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的南北岱崮保衛戰” 1943年12月23日《大眾日報》發表了記者冠西的一篇報告文學《關輝的南北岱崮保衛戰》,記錄了山東八路軍魯中軍區第二軍分區11團3營8連93名指戰員進行的一場神奇的保衛戰。 1943年11月9日,日寇糾集了1萬余兵力開始對魯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岱崮山區處于敵人進犯沂蒙腹地的咽喉地位,為粉碎日軍的掃蕩企圖,魯中軍區決定留下少量部隊在內線堅持斗爭,牽制日軍主力,掩護我主力部隊轉至外線作戰。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奉命駐守南北岱崮。 魯中軍區11團8連93名指戰員,為捍衛民族尊嚴,在這里與20倍于己的日偽軍血戰18天,創造了八路軍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又一模范戰例。 1943年11月10日,魯中軍區第二軍分區11團3營8連駐守南北岱崮,拉開了岱崮保衛戰的序幕。11月13日,日軍動用了一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一個空軍中隊、一個偽軍團共千余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岱崮發動猛攻,集中飛機、大炮輪番轟炸,然后猛烈發動地面部隊沖鋒。 激戰數日,8連指戰員在副營長張棟的率領下憑險抗擊敵人,使敵人兩天不得前進一步,始終被阻在懸崖之下 。惱羞成怒的敵人抽調2000余兵力把岱崮重重包圍,進行猛烈轟擊。8連93名指戰員憑險據守,沉著應戰,手榴彈、子彈用完了,就用石頭打。 面對日軍的猛烈炮火和囂張氣焰,13日夜,我軍派出戰斗小組襲擾敵人,在日偽軍可能通過的路段上埋設了地雷。魯中11團和當地民兵也連續襲擊了周圍的翻金峪、郭家莊之敵,并于夜間向崮上送糧食、水和彈藥,傳遞情報,支持了守崮戰斗,也極大地鼓舞了8連官兵的斗志。 23日起,氣急敗壞的日軍開始集中火力對南北岱崮守衛點晝夜實施轟炸攻擊。此時南崮的南門成為敵人轟炸和攻擊的主要目標,能否守住南門,是這次戰斗成敗的關鍵。 8連93名青年班勇士們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堅守南門。在極端艱難的時刻,8連指戰員繼續頑強戰斗,他們用刺刀挑、石塊砸,將爬上來的敵人打了下去。經過15晝夜的激戰,8連的英雄們勝利地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27日夜,他們悄悄地從敵人包圍的縫隙里摸了出來,在預定地點與迎接部隊會合。 南北岱崮保衛戰是我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是八路軍與日寇在戰略要地山東南北岱崮進行的一場“血與火的保衛戰”。 這次戰斗極為殘酷,日寇出動了3000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一個空軍中隊和一個偽軍團,敵人不僅用了40多萬磅炮彈,還用了燒夷彈和兩種以上的瓦斯彈,對只有93人的八路軍戰士固守的方圓420米和240米的崮頂,瘋狂進攻了半個月。然而,在八路軍戰士的固守還擊下,敵人的伎倆都落空了。神奇的是,我軍在完成任務之后,竟在1600多名敵人的四五里重重包圍之下,完成了勝利突圍。 這場使天地驚鬼神泣的戰斗場景,悲壯而又磅礴的氣勢,使人們對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和凜然正氣肅然起敬。英勇的8連以傷7人、犧牲2人的極小代價,取得了殲敵300余人的重大勝利,拖住了敵人重兵,消耗了敵人大量彈藥,有力地配合了外線出擊。為此,八路軍山東軍區傳令嘉獎8連,授予“英雄岱崮連”的光榮稱號。 冠西在報告文學中寫到:“敵人要打下大崮區、扶植吳逆化文,然而,南北岱崮卻緊握了大崮區北面的咽喉——它直接威脅著大崮區與吳逆老巢的聯系,使吳逆不敢在大崮、板崮、水泉崮……等一溜十四個崮上立足。這便使岱崮的英雄們寫下這震驚敵寇的血與火的保衛戰史有誰相信:方圓四百二十米和二百四十米的兩個崮頂,在敵人十二軍山田參謀長,三十二師團石井師團長親手指揮下,會有三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一個空軍中隊,一個偽軍團,一直瘋狂進攻了半月,只炸彈炮彈花費了四十萬磅以上,另外,還狠毒的用了白熱的燒夷彈和兩種以上的瓦斯彈;而它的抗擊者和堅持者,只有九十三個人!然而,現實的事件終于發生了。像一切革命記載里寫著的一樣,除了共產黨的軍隊,歷史上再也找不出這樣的戰斗!再也找不出這樣的軍隊! …… 南北岱崮光輝的保衛戰結束了,英雄們得到了崇高的榮譽!敵人半月的代價,除了三百余傷亡和無數的消耗,只有一座空空的破毀無余的殘崮。那上面的斷垣殘墟,永遠輝耀著共產黨的光榮和中華民族的光榮,它將永遠深深地記載著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是從來不會被征服的!” 十二月七日于沂蒙(載1943年12月23日) 沂水城攻堅戰 1944年8月15日晚,我軍對沂水城展開大規模攻堅戰,沂水城是日軍“掃蕩”魯中的指揮機關駐地,修有飛機場,有偽軍1000余人、日軍50余人駐守。我軍經過精心準備,集中主力3個團,在地方武裝、民兵配合下,對沂水城展開大規模爆破攻堅戰,標志著我軍攻堅戰術已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 葛莊戰斗——白刃刺殺戰 葛莊戰斗,又稱葛莊伏擊戰,是八路軍在魯中“反掃蕩”最漂亮的一次戰斗,卻鮮為人。1944年9月初,參加'掃蕩'山東省濱海區抗日根據地的日軍第59師團40大隊(即草野清大隊450余人)、偽軍第3方面軍179團(即郝全仁部500余人)及偽警300余人,經沂水城分東西兩路向博山、臨的撤退。1944年9月2日上午,日偽軍分別陷入我們魯中部隊預設的葛莊、草溝伏擊圈。戰斗打響后,敵人的炮兵陣地前都有步兵保護,我軍戰士從高粱地摸了過去,距離敵人百十米的時候,全體端著刺刀沖殺過去,一場白刃戰血戰就此展開。日軍崗田健大尉率第5中隊在炮火掩護下朝蹶頭嶺攻擊,攻到嶺下的南河灘,與魯中八路軍1營1連迎面相遇。南河灘上百名鬼子端著100把明晃晃的刺刀與我軍展開一對一對決,一個對沖下來,日軍倒地死亡幾十名,我軍無一傷亡。 崗田健大尉氣急敗壞地揮舞著指揮刀吆喝日軍再戰,200多把刺刀碰撞發出清脆的響聲,甚至擦出了幾粒火星。一個粗胖的鬼子咬著牙端著刺刀迎面沖擊過來,戰士韓震用刺刀一個漂亮的突刺,挑掉了鬼子的刺刀,鬼子慌亂中,想要撿起地上的武器,韓震毫不客氣地刺中他的腹部,順勢往上一劃,鬼子的肚皮開花白花花的腸子就流了出來。 旁邊一個瘦高個子的鬼子,看到血淋淋的一幕,雙手顫抖,腿肚發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用生硬的中文求饒:“好漢,別打了!”邊說邊將槍支、子彈盒、刺刀鞘和背包都扔了出去,“全都給你們,不打了,不打了!”葛莊戰斗中的第一個鬼子俘虜由此誕生。 崗田健大尉看到士兵們的慫樣,又氣又急,揮舞著指揮刀親自上陣白刃戰,韓震、侯英俊等三人合力用刺刀刺穿崗田健大尉的身體,并將其高高挑起,狠狠摔到南河灘的碎尸堆上,崗田健口吐鮮血,痛苦扭動了幾下身體后,一命嗚呼。 拖著病弱之體上陣的雷耀臣殺敵心切,一個突刺下來,用力過猛,刺刀變彎,被一個鬼子死死拽住槍支,無法抽身。危急時刻,三排的副排長侯英俊從背后捅死了鬼子,雷耀臣才得以脫離險境。敵人拉炮的幾匹馬,有的淹死在深水里,有的在岸上中彈躺倒。幾個日軍正在岸邊拆卸大炮,準備扔到河里。這時沖鋒在前的戰斗英雄侯英俊眼疾手快,一縱身撿起一把敵人指揮刀,再一個箭步跳過去,一連砍倒三個拆炮的敵人,繳獲了日造的一門“四一式”山炮。 ![]() 各團部隊,以輕重機槍和集束手榴彈開路,躍出陣地,沖向敵群,在沿路的一條狹長戰線上激烈搏斗。有的地段,敵我展開近距離沖擊;有的地段,敵我展開白刃格斗。偽軍大部分就殲,鬼子也傷亡慘重,戰士前進時稍一不慎,即會被敵尸絆倒。 在沂河兩岸的伏擊圈。八路軍從兩邊突然殺出,端著刺刀猛沖猛打,刺刀噗嗤噗嗤刺進鬼子的身體,大家圍著日軍殺紅了眼,殺瘋了!鬼子成片倒下,草野清邊打邊退,八路軍緊追不舍,追上鬼子,就用刺刀捅刺,沿路都是日偽軍的殘肢斷臂。戰至下午6點,只有草野清帶領14名鬼子逃出生天。經過激戰,聚殲了“掃蕩”我根據地的日軍43師團草野清大隊(擊斃日軍350人,生俘34人,斃偽軍400多人,俘367人)。葛莊戰斗中繳獲的“四一式”山炮隨我軍從沂蒙山區打進上海,并吞噬過成百上千的日寇和蔣軍,被稱為“功勞炮”。 葛莊戰斗中的白刃戰證明八路軍白刃戰已徹底壓倒日軍。據生俘的日軍交代,草野清和他的部下是剛從湘、桂戰場,取得“顯赫”戰功后調來山東的,幾天來他在八路軍活動地區掃來蕩去,未曾遇上對手。但是,經過葛莊白刃戰,(草野清)鬼子是徹底怕了。參與此戰的戰士戰后總結說:“萬惡的東洋強盜,殺害我多少父老鄉親,他們也有如此下場!此戰殺得過癮,打得解氣!” 葛莊伏擊戰是魯中八路軍第一次在運動中基本殲滅日軍一個大隊,也是山東八路軍部隊繼1939年梁山戰役中殲滅日軍一個大隊后的又一模范戰例。葛莊伏擊戰后,沂水縣北部許多日偽據點的敵人迫于八路軍聲威,倉皇撤離;駐莒縣日軍也大部調離。戰斗中,戰斗英雄侯英俊一個人就捅殺五個鬼子后,和戰友們一起奪下一門日造“四一式”山炮。 侯英俊于1945年8月犧牲。新中國成立后,韓震因傷退伍,回膠東家鄉務農,于2007年去世,享年87歲。 石橋伏擊戰 1945年5月5日,日軍第五十三旅團長吉川資率領日軍一個大隊400余人及偽軍600余人,由博山沿博山至沂水便道向沂源進犯。6日,八路軍魯中軍區二團奉命由諸葛、東里店一帶返回魯山根據地,決定和地方武裝一起在石橋一帶伏擊敵人。7日凌晨,待敵前哨剛過,二團即向敵發起猛攻,吉川資旅團長當場斃命。黃昏時分,二團主力突入敵據守的石橋村,與敵展開白刃戰。激戰中,縣獨立營、大泉區中隊前來參戰,周圍10多個村的民兵和群眾也積極配合。經1天戰斗,殲滅日軍200多人,其中擊斃旅團長1名、大隊長1名、中隊長2名、小隊長4名,斃傷偽軍400多人,繳獲戰馬62匹及槍支彈藥大宗。此役是山東抗戰史的光輝戰例之一,二團受到山東軍區的通令嘉獎。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有限的正規戰中擊斃了日軍四大名將:黃土嶺擊斃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魯西反掃蕩伏擊打死114師團長沼田德重中將、百團大戰中被襲擊死亡第35步兵旅團長飯田泰次郎、在魯中沂源縣石橋被擊斃的步兵第54旅團長吉川資。 其中,有劉佐將軍參與指揮的擊斃日酋吉川資的戰斗非常精彩,既有偶然性,也有指揮藝術,當然,更多的是我八路軍魯中軍區老二團官兵的戰斗技巧、戰斗作風和勇猛頑強的作戰精神。 吉川資:1912年5月28日畢業于陸軍士官學校第24期步兵科,同年12月24日授予步兵少尉軍銜。1937年3月1日任新瀉高等學校軍事教官。1939年3月9日任第33師團兵器部長,同年8月1日晉升步兵大佐。1940年5月23日任步兵第233聯隊長。1943年3月1日任留守第56師團司令部附(九州帝國大學軍事教官)。1944年4月6日任第86師團司令部附(九州帝國大學軍事教官)。1945年1月12日任步兵第53旅團長(支那派遣軍、北支那方面軍、第59師團),同年3月1日晉升陸軍少將。1945年5月17日戰死于山東省,追晉陸軍中將。 據史料記載,由于當時通訊技術和頻繁的戰爭關系,關于打死吉川資的認定,有一個長期的認定過程。 1945年5月29日的《大眾日報》一版有報道《魯中我軍反“掃蕩”勝利結束打死敵寇旅團長一名》,文中說被打死的旅團長姓名和番號尚未查清。之后又陸續報道“擊斃敵五四旅團長田板(田坂八十八)……”“斃傷日軍約七千名,(其中有敵五十九師團五十三旅團旅團長一名,系于五月七日魯中之石橋戰斗中被擊斃)……” 1991年出版的《八路軍回憶史料》第三卷,收錄了署名為黎玉、林浩、景曉村、李耀文的文章《橫掃日偽軍的最后一戰——憶山東戰場的大反攻》。文中說:“據此,山東軍區決定推遲執行五、六、七3個月作戰計劃,迅速將主力隱蔽集結于主要交通要道兩側……經與敵20余天的周旋和奮戰,殲日偽軍5000余人,日軍第五十三旅團少將旅團長吉川資被擊傷,后斃命。” ![]() 大眾日報對此戰的初次報道見報于1945年5月29日,標題是《魯中我軍反“掃蕩”勝利結束打死敵寇旅團長一名》:“竄入我魯中腹地掃蕩敵偽,在我內外線軍民夾擊下,已于本月十七日分頭由岸堤、沂汶向東、西兩個方向撤退,……當千余敵人在××旅團長(番號尚未查清)率領下沿沂博公路南犯時,于石橋一帶遭我主力伏擊。我軍向敵指揮部隊猛撲,將敵沖散,我戰士隨即進入緊張之追擊戰,和敵展開白刃刺殺戰斗,當場將敵旅團長擊斃,此外尚擊斃敵小錢大隊長,佐滕、成山田兩個中隊長及四個小隊長。敵兵死傷共一百余,偽軍死傷亦達百余,繳獲長槍三十余支,短槍五支,戰馬四十一匹,及其他軍用品甚多。此乃我魯中部隊優秀的反掃蕩戰斗之一。”當時對所犯來敵的部隊番號尚不明確,敵旅團長被擊斃的具體時間也未說明,但可以確定的是擊斃了一名旅團長級別的軍官。 幾天以后的6月3日,《大眾日報》再以《山東軍區司令部公布反擊敵寇五月掃蕩的經過及戰果》的標題,報道這一重大戰果:“此次反'掃蕩’戰役基本上已接近結束階段。就手下接到各區之反'掃蕩’作戰經過與初步戰果,綜合公布如下:……當獲得敵人在淄、博、泰、新、萊及臨朐等地集結兵力之情報后,即判明敵人'掃蕩’企圖,迅速進入備戰,調整各種軍事力量,實行緊急反'掃蕩’動員,以嚴陣以待之姿勢準備打擊進犯之敵。由博萊一帶出動之敵兩千五百余,五月一日合擊南麻悅莊,我首避其鋒芒,采用分散游擊戰,麻雀戰擾襲爆炸之,以消耗疲憊敵人。而主力一部在有利地形布置伏擊,準備殲滅其南犯之一股。該敵于七日晨,由敵某旅團長率領沿沂博路南下至石橋附近入我圈套,遭我猛烈突然襲擊,我選擇敵人指揮部發起果敢沖擊,敵狼狽退卻,我復猛追,常發生激烈的白刃撲搏,約半小時我連克四個山頭,當場將敵某旅團長擊斃(以后在朱位得敵日記'七日石橋遭遇旅團長戰死’云云,同時俘獲之偽軍亦有此口供,但姓名尚待查)及斃小□大隊長一,佐滕、成山田中隊長二,小隊長四,以下五十余,傷敵四十余,斃傷偽軍六十余,俘偽六十余繳獲長短槍卅余支,戰馬四十一匹,其他物品甚多……”請注意括號內的文字,朱位位于沂源石橋以南四十余公里。這次報道較為詳細地報道了戰斗經過,時間、地點、運動路線均予以說明。關于被擊斃者的身份,從繳獲的日軍日記和被俘的偽軍口供中,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確證,“但姓名尚待查”。 又一個月后,7月7日《大眾日報》的報道《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部公布抗戰第八周年光輝戰績》中明確提出:“擊斃敵五四旅團長田板(田坂八十八),大隊長小錢、滕田、大佐田宏,中隊長左(佐)滕、成山田、松本、里見、村社、高清一,顧問長澤健治,高橋以下三七二○名……”現在我們知道,當時所報的敵之番號、姓名并不準確。 7月27日,時任山東軍區參謀處處長的李作鵬,在《大眾日報》發表署名長文《抗戰第八周年山東我軍對敵攻勢作戰概況》,對這一錯誤進行糾正:“綜合全省一年來主要戰績如下……斃傷日軍約七千名,(其中有敵五十九師團五十三旅團旅團長一名,系于五月七日魯中之石橋戰斗中被擊斃)……下列部隊番號在我痛擊下,全部或大部或一部已失去戰斗能力:計日軍方面,五十九師團五十三旅團長戰死;草野大隊大部被殲所余無幾……”然敵旅團長名字仍然闕如。 解放冶源的戰斗 1945年6月,在魯中軍區參謀處長胡奇才率領下,老二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在臨朐縣冶源圍點打援,誘使駐益都日軍一個小隊30余人及偽軍300余人前來增援。在全殲了增援的日偽軍之后,又全殲冶源據點守敵偽軍一個中隊300余人,解放了冶源。此戰雖然規模不大,但圍點誘敵、設伏打援、爆破攻堅,二團戰術動作熟練,協同配合好,打得靈活機動,打得痛快淋漓。另外,此戰也反映了山東八路軍已經掌握了對日作戰戰略主動。 魯中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經典戰術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術基本上是射擊、刺殺、投彈、土工、爆破五大技術,在上述戰役和戰斗中,我魯中軍區八路軍基本上都將這些戰術用于戰場,并取得重大戰果。尤其是爆破技術,更是魯中軍區二團的發明和創造。 ![]() 魯中軍區二團來源于山東縱隊一旅二團,是徂徠山起義部隊編成的。1938年1月1日,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在徂徠山誓師成立后,英勇打擊日軍,隊伍迅速擴大到數千之眾,于4月編成3個團。12月,中共山東分局根據中央決定,成立了八路軍山東縱隊,將各自為戰的山東各地起義部隊編成為戰略上統一指揮的游擊兵團,四支隊被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此后,四支隊3個團一度縮編為3個基干營,不久,3個基干營又恢復編成四支隊第一團。1940年9月,在第四期整軍運動中,山東縱隊加強了正規化建設,為便于機動作戰,將四支隊第一團整編為山東縱隊一旅第二團,團長吳瑞林,政委李伯秋,副團長王鳳麟,參謀長于淞江。 ![]() 抗日戰爭時期,這支英雄的部隊主要戰斗在魯中泰沂山區,打擊日寇,屢建奇勛,抗日根據地的廣大干部群眾無不知道能征善戰的子弟兵“老二團”。 “老二團”首創“爆破攻堅”作戰方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副團長王鳳麟參謀長于淞江、劉厥蘭、馬立訓等。1938年下半年,徂徠山起義領導人、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去延安向黨中央匯報山東抗戰情況,請求中央向山東派主力部隊和軍事干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派張經武率一批干部到山東,王鳳麟是其中之一。他來山東后,先在山東縱隊司令部工作,曾在沂蒙山區辦過爆破訓練班,是山東八路軍部隊中少有的爆破專家。 ![]() “爆破攻堅”戰法在魯中部隊研制、提升、完善后,迅速在全軍推廣。在解放戰爭時期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戰斗條例》中,“爆破攻堅”戰法,作為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作戰手段,被列為步兵五大軍事技術之一。 ![]() 1944年山東軍區召開戰斗英雄大會,二團3連的李海啟因12次爆破成功,在討吳戰役中屢建功績被軍區授予戰斗英雄稱號。同時還有”爆破元老”劉厥蘭同志,因其屢次爆破成功,殺傷敵人500余名也被授予戰斗英雄。 劉厥蘭,山東省淄川縣人,1917年出生在一個煤礦工人家庭。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1月入黨。在山東縱隊一旅二團,為“爆破攻堅”試驗的成功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在1942年11月的馬鞍山戰斗中。最后敵人攻上山頂時,劉厥蘭退到東頂,敵人一步步逼近,他把僅剩的一顆手榴彈投向敵人后,縱身跳下懸崖,萬幸的是在半崖被樹枝掛住,趁黑夜逃了出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5年10月,他隨部隊挺進東北,參加了保衛遼陽、本溪、四平戰斗和四保臨江戰役。1947年因病轉業到吉林省工作,1980年病逝。 “攻堅爆破”戰法也引起了毛澤東主席的重視。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曾聽王建安匯報了山東部隊的爆破經驗,十分贊賞。1948年6月晉中戰役期間,毛主席在給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此次戰役的總指揮徐向前的電報中,要求爭取10天內外奪取太原,特別指出:“攻城方法望采用山東部隊所使用者,既迅速,傷亡又小,又節省炮彈炸藥.……王建安認為攻臨汾的方法(即從臨汾城東關外100于米處挖坑道到城墻下,用數噸炸藥實施爆破-一筆者注)不如他們的方法好,你們可注意采用。”在毛澤東主席、中央軍委推廣下,爆破攻堅技、戰術在全軍普遍使用,在全國解放的各大戰役中發揮了強大的威力。 ![]() 1948年毛主席發給徐向前的電報稿 這些成就,是與王鳳麟同志和他的戰友艱苦創造分不開的,王鳳麟是我軍爆破攻堅技術和戰術的先行者、組織者和創造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八路軍山東縱隊膠濟大隊 1940年7月,按照八路軍山東縱隊黎玉政委指示,山東縱隊一旅二團組建成由軍隊骨干組成的八路軍山縱膠濟大隊。這支英雄的隊伍誕生在魯中,長期活動于以淄博為中心的膠濟鐵路周邊,是抗戰期間黨領導下八路軍成立的第一支鐵路游擊隊。 成立之初魯中軍區明確膠濟鐵路大隊的主要任務為:1.鞏固、擴大膠濟線上的聯絡點站,保證山東分局、山東縱隊與渤海、膠東、魯中軍區的聯系;2.擴軍、籌款、籌糧,積極壯大我軍力量,盡力開辟財源,并補助我物資供應;3.宣傳黨的抗日救國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努力擴大我黨我軍的影響。 膠濟大隊是魯中的“鐵道游擊隊”,它既是工作隊,又是戰斗隊,在艱苦的斗爭中發展成為100余人的正規戰斗武裝,為抗戰勝利作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魯中根據地軍民在黨的領導下,組建抗日武裝,英勇殺敵,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斗爭,多次粉碎了日偽軍的殘酷“掃蕩”“清剿”“蠶食”,在8年抗日戰爭中,沂蒙軍民計作戰4萬余次,斃傷俘日偽軍25萬人,繳獲各種槍支20余萬支、炮500余門及大量軍用物資;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正規軍10萬余人,民兵30多萬人,自衛團70多萬人;沂蒙軍民付出了巨大犧牲,主力部隊、地方武裝、黨政群機關人員傷亡11萬多人(其中犧牲4萬余);人民群眾被殺害或迫害致死的有20多萬人,傷殘60余萬人,被抓走的有40余萬人;房屋等財產損失無法計算。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人民抗戰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 (指導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副會長黎小弟作者陳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