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爸爸推薦我看了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3》專題節目,感觸頗深。 一百年前,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齊聚嘉興南湖紅船,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傳奇航程,這里是中國夢開始的地方。百年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和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一代代共產黨人艱苦卓絕奮斗,不怕犧牲、勇于擔當、心系群眾、創新奉獻,始終未忘記紅船賦予他們的初心和使命。 百年后的今天,一面旗、一段路、一群人,又把我們帶回到紅船停泊的碼頭,重拾風云激蕩的紅色記憶。一個個平凡的共產黨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講述,一次次撥動著、震憾著我的初心,久久不能平靜。 榜樣,是歷史長河中最閃耀的晨星;榜樣,是價值選擇中最崇高的追求。宋書聲,一個用一生心血對馬列主義原著研究、傳播的學者;賀星龍,一個用自己的所學數年如一日地感恩回報鄉村的赤腳醫生;李元敏,一個帶領村民從物質到精神華麗轉身的基層黨支部書記;王淑芳,一個孜孜不倦奮斗的北斗追夢人;印春榮,一個“黨叫我干啥我就干啥,讓我犧牲生命我也在所不辭,我定捍衛好祖國的邊疆”的屢立戰功的緝毒英雄;朱仁斌,一個帶領全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村黨支部書記;趙忠賢,一個“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導體、開展超導機理研究。”的我國高溫超導領域的奠基者;國測一大隊,一群忍受孤獨、寂寞、哪怕付出生命都無怨無悔地摸清國情的拓荒人。他們是中國人心中的榜樣、英雄,是新時代共產黨人中的楷模。 當“榜樣”們走上“初心臺”,將那因激動而顫抖的手堅定地按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上莊重宣誓時,激動且宏亮的聲音久久縈繞在演播廳里。相信很多觀眾都和我一樣,崇拜之心、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內心深處涌起一股暖流,一種榮耀。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最明亮的“鏡子”,照亮了偉大的時代,照亮了我們要走的路。 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樣的力量所激動,就愈會被激發出強烈的光輝。是的,那激動的一剎那,我不禁感慨萬分,雖然今天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時代,享受著革命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回的美好生活,但我們的使命依然,我們有責任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百年前,我們的先賢梁啟超先生曰:“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十三位青年人開啟的“紅船”已駛入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正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劈波斬浪、奮勇前進。在這偉大的航程中,正如梁啟超先生的激勵之言“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我們青年人的使命猶在,讓我們效法先賢、比肩榜樣,做細流入海,仿水滴石穿,為圓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