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去陜西義診,鄉村郎中醉酒后告訴我:“腦動脈硬化+半身發麻,不過是痰熱、瘀血搞的鬼!我從疑惑到敬佩,最后青出于藍,那時才懂: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精! 今年清明回老家給爺爺掃墓,讓我想起小時候,爺爺教我學中醫時的情景,那是真的苦,也是真的快樂。 我小時候,因為家里每天熬中藥,在這種環境下待得久了,身上難免就會沾上味道。小伙伴每次聞到都會捏著鼻子跑開,還給我起了個外號,叫“臭蛋兒。” 大學畢業后,我去了大醫院,起初在醫院為了所謂的人情世故,我開始變得唯唯諾諾,大半精力都用在如何處事上,而不是如何提高醫術。 身邊很多同事都是為了掙錢當醫生,在他們眼里,能不能治好病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多開多少檢查單?做多少臺手術?上多少個支架?每月掙多少錢..... 不是在掙錢,就是在掙錢的路上。 那段時間我很抑郁,因為我的祖訓是讓我當一位有醫德醫術的好醫生。后來爺爺看出了我的迷茫,經常帶我下鄉義診,我見過窮的看不起病的村民,一碗湯藥反復煮幾天,也舍不得倒掉,也見過靠喝幾毛錢的止疼片度日的患者...... 也就是在那時候,我偶爾在陜西結識了一位鄉村醫生,倆人一見如故,一次我倆喝了不少酒,喝多后的村醫,話也變得多了些。 他說:偷偷告訴你,你之前問我腦動脈硬化是什么理?其實不過是痰熱、瘀血搞的鬼! 我當時一臉懵,不是很懂這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二天村醫又給了我一個破舊的本,讓我研究。 正是這張方子,幫助我在之后的道路上,幫助了不少腦動脈硬化患者,那時我才懂: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精! 有這么一個患者,從兩年前開始,他就反復出現右側頭痛、頭沉頭昏的現象,而且記憶力也下降明顯。 但這些患者都能忍受,所以一直沒去醫治。后來有一天,他忽然感覺自己右側一半身體發麻,而且手腳無力,活動受限。隨著發病,他開始胸悶、心煩,還有點惡心、欲嘔。 他恐怕是中風要找上來了,就趕緊來就醫。 刻診,見患者脈象沉弦,舌體胖大,舌苔黃白相間而膩,舌尖還有點紅。經過檢查,血脂偏高,腦血管緊張度增強。這一看,就是腦動脈硬化癥。 于是,開了一張方子:黃連、全瓜蔞、半夏、枳實、川芎、赤芍、丹參、靈脂、蒲黃、鉤藤、全蟲、僵蠶、蜈蚣。 結果如何? 患者一連服用一個月,右側身體麻木感大大緩解,肢體活動有所恢復,走路、寫字基本正常。煩悶惡心之感也減輕了。但是記性還是不好,健忘。這時在上方加入石菖蒲、桑枝,繼續投用月余。最終,患者諸證悉平,身體活動自如,而且健忘好轉,可以恢復工作。 患者十分高興,說自己從中風邊緣被拉了回來,這就是醫案的全部經過。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病人有很多。發病前,他們總是頭痛、頭昏、頭重、迷糊、健忘。忽然有那么一天,就一半身體麻木、活動不靈,胸悶心煩、惡心欲嘔。這在腦血管疾病的診療過程中,是隨處可見的。 怎么回事呢? 這就是身體兩種病邪搗的鬼,一個是痰熱,一個是淤血, 比如說上頭醫案里這個患者,他舌體胖大,舌苔黃膩,有痰熱;舌邊尖紅也是有熱的表現。高血脂,那是痰濁入血,熱擾心神,所以心煩不已。痰熱中阻,氣機不暢,所以胸悶、嘔惡。 當然,痰熱互結日久,必然就產生淤血。淤血阻滯清竅,所以患者就健忘、頭痛、頭部昏沉。痰熱淤血阻滯經脈,所以患者就半身麻木。而腦血管硬化的這個病理現象,其實也是淤血阻滯脈道的表現。 因此,要想妥善解決這些事兒,就必須清熱化痰、活血化瘀。這個是中醫應對腦動脈硬化、半身麻木現象的主要思路之一。中醫也管它叫做“豁痰開竅、活血化瘀”法。 接下來,你再看看醫案里的配伍,就該一目了然了: 這里頭黃連、全瓜蔞、半夏、枳實用于清熱化痰破結。 川芎、赤芍、丹參、靈脂、蒲黃用于活血化瘀。 鉤藤、全蟲、僵蠶、蜈蚣,用于熄風通絡。 中醫講,患者之所以半身麻木,還和痰熱引動肝風有關系。所以,得用熄風的蟲藥。同時,蟲藥有走竄之性,能化解深伏于體內的頑痰死血。這對于化解痰瘀是十分必要的。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意圖。 等后來,為了改善患者的健忘,就加入了開竅醒神的石菖蒲,以及通經活絡的桑枝。 我每日堅持寫文章,不僅想讓患者多一個選擇,也想換種方式,將中醫延續下去。 我可以很驕傲的說:從未愧對患者,從未愧對這身白衣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