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遇到一位老同事,期間聊起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女同事文慧,她說:“哪天咱們去看看她吧,她現在過得很不好。男人對她不好,大女兒還精神病了。” 文慧是與我一起參加工作的,當時是一條鐵路的建設,與地質勘探大隊的進駐,在我們這里新開設一處供銷處。我們同時被招進來,工作不在一個區域,住宿被安排在了一起。 文慧來自外縣,她父親是縣某公司副職,我們屬于一個系統,文慧就是靠父親關系進來的合同工,當時叫做副業工。 文慧個子不高,圓圓的娃娃臉兒,梳兩條大辮子。說不上漂亮,但因為愛笑,說話帶著他們當地特有的口音,挺討人喜歡的。 文慧沒讀過幾天書,勉強能寫出自己名字,她說她剛上小學的那年,母親去世。當時,姐姐已經讀四年級了,學習很好。姐姐不想輟學回來照顧她和弟弟妹妹,看到姐姐流淚,她主動要求不讀書了。 文慧被安排進糕點房工作,可能是從小承擔家務勞作習慣了,她干活兒有眼力見,勤快樸實,很快就受到兩位老師傅的贊賞。 她學技術入門兒很快,那個年代,油、糖、面粉這類糕點原材料,是按計劃供應,因為數量限制,那時候做出的糕點品質很差。當年曾有一個段子說,一塊桃酥掉進車道溝里,大馬車碾過去,桃酥一點沒走樣。 兩位老師傅都是舊社會出去學徒的手藝人,他們不想埋沒自己手藝,總想著利用有限的資源,做出漂亮的糕點。材料達不到要求,就在花樣上下功夫,以博得顧客口碑。 學做糕點花樣,需要心靈手巧,還需要耐心和不怕臟累的精神。當時的幾個年輕人,都沒有這樣的心氣,覺得做啥樣都不比別人多拿工資,不想費那個腦筋。有些人壓根兒就看不上這份既臟又累的活兒,人在這里,心還惦記著往外飛,想著有機會了跳槽換個工作。只有文慧,按照老師傅的要求,做得非常到位。 她不僅面案上認真努力,還跟老師傅學會看爐火。那時候烤爐都是磚砌的大爐,烤箱一次放進去十幾個。爐火的溫度全憑經驗,火大了糕點糊了,火小了糕點生心兒,還發硬。各種糕點對火候的要求也不一樣,這門技術,比面案上做點心還有難度。 但文慧有心,她注意觀察,不懂就問,老師傅喜歡她這樣用心的孩子,就經常為她講解,用心教她。后來,烤爐師傅休假,她都能獨當一面替代老師傅看爐火了。 她的勤快能干,因為師傅們的夸贊,也引起了領導注意。一次,食堂面案師傅家里有事請了長假,領導就臨時把文慧抽調過去食堂幫忙了。半個月的忙幫下來,食堂大廚不愿放人了。說文慧在這里幫廚,眼里有活兒,手上利索,凡事不等吩咐就能提前搞定。領導尊重大廚意愿,留下文慧在食堂干活兒了。 大廚私下對文慧說:“在食堂干活兒,你一個月能省下七八塊的生活費。活兒呢,除了起點早,比糕點房輕松很多。再說了,你這么好的女孩子,整天悶在糕點房,見不到幾個人,搞對象都難。這里就不一定了,大家都來吃飯,知道你的人多了,沒準兒能遇到個好小伙子把你娶走。” 文慧聽了只是笑笑不說話。 ![]() 我們住一個宿舍,發現她很少回家。她家距離單位有上百里的距離,往返一次費時費力還要花路費錢,雖然那時候也就一兩塊錢的車票錢,文慧依然很不舍得。 她家里還有弟弟妹妹,大姐早已成家,母親去世以后,父親與一位老師再婚。繼母平時住校,只有周末才回來。 文慧在家時,是與弟弟妹妹三人相依為命。來工作以后,她不經常回去,卻會經常寫信給弟弟妹妹。 她不會寫,我成了她的代筆。她的信事無巨細,對弟妹囑咐得特別周到,每封信最后,她都不忘囑咐弟妹與繼母搞好關系。 文慧說繼母人不壞,與父親結婚之前,她沒有成過家,自然也沒有孩子。父親在我們這邊縣城工作,繼母在老家教書。繼母可能看出來孩子們與她情感上有隔閡,所以她選擇住在學校宿舍。 可能是老師這個職業養成的習慣,繼母對三個孩子也像管學生一樣,給他們制定了很多規定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其他的文慧都能接受,最接受不了的是,繼母給他們的糧食定量,她說怕他們不懂節儉,胡亂吃喝,造成糧食虧空。每周回來,繼母都要給他們把米面按照定量稱出來另放,要求他們做飯不能超過這個數量。 文慧說,她和妹妹還好,弟弟一個半大小子,淘氣得不得了。經常外面一瘋大半天,吃飯就沒準兒了,有時候一個人能吃倆人的飯,搞得她只能自己忍著少吃,讓弟弟吃飽。 文慧膽小,不敢跟繼母要求放松一些,也不敢告訴父親,怕影響到父母感情。文慧出來工作以后,還在讀書的弟弟妹妹,一起跟著繼母在學校吃住,她不擔心他們凍著餓著,卻擔心他們不聽話不懂事,氣到繼母。 文慧工作第六年的時候,單位來了一個小伙子小劉。小劉人長得很帥,用今天的話說,典型的小鮮肉。他身材適中,面目清秀俊朗,很招女孩子青睞。他來自農村,是經人介紹來單位的臨時工。 小劉不僅長得帥氣,還非常活潑,愛說愛笑,有幾分油嘴滑舌。他的崗位在冰棍車間,與糕點車間隔壁。 文慧在糕點車間工作的時候,一直幫老師傅洗洗工作服,收拾下宿舍衛生,還會幫他們理發,她理發的手藝是照顧弟弟時練出來的。 到食堂工作以后,每天下午做晚飯之前的休息時間,她喜歡去糕點車間串門兒,順帶幫兩位老師傅干點活兒。 不知從何時起,每次她去糕點車間,都能遇到小劉。遇到以后,小劉總會沒話找話地跟文慧閑聊,有時還會跟隨文慧一起去糕點車間待上一會兒。 ![]() 兩位糕點師傅,都是即將退休的老人了,他們經歷幾十年的社會歷練,閱人無數,看人看事目光非常老道。他們看人注重人品不看顏值。沒過多久,他們就看出小劉對文慧有意思了。 他們開始為文慧擔心,他們眼里,這倆人走到一起不合適。他們年齡不合適,文慧比小劉大三歲。雖然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但前提是倆人得般配。 文慧人品不錯,可是長相與小劉差距不小,一個夠得上美男子,一個是小土妞兒。以小劉一把抓不住的性子,文慧是攏不住他的心的。即使走到一起,文慧注定是那個要去伺候人的,小劉這樣一個性子漂浮做事不踏實的人,是不會給她一點點呵護與照顧的。 師傅們還有一個猜測,小劉對文慧這樣,不是看上了文慧,而是看上了文慧父親與單位領導的關系。想借這個梯子,換取一個轉副業工的名額。 那時候的副業工,待遇基本與正式工相同。而臨時工就不一樣了,很多福利沒有,隨時可能被解雇,小劉不是能在農村踏實勞動的人,找到一份工作很不容易。 兩位老師傅一直對文慧很關心,真的是拿她當親閨女心疼呵護的。他們找機會跟文慧比較隱晦地提醒了一次,告誡她找對象要找踏實肯干,知道疼人的。 戀愛中的人腦子真是都缺根弦兒的,女人尤其是。 文慧沒有把師傅們的話放在心上,接受了小劉的追求。帶小劉去見父母的時候,父母也明顯看出倆人的差距。他們也提出質疑,讓文慧多個心眼兒。被愛情沖昏了頭腦的文慧,完全沒有理會父母的苦心。 文慧很快就結婚了,而且很快有了身孕。就在文慧孩子即將出生的時候,她父親突發疾病去世了。辦完父親喪事沒多久,文慧就發現男人有了新歡。 她找公婆告狀,本就看不上她這個兒媳婦的公婆哪里會幫她說話?于是,她經常挺著大肚子跟蹤男人,搞得工作也疏忽了。單位發現小劉的問題,馬上辭退他回了老家,文慧剛好預產期到了,收拾東西倆人一起走了。 那以后,文慧沒有再回單位,據說是為了好好守護自己的小家,寧可這份工作不要了。后來聽說,文慧在村子里開過饅頭店。村子不大,男人不肯幫忙,她帶著孩子也特別辛苦,生意沒做多久就關了。 她連續生了三個女兒,更讓公婆瞧不上眼了。她的能干,并沒有感動公婆與男人,男人繼續在外面花,連地里的活兒都不好好干。今天想著做這買賣,明天想著做那生意,賺不了錢還虧了不少。文慧嫁過去帶去了以前所有積蓄,都被小劉給霍霍沒了。 當時娘家所有人,包括單位那幾位師傅,都不看好小劉。此時,文慧選擇了自吞苦果,不與任何人訴委屈。她切斷了與單位同事的聯系,也極少回百里以外的老家。 ![]()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那些當年一起住過的同事,都很想知道她過得怎樣。但大家都忙,沒有時間去看望她。現在跟我提起她的這位同事,是在一次遇到小劉村里人時,多嘴問起文慧情況。才知道,她一直過得很憋屈,男人根本不拿她當回事,她忙前忙后照顧三個孩子,種地、操持家務全部一個人操勞。男人像個花花公子,靠著那張臉在外面胡作非為。 她家大女兒結婚后夫妻不合,沒有孩子之前就離婚回了娘家。可能離婚時鬧騰得厲害,患上抑郁癥。文慧不懂,父親不管。時間久了,孩子的病越來越嚴重,現在精神極度不正常,成了廢人。另外兩個女兒也都嫁了人,文慧現在就整天守護著大女兒,走里走外跟著,怕她出現意外。快七十歲的人了,看著很蒼老憔悴。 同事與我相約,想去看看文慧。可是,我們倆也在猶豫,去了,看著她現在過得不順心,我們能給她多少幫助呢?她當初切斷與我們的聯系,就說明她不想我們這些朋友知道她的不如意。我們現在去看望她,她會不會也不太愿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