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博物館新館一經開放,就引得各地文博愛好者接踵而至,小探君當然也沒有錯過。這個館藏文物5萬余件,國家珍貴文物 3000 余件的博物館,也是唯一一家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的縣級博物館。 ![]() 青州博物館新館外景 01 前世今生 青州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益都縣博物館始建于1959年,原址系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馮溥的宗祠改建。 博物館新館于2023年5月15日開放,總建筑面積50934平方米,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弟子張錦秋主持設計,采用漢唐風格,突出中國傳統建筑的“高臺,闕樓,坡屋頂”特色,用現代設計手法進行抽象簡練。 ![]() 青州博物館內景 其中明萬歷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填補了我國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為海內外孤本,東漢“宜子孫”玉璧和戰國玉人是罕見的玉器珍品。 ![]() 明萬歷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 最著名的藏品是 1996 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時間跨越北魏至北宋,長達500年。這批造像雕刻精美、貼金彩繪保存完好、跨越時間長,先后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被稱為改寫東方藝術史的杰作。 ![]() 龍興寺佛教造像 新館將展覽區分為青州歷史展廳、龍興寺佛像展廳、有鄰衡王府展廳、香山漢墓陶俑展廳、石刻藝術展廳、陶瓷展廳、書畫展廳和臨時交流展廳等8個展廳。 與老館相比,新博物館在展覽面積及展出文物數量上都有很大提升,展示的方法和手段也更新穎,并通過大量圖片、文字以及聲光電等科技手段,讓觀眾深入了解展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內涵。 ![]() 青州博物館 02 珍寶奇饋 龍興寺造像 龍興寺始建于北魏時期,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明初被毀。共存世800多年,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寺院之一。 ![]() 現在的龍興寺 龍興寺出土的造像的時間從北魏跨越到北宋。北魏時期,佛像一般表現為厚重的大衣與清瘦體型的結合,北魏末年的佛像則頗有褒衣博帶之感。 ![]() ![]() 北魏/東魏造像 東魏不見博帶,袈裟的甩邊和下擺從北魏的外移變化成內收,垂紋也逐漸變少變淺,衣服變得輕薄貼體,體型也開始變得豐滿。 北齊造像的風格比較獨特,好像打濕的衣衫緊貼身體,或是身上沒有任何皺褶,肌膚的輪廓充分顯現著人體的優美。在北方中原一帶的同期作品中,這種造像的樣式極為罕見,他們很可能就是史書文獻中記載過曹仲達的“曹衣出水”的樣式。 ![]() 此為莫高窟第431窟的白衣佛畫像,具有“曹衣出水”特征 “曹衣出水”是與吳道子“吳帶當風”相對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畫中衣服褶紋的兩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前者筆法剛勁稠疊,所畫人物衣衫緊貼身上,猶如剛從水中出來一般;后者筆法圓轉飄逸,所繪人物衣帶宛若迎風飄曳之狀。 ![]() 1.貼金彩繪圓雕佛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87年范公亭西路與駝山路交叉口出土 ![]() 3.貼金彩繪圓雕思惟菩薩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4.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5.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6.貼金佛手 北朝晚期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7.貼金彩繪圓雕佛足 北朝晚期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8.貼金彩繪圓雕佛足 北朝晚期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9.貼金彩繪圓雕佛頭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0.貼金彩繪右脅侍菩薩像 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1.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2.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3.貼金彩繪背屏式佛菩薩三尊像 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4.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5.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6.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7.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8.背屏式造像蓮花座 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19.背屏式造像蓮花座 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0.貼金彩繪左脅侍菩薩半身像 東魏 ![]() ![]() 21.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北齊-隋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2.貼金彩繪石雕佛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3.貼金彩繪圓雕佛立像 北魏晚期至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4.貼金彩繪圓雕佛立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 25.貼金彩繪圓雕菩薩立像 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6.龕式佛菩薩弟子五尊像 唐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7.貼金彩繪背屏式佛菩薩三尊像 北齊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 ![]() ![]() 28.貼金彩繪背屏式佛菩薩三尊像 北魏晚期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29.彩繪背屏式佛立像 北魏晚期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30.貼金彩繪背屏式佛菩薩三尊像 北魏晚期至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31.貼金彩繪背屏式佛菩薩三尊像 東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 32.貼金彩繪圓雕佛立像 北齊 1987年范公亭西路與駝山路交叉口出土 除了龍興寺造像以外,青州博物館里還有非常多值得一看的珍寶。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一座縣級博物館,青州博物館當然是有兩把刷子的。 鎮館之寶——“宜子孫”、狀元卷 ![]() ![]() 33.“宜子孫”玉璧 東漢 1982年青州譚坊鎮馬家冢子出土 白玉質,間有墨色,玉質溫潤,玉材罕見。圓形,出廓。玉壁內區飾有158個乳丁,外區飾蟠螭紋,出廓上方兩邊透雕雙龍紋鈕,鈕中間透雕篆書“宜子孫”三字,乃“子子孫孫宜室宜家”之吉祥用語。 玉匠巧妙利用該玉璧白色玉質上云狀墨玉部分的特點,因材施藝,藝盡其材,碾琢成一對活靈活現的雙龍,出沒于祥云之中。二龍造型均有中國風格,濃郁的中國氣派的S形構圖技巧,充滿著動態藝術的韻律美。該玉璧保持了和諧統一的美感,是漢代玉器的上乘佳作。 ![]() 34.趙秉忠殿試卷 明萬歷二十六年 這份殿試卷為十九折冊頁,這份殿試卷分前后兩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簡歷,按規定為毛筆仿宋體書寫,共四折。 ![]() 細節,朱筆欽定“第一甲第一名” 首折上方鈐有篆書“禮部之印”四字方印,末折騎縫處亦鈐此印二分之一。這一部分是被彌封的,封條上蓋有“彌封關防”的長印。后一部分是正文,正文為十五折冊頁,每折六行,全文共2460字,用工整小楷寫成,試卷首頁右上角頂天頭有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下鈐楷書“彌封關防”四字長方印。 ![]() 可見“彌封關防”印 趙秉忠在殿試卷中用中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針對時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反映了他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趙秉忠用對“實政”和“實心”的論述回答了皇帝的策問。 對“實政”,趙秉忠提出了要“立紀綱,飭法度”,對“實心”,則提出了要“振怠情,勵精明”。還給皇帝指明了用“實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茍且以應我,實心以圖政,而政不致惰窳而不舉?!?/p> ![]() 細節,最左側可見其中一位讀卷官的職銜姓名 正由于趙秉忠這一番披肝瀝膽的策對,使皇帝龍顏大悅,朱筆欽定“第一甲第一名”,即狀元。正文后為九位讀卷官的職銜姓名,最后卷尾印有“印卷官禮部儀制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臣朱敬循”大字一行。 不容錯過的其他珍寶 ![]() 35.蟠螭紋玉璧 東漢 1982年青州譚坊鎮馬家冢子東漢墓出土 ![]() 36. 玉人 戰國 1976年青州高柳鎮東水渠村出土 玉質為青黃色,晶瑩細膩,有光澤。共八個,均為裸體,分兩個陶盒盛放,各四件,為兩男兩女。該玉人除兩女一男正面略有土沁外,其余五件皆保存完好。女性發絲清晰可數,無發飾,披發散置腰際。 男性頭戴平頂型發飾,有帶系于頜下,帶子兩端交叉搭于胸前。玉人面部豐腴,身體肥胖。男、女的生殖器刻畫明顯,但第二特征不明顯,呈兒童狀。這組裸體玉人,應為祭祀用具,用于祈禱神靈,多子多福,傳宗接代。 ![]() 37.陶駱駝俑 唐 ![]() 38.“官”字款白釉執壺 五代 ![]() 39.青花云龍紋玉壺春瓶 元 ![]() 40.龍泉窯豆青釉印花盤 明 ![]() 41.長沙窯青釉斑彩雞形壺 唐 ![]() 42.黑釉盤口雞首壺 東晉 ![]() 43.“魚伯己”銅觚 西周 1973年5月青州市澇洼村出土 侈口,尖唇。脰、腰俱細,腰腹部飾有橫置三角蟬紋,脰部以下飾云紋。圈足較高,外撇,圈足內側鑄陰文“魚伯己”三字。此觚從其形制和紋飾觀察,尤其是腹腰部所飾橫置蟬紋,表明其應屬西周早期之物,是酒器。 ![]() 44.“父己”銅爵 商 1984年4月青州于家莊村出土 ![]() 45.鎏金銅鳳鳥 西漢 1985年4月青州邵莊鎮稷山漢墓出土 ![]() 46.“工城佐逆昌卯戈”銘文銅戈 戰國 ![]() 47.“亞醜”銘銅鉞 商 1965年蘇埠屯一號墓出土 ![]() ![]() ![]() 48.清明上河圖(局部) 傳為明 仇英 《清明上河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重彩風俗畫作品,現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F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圖》有多本傳為仇英所作,除此卷外,另有青州市博物館藏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以及多本流落私人之手?,F學術界一般認為遼寧省博物館藏的《清明上河圖》為仇英真跡。 ![]() ![]() 49. 煙江疊嶂圖卷(局部) 清 王翚 ![]() ![]() 50.李煦四季行樂圖卷(局部) 清 佚名 03 結語 對于中國人來說,夏天在四季中占有著奇妙的位置,在很長一段時間,夏天與夢想、拼搏以及汗水聯系在一起。這大抵是因為中考、高考以及論文答辯這些重要的考試都集中在夏天。 這個夏天,真的可以去一趟青州博物館新館,在龍興寺造像廳感受一下一千多年前的佛韻,再伴著狀元卷,暢想一下自己的“第一甲第一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