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取穴不宜過多 張師認為針刺治療面癱取穴要準確不宜過多,每次取5-7個穴位即可。根據陽明之脈挾口環唇的原則,以地倉、頰車、合谷三穴為主,并取少陽、太陽經面部穴位作為相應配穴。針對患者的不同癥狀,加減配穴,如頭痛加頭維、風池;目不合加絲竹空、陽白;面頰部麻痹加迎香、顴修;唇歪涎出加人中、承漿;耳根疼痛加翳風、風池。諸穴相配,能夠疏通陽明、少陽經脈,祛風散寒,調和氣血,使筋肉得以溫煦濡養,促進面癱恢復。 2. 手法不宜過重 張師認為面癱病以正氣虛為主,再加面部穴位敏感性強,針刺得氣較快,故主張刺激手法不宜過重,以輕刺為主。如口喝較重者地倉穴可采用“搖大其孔”手法,余穴皆用平補平瀉得氣而止。 3. 留針時間不宜過長 ![]() 張師根據長期以來的實踐,主張針刺治療面癱留針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15-20分鐘即可。張師認為留針的目的在于候氣,只要針感出現留針時間不必太長,本病系風寒之邪外襲,致使經氣受阻,經筋失養,肌肉弛緩,呈現麻痹狀態,針刺意在促進已癱瘓的肌群使其恢復功能,留針過長使患者精神疲勞,于病不宜。 4. 注重心理治療 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張師十分注重心理治療,無論對初診、復診患者都耐心安慰疏導,使之主動配合促使痊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