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TRICK家長課堂。 近年來,“內卷”和“躺平”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常用語。本來“內卷化”是一個非常學術化的用語,指的是一個社會系統在外部擴張條件受限定的既定條件下,內部不斷精細化和復雜化的過程。而“躺平”是近兩年最流行的網絡新詞,它指的是不追求,不奢望,把對生活的欲望降到最低,面對外界壓力,內心毫無波瀾的一種狀態。 為何會頻繁出現這個現象呢? 有外部環境與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外部原因是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這樣的詞很容易迅速傳播,內因是個人內心的焦慮造成。 今年是第一批“00”后畢業,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我國2022年畢業生規模預計為1076萬人,就業形勢壓力更大。除了應屆生,不同群體有不同的特點,怎么在“躺”和“卷”進行選擇呢? 如果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應該趁年輕“卷”起來,讓自己變得更強。能不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取決于在大學期間是否有提前做好規劃,像一些優秀畢業生,他們是準備了4年的簡歷,才可以在窄道上脫潁而出。 如果你是進職場幾年的白領,“卷”的是目標與熱愛。這時候的“卷”應該是積極意義上的,進行自我激勵,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拼搏。而互相攀比,停止內耗的“卷”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是十幾年的職場“老人”,這個時候就可以“時躺時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就好,比如提升工作硬實力,提升身體素質,可以適當地推掉一些不必要的約會,這也是另一種意義的“躺”。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徐巖對這個現象的觀點是客觀的。 他說:“內卷”擁有積極內含,也會帶來負面情緒,當競爭進入“白熱化”時,壓力可能會導致人們陷入心理上的焦慮狀態,適當的焦慮能夠產生動力,可如果焦慮無限蔓延,將帶來成長中的“劇痛”。“躺平”也屬于正常的心理防御機制,有時作為年輕人吐槽自嘲的一種調侃,可以緩解競爭壓力下的彌漫性焦慮,而自暴自棄的“躺平”會帶來更大的焦慮和不斷地自我否定?!?/span> 所以“內卷”和“躺平”不應該只是指負面效應,關鍵是找到它們之間的平衡。 |
|
來自: 新用戶11345T3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