯收手,等到走投無路之時想回頭,卻為時已晚。 這副對聯,對那些在名利場中貪求無度的人,是一種絕妙的譏刺和當頭棒喝。 明明已經擁有了很多,卻還是不想停下來,被貪念所控制,被欲望所束縛,直到泥足深陷,才發現早已經無路可走。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期望太高,得到太少;人心本不累,累的是欲壑難填,永不知足。 不強求,不攀比,遠離欲望的陷阱,才能知足常樂。 06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浙江烏鎮修真觀,大門正中懸掛一個大算盤,兩旁有一楹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小算盤,有些人每天扒來撥去,看似是在算計別人,其實是在算計著自己。 譬如王熙鳳,生于望族,嫁入豪門,在賈府大權獨攬。 可還機關算盡,為一己私利,投放高利貸,弄權鐵檻寺,毒設相思局、賺取尤二姐,種種作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哪怕下人提醒她,殘害無辜小心報應,她也毫無悔過之心,還笑道:我是從來不信什么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么事,我說要行就行。 然而,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最后斂財無數,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還因此鋃鐺入獄,一切都成了過眼云煙。 算計不如真誠,精明不如厚道,人算不如天算。 07 得放手時須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 在前行的道路上,拿得起是一種承擔,放得下是一種釋懷。 《了凡四訓》中寫道: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人的一生,就是背簍前行,只懂得一味拾取,不懂得適時放下,最終會讓人無法承受。 一路走來,我們所背負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名利,權力,情感,常常是欲罷不能,難以割舍,所以才會越活越累。 為了外在的東西,失去內心的安寧,成為欲望的囚徒,實在是舍本逐末。 放下是一種修行,一念放下,天地皆寬。 08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最后一首。 曲終人散,家敗人亡,金銀散盡,各奔東西,正所謂樹倒瑚猻散,飛鳥各投林。 有時人們追求一生,貪求一生,到頭來得到的不過是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就像這輝煌一時的賈府,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人,赤裸裸而來,赤裸裸而去,富貴榮華,不過是過眼云煙。 認真過好每個朝朝暮暮,做自己喜歡的事,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便是盡性逍遙,不枉此生了。 曹雪芹在《自題》詩中寫道: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一部《紅樓夢》,濃縮了無數的悲歡離合與世俗喟嘆。 人生一紅樓,紅樓一人生。 世態人情,都是做人的歷練,是一生的功課。 以前不懂的事,如今回頭再看,也該懂了。 來源:國學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