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jīng)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寺若成,國即清,天臺宗發(fā)祥地祖庭國清寺 國清寺位于浙江臺州天臺山南麓,四周五峰環(huán)抱,左右兩澗縈流。國清寺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天臺宗”的發(fā)祥地,祖庭,是八大宗中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的佛教宗派。 (寒拾亭,為紀念唐代詩僧寒山和拾得而建) ![]() 佛教東漢初傳入中原,本無宗派門戶之分。后來由于譯經(jīng)的逐漸鼎盛,佛典的大量譯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們對于佛法的分類判攝,才逐漸有了宗派的出現(xiàn),其中以天臺宗最負盛名。 (豐干橋,始建于宋代,為紀念唐代國清寺高僧豐干而建) ![]() 天臺宗初創(chuàng)于隋,于唐代達到鼎盛,是中國佛教史上創(chuàng)立最早的一個宗派。由于奉《法華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故而也稱為“法華宗”。 ![]() 天臺宗開宗始祖智顗(538-597),南朝陳、隋時代高僧,人稱智者大師。18歲初入佛門,38歲修道天臺,再到48歲離開天臺布道,58歲重歸天臺直至圓寂。 ![]() 釋迦是首先提出佛教根本原理的圣人,智者大師就是對佛法作出最好解釋(哲學(xué)體系、理論體)的圣僧,其理論學(xué)說具有獨創(chuàng)性,又吸收道教之長,取儒家精華,熔南北禪法于一爐,是印度佛教中國化,與中國傳統(tǒng)的儒、道思想進一步融合的產(chǎn)物。因而智者大師被佛教界公認為東方的釋迦牟尼。 ![]() 這七支小佛塔供奉過去七佛,俗稱七佛塔,塔面上刻著過去七佛的名號。 ![]() “教觀總持”,1935年民國題字。教,指的是教理教義,即佛教的思想精髓,也就是理論。“觀”,指的是觀心觀法,即天臺宗的修持方法“止觀”,也就是實踐。“總持”是梵語“陀羅尼”的意譯,其原意是總持一切無量佛法而不失散。教觀總持通俗的解釋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這也是天臺宗的立宗之本。 ![]() 世人皆知晉王楊廣亦即后來的隋煬帝,卻不知他還有一個法名叫“總持”。自幼信佛的楊廣,一次在金陵(今南京)的一座寺院,被端坐在法席上說法的智者大師透徹明理所打動,并數(shù)請智者大師赴揚州說法。591年,智者大師來到揚州為楊廣授菩薩戒,對楊廣說,“大王紆尊圣禁,可名總持”,楊廣則說“大師傳佛法燈,宜稱智者”,于是便有了這“智者大師”之稱。 ![]() 智者大師圓寂的第二年,楊廣派人到天臺山督造建寺,三年后寺成,名“天臺寺”。604年楊廣登基帝,隋煬帝以“寺若成,國即清”的偈語,親書“國清寺”以賜,以應(yīng)驗國家清明,盛世太平。將一個國家的安邦寄予在一座寺廟中,可見其之重量。 ![]() ![]() 寺內(nèi)有一株青梅,自寺院修建以來一直生存,稱隋梅。 ![]() 楊廣為報智者大師給他授菩薩戒,在寺外建六面九級塔一座,稱報恩塔(隋塔)。 ![]() 山門前門上懸“國清講寺”匾額。“講”字說明該寺是以講經(jīng)說法為主的寺院,重佛學(xué)研究,區(qū)別于重修禪的“禪寺”和重清規(guī)戒律的“律寺”。 ![]() 雨花殿即“天王殿”。傳說佛祖說法講到精妙之處,諸天降眾花,滿空而下。 ![]() 大雄寶殿是國清寺的主體建筑,重檐歇山頂,九開間。豎寫匾額“大雄寶殿”,說明了國清寺是皇家敕造的寺院。 ![]() 魚樂國是國清寺中的放生池。智者大師是中國大規(guī)模放生活動的倡導(dǎo)者。 ![]() 天臺宗的創(chuàng)立,意味著佛教中國化過程的初步完成,標志著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佛教的誕生,并隨著宗風(fēng)遠播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等地。 ![]() ![]() “南無妙法蓮華經(jīng)——日蓮”經(jīng)幢,是日本天臺宗支派日蓮宗信徒于1986年捐立的。 ![]() 1995年,韓國佛教天臺宗信徒為報答祖庭恩德在此修建了中韓天臺宗祖師紀念堂。 ![]() 想不到的是,濟公最早是在國清寺出的家,后來才到杭州靈隱寺休居。 ![]() “活佛”濟公俗姓李名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天臺永寧村人,南宋高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