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冷吃”,很多吃貨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川南自貢一帶頗為流行的冷吃兔、冷吃牛肉等風味美食。的確,冷吃系列,以其別具一格的口味,在餐飲領(lǐng)域尤其是在宵夜市場上,占據(jù)著一席之地。無論是烤魚店、冷啖杯館子,還是串串店、鹵菜店等,冷吃菜都是很好的組合配菜。
冷吃系列菜肴受眾面廣,特別受年輕食客的青睞。尤其是隨著近年來電商交易的蓬勃發(fā)展,及外賣快遞行業(yè)的飛速前行,冷吃系列菜肴也突破了堂食的局限,成功地在快消食品這一龐大的消費領(lǐng)域嶄露頭角。如今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輸入“冷吃”二字,檢索出來專門售賣各類冷吃食品的店家可謂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對于冷吃佳肴的口味,不少川渝以外的食客以為只有麻辣味或者香辣味,事實上,冷吃佳肴的味型是非常多的,比如還有醬香味、藤椒味、五香味等。
在擅長烹調(diào)各種食材的巴蜀大廚手里,很多食材都可以用來烹制成冷吃風味佳肴。用得比較多的是葷類食材,比如牛肉、羊肉、兔肉、鱔魚、牛蛙、鮑魚、雞爪、豬蹄、雞雜等。此外,像藕片、菌菇、海帶等素類食材,也可以做成冷吃菜肴。
川味冷吃在具體操作上, 多以“炸收”這一涼菜烹飪技法為主,其優(yōu)點在于,一是成品保存方便,且保存期相對較長;二是方便大批量烹制出品。
要烹制出讓人垂涎三尺的冷吃菜肴,在烹制技術(shù)上就有不少講究。首先,要注意不同食材加工流程的差異性,比如對于不同食材,改刀、沖水、腌漬、去腥、油炸、炒制等的先后順序就有所不同。其次,要注意不同食材的原料選取,要求所選的食材部位一定要細嫩,這樣成菜才好吃。像雞一般選仔公雞,牛肉一般選里脊肉等。再次,要注重葷類食材的預(yù)制工作,比如提前碼味等,一般來說,都要加姜、蔥、花椒、白酒等使其充分去腥除味(白酒的效果要比料酒好),同時也可以起到墊底味、增香添味的作用。最后,要注意烹飪好之后的一些細節(jié),比如烹制好以后不要馬上就售賣,至少要放兩三小時,原料經(jīng)過油脂浸泡后,其肉質(zhì)回軟,吃起來口感更好,鮮香悠長;烹制好的冷吃食物,如果是放在冰箱里保存,那么一定要用保鮮膜封好口。
下面,便給大家介紹四例旺銷爆款冷吃佳肴的制作。由于國內(nèi)各地區(qū)人群口味喜好不同,下述冷吃菜調(diào)輔料的份量可酌情增加或減少。
建議選用牛里脊肉,因為該部位的肉質(zhì)細嫩。將其逐一切成小方塊后,放置在案板上。為了讓成菜口感更加有嚼勁,且入口化渣,可以用刀背(或小木槌) 去輕輕地敲打牛肉的表面(使其筋線斷裂),讓其筋質(zhì)組織結(jié)構(gòu)更加柔和(注意敲打時不可過于用力)(見圖1)。
如果要降低成本的話,也可以選用冷凍的牛肉。只是在初加工時,待其自然解凍后一定要沖凈血水,然后再改刀成塊。
接下來是牛肉的腌制環(huán)節(jié)。取牛肉塊750克納盆,加入食粉1.5克、松肉粉1.5克、五香粉5克、十三香5克、干紅花椒3克、白酒5毫升、鹽3克、東古一品鮮6毫升,抓勻后腌漬40分鐘左右待用(如果大批量腌漬,那么腌漬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其間也可以翻動一下)。其中,食粉和松肉粉能使成菜口感更加細嫩。等到香料的味道充分滲入牛肉,便可加入姜片和蔥段,進一步去腥增香(見圖2、圖3)。
取牙簽將腌好的牛肉塊逐一穿好,注意要往牛肉塊較寬的一面進行穿制(見圖4)。
鍋入適量色拉油燒熱,下穿好的牛肉塊炸定型,撈起來瀝油。等鍋里油溫略微升高,下入牛肉復(fù)炸,至肉略干且外酥里嫩,撈起來控油(見圖5~7)。
往凈鍋里倒入煉熟的菜籽油550毫升燒熱,下姜片80克、大蔥段110克、洋蔥塊60克炸香(如果主料量大,可炸香后打去姜蔥),倒入炸好的牙簽牛肉塊,依次加入香葉3克、干陳皮4克、八角8克、桂皮4克、草果6克、山柰4克,然后摻入少許清水,加入干花椒10克翻炒,其間調(diào)入東古一品鮮30毫升、味精20克、白糖5克、鹽8克。小火把鍋中水分收干后,下糖色50克炒上色。最后加入干辣椒絲100克翻炒,起鍋前再加入五香粉8克、十三香5克,撒入熟白芝麻,起鍋裝盤便好(見圖8~11)。
需注意的是,也可以選取牛腿等部位的牛肉,但牛腱肉就不適合;制成牙簽牛肉主要是方便食客取食,也可以不穿牙簽;牛肉切塊的大小,可以根據(jù)店里銷售定價的具體情況而定;另外也可以將牛肉切成絲,烹制成冷吃牛肉絲,注意要順著牛肉的筋去切。
烹制冷吃麻辣雞,一般選用仔公雞。不宜選生長期較長的雞,由于其肉質(zhì)偏老,下油鍋炸制后,成菜口感偏柴。
腌制雞肉:取凈仔公雞肉1500克切成丁,納盆加入東古一品鮮15毫升、味精5克、胡椒粉2克、雞汁5毫升、雞粉10克拌勻,腌制約20分鐘。接著加入姜片30克、大蔥段40克、干紅花椒3~5克,進一步去腥增香(見圖1、圖2)。
鍋入色拉油燒熱,下腌制好的雞塊、大蒜,炸至雞肉色金黃且外酥里嫩時,撈出來備用(見圖3、圖4)。
凈鍋入色拉油600毫升燒熱,下干小米椒圈100克、干辣椒節(jié)100克、干青花椒100克、鮮小米椒節(jié)200克(干花椒和干辣椒要先浸泡,然后瀝干水分,防止炒煳),然后下炸好的雞肉塊翻炒至辣椒呈棕紅色時,調(diào)入燒烤醬70克(市面有售,可摻點清水稀釋)、味精10克、花椒面10克、雞粉5 克、十三香5克、孜然粉20克、白糖10克,起鍋前淋入藤椒油40毫升、花椒油20毫升,炒入味起鍋裝盤撒上熟白芝麻,即成(見圖5~7)。
由于兔肉的草腥味較重,故而將其改刀后,一定要沖凈血水,既能去腥,也使得其表面色澤更白嫩。接著取凈毛巾,搌盡兔肉塊表面的水分(見圖1、圖2)。
取兔肉塊1250克納盆,依次加入松肉粉3克、白酒7毫升、鹽2克、味精7克、胡椒粉2克、東古一品鮮15毫升,攪拌至肉塊之間有黏勁,靜置腌漬。其中松肉粉能促使兔肉內(nèi)部組織回軟,使成菜不沾牙、不頂牙、口感不柴。然后加入姜片40克、大蔥段70克、干紅花椒4克,和在一起腌制一會兒后,挑出姜、大蔥不用。
接著將腌好的兔肉塊下入燒熱的油鍋,炸至水分干且色金黃,撈出來瀝油待用(見圖3、圖4)。
往凈鍋里倒入熟菜籽油1000毫升燒至六成熱,下入大蔥段80克、洋蔥塊80克、姜片100克炒香,倒入炸過的兔肉,再加入干小米椒30克、干紅花椒10克、干青花椒15克、干辣椒節(jié)8克(稍浸泡過),接著加入八角8克、山柰10克、香葉4克、草果10克、桂皮13克,隨后放入鮮小米椒末130克、蒜80克,下郫縣紅油豆瓣醬70克翻炒勻。接著先后調(diào)入味精8 克、雞精5 克、花椒粉4 克、十三香6克、辣鮮露30毫升、蠔油30克、白糖8克。最后加入糖色50克,等到湯汁呈棕紅色,起鍋前淋入花椒油20毫升、藤椒油30毫升。炒制過程中,開中火慢慢收汁。最后起鍋裝盤即可(見圖5~7)。
選用目前市面上比較受歡迎的魷魚須、蟶子、花甲三種小海鮮為主料。由于蟶子、花甲帶有泥沙,故在沖洗階段一定要充分攪拌,并洗凈泥沙。其中,花甲去沙有小技巧——可以往清水盆里滴入少許色拉油并浸泡一段時間,讓花甲充分吐出體內(nèi)的沙子。
把魷魚須改刀(大的可以一切為二)。把治凈的魷魚須、蟶子、花甲納盆,加入適量的姜片、蔥段腌碼一會兒,以去除海鮮的腥味(見圖1)。
凈鍋入油1000毫升燒熱,下入洋蔥塊150克、大蔥節(jié)100克、姜片110克熬香,打去料渣,便得到自制香料油。凈鍋入適量香料油燒熱,下干辣椒節(jié)70克、干青花椒80克、八角11克、山柰10克、大蒜100克炒香,然后下魷魚須400克、蟶子400克、花甲500克,加入鮮小米椒160克翻炒, 其間調(diào)入蠔油50克、辣鮮露30毫升、東古一品鮮20 毫升、白酒8 毫升、胡椒粉4 克、十三香4克、椒麻雞汁70毫升、味精10克、雞精5克、白糖8克,最后放入青二荊條辣椒(切滾刀塊) 250克翻炒出香且斷生,起鍋前淋入藤椒油50毫升,起鍋裝盤便好(見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