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舉世公認的20世紀最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詩人。毛澤東1893年出生在湖南韶山,毛澤東繼承了某些邊遠山區人的秉性:粗獷、造反精神、浪漫,他也吸納了湖南平原人的某些傳統:熱愛讀書、很好的組織意識、關心公眾事務。毛澤東曾說,他自己有一部分虎氣,一部分猴氣。(毛澤東的崇拜者,任正非似乎也是兩種性格的混合體) 毛澤東從6歲起就喜歡游泳,后來他幾乎是圍繞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喜好,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毛澤東長大以后開始寫詩和散文,其中山的形象充滿了高貴、狂野和不可戰勝的精神品質。毛澤東一生喜愛辣味食品,不論打仗、罵人還是表達觀點,都有一股沖勁。 毛澤東八歲開始上私塾,學習四書五經。但他厭惡儒學教人遵從權威,上課偷偷讀講戰爭和強盜故事的禁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既然我坐著背書你也聽得清楚,那么為什么我要站起來背呢?”毛澤東這樣對老師說,老師很吃驚。為和老師對抗,他離家出走了三天。多年以后,毛澤東回憶說:“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點改善。父親稍微比過去體諒些了,先生的態度也比較溫和些了。我的抗議行動的效果,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這次 '罷課’勝利了。” 16歲毛澤東離開家鄉外出讀書。中間當過兵,基本上沒有參加過戰斗,他的軍旅生活主要是當勤務員。他之所以參軍,是因為他覺得軍隊將為建立新中國而有所作為。軍餉是每月七元。兩元用作伙食費,剩余的大部分被用來買報紙,當然都是左翼出版物。“我以為革命已經結束,”毛澤東回憶1912年春天的往事時說,“便退出軍隊,決定回到我的書本子上去。” 毛澤東把自己關在湖南省立圖書館里半年時間,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他就到了,晚上關門時他才離開。他像一座低著頭的獅身人面像,趴在桌上讀書。他只在中午離開閱覽室一會兒,買一塊餅或是一個肉包子當午飯。 他如饑似渴地閱讀現代西方的歷史和地理。為拓寬視野,他也讀小說、中國詩歌和希臘神話。他攻讀了亞當·斯密、赫伯特·斯賓塞、約翰·斯圖爾特·穆勒和達爾文的主要著作,還有他曾在東山學堂時在《世界英雄豪杰傳》中讀到過的兩位哲學家——盧梭和孟德斯鳩——的著作。他對朋友蕭三開玩笑地說,在湖南省立圖書館,他“像牛闖進了菜園子”。后來他認定這半年的讀書生活,是他一生中的制高點之一。 毛澤東在第一師范接受教育,最主要的道德哲學加讀報,這成為他終生的兩項最愛。凡是毛澤東看不上的課程,如靜物寫生和自然科學,常常得零分或接近零分。有次靜物寫生,他畫一條橫線,上面加個半圓,起名叫“半壁見海日”。他喜歡的課程,他就熱情投入并出色發揮,一篇《心之力》的文章得到100加5的分數。 他著迷于身體訓練,認為這是把自己的造反精神導向社會變革的一種方法。在“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口號下,他洗冷水浴,以便不依賴坐轎。 為了增加對湖南的了解,毛澤東曾和同學蕭瑜一起步行周游了湖南的五個縣。一路上根本沒有帶錢,他們靠為當地士紳書寫吉祥對聯維持吃住,這次游學持續六個星期,走過一千里地。 尼克松在《領袖們》一書中評價說,蔣介石的舉止刻板、重風紀,住處井然有序,書法也是筆直正方;毛澤東則躺坐漫無拘束,寫字信筆成書、不拘俗套,房間雜亂無章。 一,雄才大略 毛澤東就是這樣的秉性,他是戰略大師、膽略大師。1917年,湖南第一師范的一次評選,德、智、體三個方面,二十多個項目,全校四百多個學生參加,當選的三十四人中毛澤東得票最高,其中膽識一項只有他獨自得分。 評語是:“冒險進取,警備非常。” 朝鮮戰爭的時候,我們剛剛從國內解放戰爭中脫離出來,軍隊疲憊,裝備落后,當時政治局絕大多數反對參戰,毛澤東堅持,他講:“先出去看看,不行再回來。出去了,即使被打回來,也說明是局內人,不出去,連入局的可能性都沒有。”毛澤東看到了一個更大的利益,半島這個局一定要進去。“出兵即使失利,甚至讓美軍一時打進東北也沒有關系。那樣美國人就欠中國人一筆債,以后可以找它算賬,如果現在不打一下,連算賬都沒有機會了。” 毛澤東一生數蹈險境,屢遭挫折,總能化險為夷,愈挫愈奮,終于領導團隊于苦難中鑄就輝煌,是應對逆境的高手與標桿。 翻閱毛澤東詩詞,絕大部分篇目都充溢著激揚豪雄之氣。即便在婁山關激戰后,他想到“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可落筆下紙仍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壯志豪情。 二,遠見卓識 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所做的結論中說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 在井岡山,他提出了著名的軍隊是“魚”、人民是“水”的形象比喻。。戰士們幫助農民春播,給體弱者砍柴,返還向農民借的鐮刀,從農民那里拿白菜要付錢,在年輕女孩附近過夜但不騷擾她們。 蔣介石很愛開辦軍校和訓練班,又經常親自講課,他的一句名言是“打仗就是打將”。毛澤東同樣也注重開辦學校并講課,他卻強調:“軍隊的基礎在于士兵”,“兵民是勝利之本。”一個是注重“將”,一個是注重“兵”,結果“兵”贏了“將”。毛澤東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反對“將貴智、兵貴愚”。 三,變革創新 秋收起義以后,毛澤東帶領部隊且戰且退,士氣低落,士兵不斷逃亡。到了江西永新縣三灣村,群山環抱,可以暫時擺脫敵人追擊。在這里,毛澤東主持了軍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 首先,強化政治領導,黨支部建在連上。第二項,實現政治民主。建立士兵委員會,軍官不允許打罵士兵。第三項,實行經濟民主,取消了軍餉,改為供給制,不發錢只提供基本吃穿,每人每天5分錢的伙食費。雖然沒有軍餉,伙食也差,但是伙食賬公開,士兵參與管理,軍官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吃空餉,喝兵血。 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破天荒頭一次:三灣改編把傳統舊軍隊改造成了一種新型軍隊。舊軍隊完全靠利益吸引人,靠軍餉和暴力來管士兵,但是,三灣改編之后的新型軍隊激發了官兵內在的精神力量,從來都是被粗暴管理的士兵,一下子有了尊嚴,士兵的熱情被大大激發起來,對部隊有了很強的責任感。打仗不僅需要士兵的身體,更需要士兵的心靈!看上去寒酸的紅軍擁有了遠超出其裝備水平的生存力和戰斗力。 四,充分授權 中印邊境自衛還擊戰,總部要求打一個營,西藏軍區司令非要吃一個旅。兩種方案均報到軍委,有領導認為張國華是軍事冒險主義。方案最后由毛主席定奪。毛主席分尊重了前方的主動性:“他是前沿指揮讓他打嘛,打不好,重來。” 最后竟吃了三個旅,獲得大勝,張國華還是忐忑不安,因為他違背了軍事方案。他守在保密室等軍委電報。軍委第一封電報來了,表揚張國華。譯電員按照密碼一個個譯出來,張國華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領導沒有追究他不聽從上級指揮的責任。緊接著第二封電報來了:頭一封電報作廢。剛看完第二封電報,第三封電報來了,張國華的心又提起來了,可能是上面有意見,還要加批評。他一個字一個字地跟第一封電報比對,就多了這么幾個字:“中央軍委極為高興。”這是毛主席加進去的。 五,團隊融合 毛澤東與鄧小平最初的談話是在1936年初,那時在瓦窯堡,周恩來和鄧小平來拜訪毛澤東(1935年12月政治局在此開會),以接受關于去甘肅省執行任務的指示。毛澤東換了個話題問道:“你們這些人在法國學了些什么?”鄧小平談了談他在工廠工作的情況。想到他這兩個副手10多年前在歐洲當工人和學生,毛澤東興奮起來,說道:“據說法國女人很漂亮,是嗎?”有紳士風度的周恩來有點尷尬,說不出話來。鄧小平發了言:“也不盡然。女人都一樣——特別是在暗處。”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都大笑起來。 六,簡潔溝通 開國上將蕭克回憶,當湘南起義隊伍剛剛到達井岡山下,毛澤東就親自向隊伍講話,“隊伍集合在一片蔥綠的山坡下,毛主席站在高高的青石板上,對我們講話。開頭便說:紅軍是革命的隊伍。紅軍的戰士,要懂得革命的道理。革命的道理很多,馬克思、列寧寫了很多書,一下子講不了那么多。我現在只講'二、三、四’三個字的道理罷。”這個簡明的“二、三、四”的道理就是: “二”,是指兩種戰爭。從有階級社會以來,古今中外不斷地打仗,打來打去,只有兩種,一種是正義的,一種是非正義的。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用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 “三”是三大紀律。我們是革命的隊伍,沒有紀律是不行的,沒有紀律就不能統一行動。 “四”是說,我們革命軍隊除了打仗消滅敵人以外,到一個地方,還要做好四件工作:第一,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農民協會;第二,建立赤衛隊、暴動隊、游擊隊;第三,建立蘇維埃政府,按寧岡老百姓的話,“我”叫“埃”,他們認為蘇維埃政府很好,就叫“埃政府”;第四,建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農民協會、游擊隊和政府。 七,合作談判 毛澤東1945年到重慶談判。談判之前,延安開會、政治局開會、軍委開會,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安危系于一旦,我們盡量少鬧事,盡量減少摩擦沖突,保證毛澤東在重慶談判的安全,盡量少與國民黨軍隊沖突,保證安全。 毛澤東完全不這么想。在赴重慶談判前夕,他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我在重慶期間,前方后方都必須積極行動,對蔣介石的一切陰謀要予以揭露,對蔣介石的一切挑釁行為都必須予以迎頭痛擊,有機會就吃掉它,能消滅多少消滅多少,我軍勝利越大,人民活動越積極,我的處境就越有保障、越安全,需知蔣委員長只認拳頭不認禮讓。” 毛澤東在論述國共合作的時候,有一句話說:“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八,工作嚴謹 下圖是1959年7月毛澤東修改的關于廬山會議討論問題的講話提綱 ![]() 可以看到,會議標題從“討論問題”改為“廬山會議討論問題”,其余各處改動極多。 參考資料: 《解放軍為什么能贏》徐焰 《毛澤東傳》【美】羅斯·特里爾 《向開國領袖學習工作方法》金沖及 附:1959年7月廬山會議毛澤東講話整理稿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讀書。有鑒于去年許多領導同志, 縣、社干部,對于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還不大了解,不懂得經濟發展規律,有鑒于現在工作中還有事務主義,所以應當好好讀書。 八月份用一個月的時間來讀書,或者實行干部輪訓。中央、省 市、地委一級委員,包括縣委書記,要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三版)。對縣、社干部,山東、河北的想法,是給他們編三本書:一本是好人好事的書,一本是壞人壞事的書,第三本是 中央從去年到現在的各種指示文件(加上各省的),有系統地編一本書。我們提倡讀書,使這些同志不要像熱鍋上的螞蟻,整年整月陷入事務主義,搞得很忙亂,要使他們有時間想想問題。去年有了一年的實踐,再讀書會更好些。 二、形勢。國內大形勢還好,有點壞,但還不至于壞到“報老爺,大事不好”的程度。八大二次會議的方針要堅持。總的說來,像湖南省一個同志所說的,是兩句話:“有偉大的成績,有豐富的經驗。”實際上是:有偉大的成績,有不少的問題,前途是光明的。基本問題是:(一)綜合平衡;(二)群眾路線;(三)統一領導;(四)注意質量。四個問題中最基本的是綜合平衡和群眾路線。要注意質量,寧肯少些,但要好些、全些,各種各樣都要有。去年“兩小無猜”(小高爐、小轉爐)的搞法不行,把精力集中搞這“兩小”, 其他都丟了。去年大躍進、大豐收,今年是大春棄,現在形勢在好轉。去年這時很快地刮起了 “共產風”,今年不會刮,比去年好。明年“五一”可以完全好轉。去年人們的熱情是寶貴的,只是工作中有些盲目性。在大躍進形勢中,包含著某些錯誤,某些消極因素。現在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包含著有益的積極因素。去年形勢本來很好,但是帶有一些盲目性,只想好的方面,沒有想到困難。 三、今年任務。四、明年任務。五、四年任務。(這三個問題,毛澤東是合在一起講的)今年鋼的產量是否定一千三百萬噸?能超過就超過,不能超過就算了。十五年內主要工業產品的數量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還要堅持。總之,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讓下面超過。過去安排是重、輕、農,這個次序要反一下,現在是否提農、輕、重?過去是重、輕、農、商、交,現在強調把農業搞好,次序改為農、輕、重、 交、商。這樣提還是優先發展生產資料,并不違反馬克思主義。重工業我們是不會放松的,農業中也有生產資料。重工業要為輕工業、農業服務。過去陳云同志提過:先市場,后基建,先安排好市場,再安排基建。有同志不贊成。現在看來,陳云同志的意見是對的。要把衣、食、住、用、行五個字安排好,這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建設,同時國家也可以多積累。贊成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來管農業機械,搞農業機械 設計院。現在講掛帥,第一應該是農業,第二是工業。飼料要有 單獨的政策。農業問題,一日機械,二日化肥,三日飼料。農、 輕、重問題,把重放到第三位,放四年,不提口號,不作宣傳。工業要支援農業,明年需要多少化肥、多少鋼材支援農業,這次 會議要定一下。積極性有兩種:一種是實事求是的積極性,一種是盲目的積極性。紅軍的三大紀律,現在有兩條還有用:“一切行動聽指揮”,即統一領導,反對無政府主義;“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即不搞一平二調。總的說來,群眾生活提高了,文化水平也提高了。共產主義風格有兩種:一種是真要搞共產主義;另一種是事情歸他辦,權力都歸他,他就說是“共產主義”,歸人家就是“資本主義”,這種占多數。對那些摧殘人民積極性的官僚主義就是要整一下。 六、宣傳問題。去年有些虛夸,四大指標定高了,弄得今年不好宣傳,現在有些被動。如何轉為主動?上海會議時,有人提出,利用開人民代表大會的機會,把指標改了。后來沒有這么做。現在看來失掉了點時機,但不要緊。指標改不改?看來改一下好。糧食是否以后不公布絕對數字。今后鋼的產量不算小轉爐的,鐵不算土鐵。 七、綜合平衡問題。大躍進的重要教訓之一、主要缺點是沒有搞平衡。在整個經濟中,平衡是個根本問題,有了綜合平衡,才能有群眾路線。有三種平衡:農業內部農、林、牧、副、漁的平衡;工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平衡;工業和農業的平衡。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是在這些基礎上的綜合平衡。 八、群眾路線問題。 九、工業管理問題。特別要強調質量問題,應該爭取在一二年內解決。 十、體制問題。“四權”下放多了一些,快了一些,造成混亂,有些半無政府主義。要強調一下統一領導、集權問題。下放的權力,要適當收 回,收回來歸中央、省市兩級。對下放要適當控制,不可過活。 十一、協作關系。劃區協作倒把原來的協作關系打亂了,搞了大的,擠了小的。搞體系,工廠要綜合發展,公社要工業化。 十 二、公共食堂。要積極辦好。按人定量,分糧到戶,自愿參加,節余歸己。吃飯基本上要錢。在這幾項原則下,把食堂辦好,不要一哄而散,保持百分之二十也好。食堂要小,形式要多種,供給部分要少些,三七開或四六開,可以靈活些。食堂和供給制是兩回事。 十三、學會過日子。包括農村、城市,要留有余地,富日子當窮日子過,增產節約。有些地方生產不見得比別處多多少,但只要安排得好,日子好過。今年不管增產多少,估計增產一點,還是按去年四千八百億斤或者再少一些的標準安排過日子。口號是:富日子當窮日子過。 十四、三定政策。定產、定購、定銷,群眾要求恢復,看來是非恢復不可。政策三年不變,定多少,這次會議要定一下。增產部分四六開,征四留六,有災照減。自留地不征稅。 十五、恢復農村初級市場。 十六、使生產小隊成為半核算單位。 十七、農村黨的基層組織領導作用問題。基層黨的活動削弱了,黨不管黨,只管行政。 十八、國際問題。要統一思想,對去年的估計是:有偉大成績,有不少問題,前途是光明的。缺點只是一、二、三個指頭的問題。許多問題是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看得出來的。 |
|
來自: blackhappy >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