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期 一 句 ![]() 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往小處去想,但志向一定要遠大;在思維想法上要靈活變通,但是行為上一定要堅守原則,一定要有規(guī)矩、有底線。 文 | 趙玉平 平講平說3347期# 這幾天南方天氣不好總是雷雨,昨天晚上飛機又晚點了,回來的時候天都快亮了,所以嗓子不太好,整個上午一直在等嗓子,我都覺得講課這件事其實就是把腦力勞動轉(zhuǎn)化成體力勞動。昨天我們談到了劉備教育孩子的時候所說的一句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這個出處是漢代一本著名的書,書名叫《淮南子》。 原文是這樣說的,“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大家看這段話所表達的意思跟劉備所講的是一樣的,不過劉備講得更濃縮、更簡潔,大概率來說劉備應(yīng)該讀過《淮南子》這本書。 這本書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和他的門客所寫的一本經(jīng)典作品。梁啟超先生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匠心經(jīng)營,極有倫脊”。《淮南子》這本書里邊包含著很多道家的智慧,整個思想風格和語言風格更傾向于莊子,接下來我們分享其中的幾句經(jīng)典的內(nèi)容。 第一句,“是故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于柔則剛,積于弱則強;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xiāng)。”大家看這句話里邊包含著高明的辯證法的智慧:要以柔的方式來守住剛,要以弱的方式來保住強,在柔弱方面的積累就能成就剛強;如果沒有柔性、韌性,一味逞強不懂得低調(diào),那可能就要發(fā)生災(zāi)禍;看一個人的禍福如何,只要看他日常的積累也就可以了。 第二句,“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以得百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真誠專心很重要,如果三心二意那就得不到一個人的認可,如果一心一意那就可以得到上百人的認可。 第三句,“功名遂成,天也;循理受順,人也。”這句話稍微有點抽象,意思就是說,追求功名這些事不光要靠人的努力,還要看天命,還要看定數(shù),有一些運氣因素、偶然因素;而按照道理把事情做好,加強自我管理、自我修養(yǎng),這些事情就要靠個人的努力,絕不可以有絲毫的懈怠。這就是我們平時講的那個道理,“名利不可強求,強求也得不來;而修養(yǎng)必須強求,用心用功了才能得來。” 第四句,“欲知天道察其數(shù),欲知地道物其樹,欲知人道從其欲。”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道,必須要去觀察陰陽變化的大規(guī)律;要想了解地道,必須要分析地上所長的植物;要想把握人道,就需要順著人的欲望去做考察。 第五句,“世治則以義衛(wèi)身,世亂則以身衛(wèi)義。”我覺得這一句話很有氣概、很有境界,意思就是說天下太平的時候,要用道義來約束自己防止腐化墮落;如果天下大亂了就應(yīng)該挺身而出,用自身的勇敢努力去守護道義。 第六句,“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這一句也是《淮南子》里我最喜歡的一句,意思就是說: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往小處去想,但志向一定要遠大;在思維想法上要靈活變通,但是行為上一定要堅守原則,一定要有規(guī)矩、有底線;才華能力要有多方面的積累,但做事情的時候要分清主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以上這些是《淮南子》當中很精彩的內(nèi)容,分享給大家。想象一下三國年間劉備讀過這些內(nèi)容,孔明讀過這些內(nèi)容,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也討論這樣的內(nèi)容,這也是在心靈上、在精神上跟古人建立了溝通與連接,這種連接是一件很奇妙、很美好的事情。 好了,今天內(nèi)容我們就講到這兒,平講平說,咱們明天接著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