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尋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懸一線,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懷著堅定的信念,他終于抵達了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時間,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里行程。在異國土地上,他被奉為先知,在佛陀的故鄉,他成為智慧的化身。因為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圣物。然而,他放棄了一切榮耀,依然返回故土。 在七年的時間里,玄奘的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種佛教典籍,訪問了幾乎所有的高僧大德,試圖徹底讀懂佛法。如饑似渴的學習使玄奘聲名鵲起,被譽為佛門的——千里之駒。然而,疑惑開始困惑玄奘。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終能否成佛?佛教典籍中沒有確切的答案,也沒有一個高僧的解釋令玄奘信服,對于一個僧人而言,這是一種根源于靈魂深處的迷惘。玄奘明白,他將用一生的時間去解開心中的迷惘,去尋求生命的意義。 印度僧人的出現,像一盞黑夜中的明燈,照亮了玄奘迷惘的心靈,玄奘決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發源地尋求佛法的真諦。 殘垣斷壁,滾木雷石,一切都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金戈鐵馬的邊塞歲月。 夕陽西下,古老的瓜州城荒涼而又凝重。流沙已經淹沒了往日的氣息,但城內的街道輪廓仍然依稀可辨。其中有一處房屋,必定是玄奘當年的棲身之處。 在瓜州城以東一公里左右,有一座大型的寺院遺址,這就是塔爾寺。時間過去了一千多年,當年的繁華早已隨風而去,但巨大的佛塔依舊聳立在曠野之上。學者考證,塔爾寺應該就是玄奘當年禮拜佛祖的地方。轉機就發生在這里。 絲綢之路不僅輸送財富,而且傳播信仰。在絲綢之路上行走的主要是商人和僧侶,商人和僧侶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商人為僧侶提供金錢,僧侶則是商人的精神支柱。在兇險的絲綢之路上追求財富,生命朝不保夕,佛陀的保佑至關重要。 在史料記載當中這是玄奘第一次感情外露。一個剛剛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對生命的感激無以言表。 一千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滄桑的歲月改變了太多的東西,由于宗教戰爭的破壞,特別是西方探險家粗暴的切割,石窟已經滿目瘡痍,但是這些丹青斑駁的殘存壁畫仍然使人感覺歷史的信息。 奇怪的是,佛教的骨灰盒通體繪制著世俗的樂舞,龜茲的樂舞已經和佛教融為一體,佛教告訴信徒要脫離凡塵,但是,在龜茲人眼里,既要追求天國的極樂世界,也不能舍棄凡塵的魅力。宗教情感和世俗生活獲得了美妙的平衡。 三十多人的隊伍,將近一半葬身在凌山,其中包括玄奘的兩個徒弟。為了幫助這個大唐的僧人西行,他們永遠地留在了雪山。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他們是玄奘的隨從。 在古代中亞的歷史上,一個個短命的王朝如龍卷風一般急速而來,又以同樣的速度很快消亡,今天,我們只能在博物館,通過這些凝聚著無數滄桑的文物去想像玄奘匆匆的腳步。 三藏法師傳記載,一百多次禮拜不見佛影,又一百多次佛影一閃即滅,再二百多次洞窟大明。佛影皎然出現佛祖身披黃色袈裟。在世俗世界,玄奘是一個非常理智的人。他堅韌不拔,很少顯露自己的感情,但是在佛祖面前,他卻像嬰兒一樣天真坦誠。用世俗的眼光我們很難相信佛的影子真會如此顯現,它很可能是一種獨特的自然條件造成的一種光影幻覺。但是在玄奘眼里這種幻覺竟然是如此真實而震撼。 公元七世紀初期,沿著佛陀走過的路,玄奘行走在恒河平原上。在大唐西域記中,他在這一段留下了大量的記錄,沒有人想到一千二百多年后,玄奘的記憶將照亮印度的歷史。佛教在印度的土地上誕生,又消失在印度的土地上,在十九世紀之前幾百年的時間里,除了神話和傳說,人們幾乎找不到任何有關過去的歷史記載,沒有人知道佛陀是誰,也沒有人知道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 很多學者感嘆,印度沒有歷史,這種現象或許跟古印度人得性格有一定關系,他們極度重視精神世界,對世俗生活漠不關心,印度的古代歷史因此全部隱沒在迷霧當中。 從看見印度河算起,玄奘在印度停留了整整十四個年頭。十四年的時間,玄奘從一個留學生成為首屈一指的佛學大師,而且受到了一個帝王史無前例的尊崇。一個中國人在異國的土地上,取得如此成就,堪稱空前絕后,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書寫了極其璀璨奪目的一頁。 在印度的歷史上,佛教的興盛與帝王的支持息息相關,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信奉佛法,佛教開始在印度大規模傳播。公元一世紀,在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扶持下, 佛教不僅發展到鼎盛,而且開始向外傳播,公元4世紀前后,佛教已經顯露出衰敗的跡象,公元7世紀,在戒日王的資助下,佛教出現了短暫的輝煌,然而這命中注定只是曇花一現,佛教的衰落不可逆轉。公元12世紀,摧毀了最后的佛教中心那爛陀,佛教曾經在這里討論了800年,但無法阻止戰爭的火焰,那爛陀的毀滅,標志著佛教在印度的終結,曾經風行一千多年的佛教,逐漸消失在歷史的深處,不留一絲痕跡,森林覆蓋了寺廟,荒原吞噬了僧院,佛陀在自己的誕生地被完全遺忘。 《大唐西域記》像一個火炬,照亮了印度的過去,中世紀印度的歷史漆黑一片,玄奘是一束耀眼的亮光。 其實玄奘的影響遠遠超出宗教之外,19年時間,110個國家,5萬里行程,公元7世紀初期,他以堅定的意志和獨一無二的智慧征服了絲綢之路,玄奘是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旅行者,現代探險家的先驅。旅行的意義在于傳播文明,玄奘是古代世界兩大文明之間最成功的使者。他在印度學習佛法,也在印度成為佛學大師,沒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幾乎無法重建自己的古代歷史,今天,玄奘的故事被寫進了印度學生的教材,凡是讀過書的印度人,很少有人不知道玄奘的名字。公元2007年2月,在中印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玄奘紀念堂在印度那爛陀附近落成。玄奘已經成為亞洲兩國大國之間友好的化身,在人類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是空前絕后的,他是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