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18日,剛剛會見過波蘭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在波蘭大使館歡迎波蘭書記哥穆爾卡的招待會上,突然對現場的西方外交官們說道:“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歷史都站在我們這邊。我們會埋葬你們?!?/strong> ![]() 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的一句話,頓時語驚四座,那么,赫魯曉夫如此放狠話,究竟有何底氣?蘇聯又有何手段可以“埋葬”資本主義呢?說到底,赫魯曉夫的底牌就是西伯利亞。 ![]() 俄羅斯地圖。天藍色部分為俄羅斯歐洲地區,深藍色部分為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它們以烏拉爾山脈為界 西伯利亞,面積約為1322平方公里,這里最大的城市新西伯利亞距離莫斯科約有2809公里,就算坐飛機,也至少要2個小時才能抵達莫斯科,這里氣候寒冷,基礎設施落后,冬季最低氣溫甚至達到了-71°,但西伯利亞的氣候有多寒冷,它的能源就有多熾熱。 ![]() 西伯利亞氣溫圖 西伯利亞目前已探明的資源儲備中,天然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儲量極其豐富,在前蘇聯時期,西伯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一度占到蘇聯總量的50%,而其廣袤的土地中還蘊藏著各種礦產,在西伯利亞幾乎能找到世界上任何一種礦產。 那么,這樣一座資源寶庫究竟是如何被俄國人吞下的呢?在俄國人之前,西伯利亞又屬于哪個國家呢? ![]() 西伯利亞及全俄地形和油氣礦產資源圖 實際上,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關于西伯利亞的記載,莊子的《逍遙游》中,曾記錄有一座浩渺無邊的“北冥”,所謂的“北冥”很有可能指的就是貝加爾湖,只不過西伯利亞的氣候太過于寒冷,而且是一片蠻荒凍土,所以我國歷朝歷代都鮮有踏足。 后來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蒙古人、韃靼人、女真人都曾在西伯利亞上生活,但是西伯利亞的面積太大,游牧民族又缺乏管理經驗,所以即使這些民族在西伯利亞上自由穿梭多年,也未能在西伯利亞建立起有效的統治。 ![]() 西伯利亞從事傳統馴鹿業的土著涅涅茨人 到了漢朝以后,西伯利亞終于引起了中原王朝的關注,當時漢武帝指派霍去病北擊匈奴,在此期間,霍去病還登上了瀚海,所謂的瀚海就是后來的貝加爾湖,雖然漢軍最后以“匈奴之地不足惜”為由停止深入西伯利亞,但卻正式宣布了對西伯利亞的主權。 ![]() 漢代衛青和霍去病北上抗擊匈奴簡圖 在漢朝之后,唐朝也延續了漢朝對西伯利亞的統治,唐朝天寶年間,唐軍在突厥人歸附之后,直接在西伯利亞南部建立了安北都護府,只不過隨著安史之亂的到來,中原王朝對西伯利亞的統治開始變得微乎其微。 到13世紀以后,蒙古騎兵開始四處擴張,西伯利亞自然也是蒙古騎兵想要征服的對象之一,當時蒙古人一邊深入西伯利亞探索,一邊繪制地圖,元朝漢人官員郭守敬不僅將嶺北行省地區的地圖繪制進了版圖,還發現了北冰洋,在那時的地圖上,西伯利亞被劃為了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兩個巨大的省份。 ![]() 西漢后期,北匈奴和鮮卑人的活動區域到達了西伯利亞南部 只不過,盡管中原王朝在百年時間內,不斷探索西伯利亞,但由于西伯利亞對應著嚴寒的天氣、難以保障的物資以及落后的基礎設施,所以一直以來,中原王朝對西伯利亞的探索都只局限于南部和沿海地區這些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 而就在中原王朝不斷探索西伯利亞期間,在烏拉爾山脈西部也有一方勢力正在向西伯利亞緩緩靠近,這股勢力就是俄羅斯人,起源于東歐平原的東斯拉夫人對領土有著非常強的執念,掙脫蒙古人的統治后迅速抵近貝加爾湖西部和北部地區。 ![]() 哥薩克騎兵,沙皇對外擴張最主要的戰斗力 17世紀初,沙俄為了擴大地盤,制定了東進計劃,一路向烏拉爾山脈東邊擴張,盡管東北的環境非常惡劣,氣溫冷的超乎尋常,但俄羅斯人早就適應了酷寒,因此,在向東擴張期間,俄羅斯人發現了很多“無主之地”,本著“沒人要就是自己的”原則,俄國人將這些領土全部劃入自己的版圖中。 然而,在沙俄東進期間,中原王朝也經歷了改朝換代,在沙俄一路推進到漠河市以東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時,俄軍遇到了正在鎮守邊境的滿清士兵,當時我國正值康熙王朝,國力強盛,沙俄與清兵交戰30多年,最終還是沒能討到便宜。 ![]() 中俄雅克薩之戰 1689年,中俄雅克薩之戰結束,交戰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當時為了外東北不受侵略,清廷對西伯利亞實施了極為寬松的政策,只設置了防衛邊疆的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除此之外,還允許沙俄在黑龍江北側筑城。 在清廷看來,西伯利亞苦寒荒蕪,難以開發,實在沒有非守不可的理由,倒不如暫時交給沙俄打點,還可以換一時太平,但這卻為后面的恩怨埋下了伏筆,因為百年來,沙俄想要獨吞西伯利亞的計劃從來沒有消失過。 ![]() 清朝和沙俄簽訂《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復原現場 時間進入19世紀以后,清朝開始走向下坡路,而沙俄卻在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皇的帶領下,邁入了列強行列,在此期間,沙俄不僅成長為數一數二的帝國,其版圖也在不斷膨脹,此時的西伯利亞已經被俄羅斯吞并了80%,后來白令海峽對岸的阿拉斯加也歸入沙俄之手,俄羅斯的版圖之大駭人聽聞。 1858年,借著英法聯軍攻占法國的契機,俄國強迫清廷簽下了《璦琿條約》,此后不到兩年時間,又讓清廷簽下了《中俄北京條約》,兩份屈辱的條約讓我國割讓了整整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其中就包括了西伯利亞,從此以后,西伯利亞就獨歸了俄羅斯。 ![]()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在吞并了西伯利亞后,又提出了一項鯨吞我國北方領土的方案,史稱“黃俄羅斯”計劃,計劃中,俄國意圖把長城以北變成所謂的“黃俄羅斯”,不過還未來得及實現,就因日俄戰爭而中止。 ![]() 俄羅斯吞并西伯利亞百年來一直未曾易手,在此期間俄國一直致力于要將西伯利亞的資源全部開發出來,早在蘇聯時期,蘇聯專家就做過推測,西伯利亞廣袤的凍土之上是一望無際的森林,凍土之下則儲存著非常珍貴的化石能源,數條南北向的大河里都蘊藏著不竭的水力資源。 ![]() 蘇聯時期西伯利亞開發人員合影 而歷史也不止一次的證明了開發西伯利亞的正確性,在二戰之前,蘇聯曾通過前三個五年計劃,向西伯利亞遷入了大量廠房、物資和技術人員,讓西伯利亞出現了一座座能源、化工、機器制造工廠,后來在面對德軍入侵時,西伯利亞一躍成為支援衛國戰爭的大后方。 ![]() 蘇聯開發西伯利亞 二戰結束后,已經元氣大傷的蘇聯又再次靠著西伯利亞,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隨著烏拉爾庫茲浬茨克煤炭冶金基地、安加拉葉尼塞河水利資源以及貝阿鐵路建設工程等項目的建立,西伯利亞成為俄國越來越重要的能源產地。 正是因為對西伯利亞的開發初見成效,到了1961年,赫魯曉夫才信心十足的提出了一項遠景規劃,即“到1980年經濟趕超美國”,盡管當時蘇聯對西伯利亞的開發僅僅只達到了其四分之一的領土,但也足以讓蘇聯與美國一較高下。 ![]() 扛著玉米桿的赫魯曉夫 只不過,西伯利亞的版圖太大了,這片土地所蘊藏的資源也實在太過龐大,大到蘇聯沒能完全開發,現在的俄羅斯也沒能力充分開發,時至今日,西伯利亞仍是俄羅斯的生計來源,但是西伯利亞自然條件的惡劣,即使是習慣了苦寒的俄羅斯人也不能完全適應。 ![]() 新西伯利亞,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未來,西伯利亞仍會是俄羅斯資源開發的重中之重,在俄國人看來,西伯利亞就是一座龐大的資源大倉庫,可以很好的服務西部地區,同時西伯利亞最東側的遠東地區毗鄰東亞且面向太平洋,對于俄羅斯而言西伯利亞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