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陰陽爻組成了完整的符號表達系統,記錄太陽回歸年周期,這已經具備完整的文字功能 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浙江義烏橋頭遺址成功入圍終評,橋頭遺址的入選是意料之中的,但時至今日,沒有人認識到它是目前最早的中國文字。這個遺址中發現了上山文化第一座完整的墓葬,出土了一位年代最早的“義烏人”,懷中還抱著一只紅色的陶罐。 根據碳十四年代測定,橋頭遺址的早期校正年代為距今約8000-9000年。 要知道是農耕把人類從原始社會帶進了文明時代,上山文化的意義是非凡的,它充分證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農耕稻作文明起源于中國,也就是人類文明起源于中國。 與這位墓主人一同面世的,還有大量的彩陶。其中一個彩陶上,赫然畫有由六道陰陽符號組成的卦象。熟悉《易經》朋友都知道,這是雷地豫卦。 ![]() ![]() 這個雷地豫卦的出土,石破天驚,可惜直到現在所有的人都只把它當作卦符,而沒有認識到它的意義。 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抽象符號表達的完整的天文知識。 學過易經的都知道,《易經》的基礎卦象就是八個經卦,三爻卦。八個三爻卦的兩兩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橋頭遺址陶罐上的雷地豫卦證明,伏羲八卦在上山文化時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系統。 本號發過《伏羲八卦就是夏歷》、《伏羲八卦是“半文字”》兩篇短文,論證了伏羲八卦就是夏歷,它完整地記錄了一個太陽回歸年周期,是遠古人長期觀察太陽周期運動的結果。(參見下面的文章鏈接) 構成八卦系統的陰陽爻,是人類第一次用抽象符號概括表達完整抽象天文知識體系,是原始刻畫符號發展成文字的重要起源。 殷商甲骨文只有三千多年歷史,但橋頭陶罐上雷地豫卦證實,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抽象知識體系和文字系統誕生在九千年前。 八卦系統具備完整的文字要素,形、音、義和構成規則,缺陷是字數太少,無法表現更多的事物。 《春秋古法讀易經》、《春秋古法讀焦氏易林》(暫訂名)兩書,由著名出版社投資今年下半年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