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伴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在來自北方的空中襲擾已經逐漸減輕的背景下,我們的空中防御重心也開始從北方轉移到了臺海區域。 在這樣的局面下,大量曾防御在米格走廊上的米格15戰斗機被部署到了浙江、上海一線,而此時的蔣軍空軍還仍然以螺旋槳的F-47N和P-51戰斗機為主,面對著我方先進的噴氣式戰斗機,蔣軍在空戰對決中開始逐漸落入下風。 ![]() 金門空戰前,米格15曾是我方的主力戰機 從1954年至1955年10月,蔣軍空軍也迎來了敗逃臺灣之后的第一個黑暗期——5架F-47N戰斗轟炸機和1架RT-33A噴氣式偵察機在襲擾內陸的過程中被擊落,6名飛行員全部斃命(我方宣稱擊落11架,但后經考證多半戰績為誤判,即敵機被擊傷后僥幸逃脫)。而我方在此空戰期間,雖有多架米格15戰斗機被擊傷,但無一架飛機被擊落。 鑒于此不利局面,在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后,美國也迅速做出了向臺灣蔣軍提供F-84G和F-86F噴氣式戰斗機的決定,通過此軍援來提升蔣軍空軍的戰斗力。自1954年開始,可裝備六個飛行大隊的上述兩款戰斗機相繼抵達臺灣省,經過持續一年多的訓練,蔣軍空軍已經逐漸熟悉了噴氣式戰斗機的性能,其反制我方的實力也已逐漸提升。 1955年7月,蔣軍駕駛F-84G戰斗機首次在空戰中擊傷米格15戰斗機,盡管未能打破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紀錄,但此次空戰也穩住了敵方空軍的士氣。1955年10月15日,蔣軍空軍的四架F-86F戰斗機再次從臺灣省起飛,四架敵機以貼近海面飛行的方式躲避我方雷達的搜索,當飛到浙江南麓列島一帶時,四架F-86F戰斗機迅速拉升高度,在騷擾我沿岸的同時,也在尋求時機與我方即將攔截的米格15戰斗機進行決戰。 ![]() 1954年我方搶拍下來的一張蔣軍空軍F-47戰斗機墜海的畫面 這也是蔣軍空軍自裝備噴氣式戰斗機以來,首次以成建制的形式派遣最先進的戰斗機尋求與我方進行空中決斗。 而在發現敵情后,正駐扎在浙江的我海航4師第10團迅速組織迎戰,由該團團長張文清親自帶領的四架米格15比斯戰斗機也隨即起飛升空,并向發現敵機的南麓列島上空飛去。四架米格15對抗四架F86,一場空中大戰也一觸即發。這也是朝鮮空戰結束后,我方首次與成建制的美制F86戰斗機在空中交手,倘若能再次擊落對手,這將大大挫傷蔣軍空軍的士氣。且不說本次空戰,我方也派出了一個王牌戰隊。 1、團長張文清(長機)與姜貴寶組成了雙機戰隊,張文清在同年6月27日成功駕機擊傷一架蔣軍RT-33A噴氣式偵察機。 2、王鴻喜與葛長泰組成了雙機編隊,王鴻喜也于6月27日的那場空戰中,駕機擊落一架RT-33A偵察機,這是臺海空戰以來,我空軍首次擊落蔣軍噴氣式飛機。 ![]() 作為朝鮮戰爭主力的F-86戰斗機 四名出戰的飛行員,兩名飛行員身背擊落擊傷對手的戰績,我們似乎沒有輸掉這場空戰的可能。可偏偏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完全向著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我方參與攔截的四架戰機距離敵機已經越來越近。可就在即將進入戰場時,一個意外卻突然發生,由于設備故障,張文清座機駕駛艙內的液壓管突然爆裂,管內的紅油瞬間噴射到了座艙的前風擋,張文清的前方頓時被一片紅色所籠罩,其視線已經完全受阻。 由于已經無法看清空中情況,在能見度幾乎為零的背景下,張文清立刻調轉機頭撤離戰場,其準備排除故障,并以人工的方式去擦除座艙前風擋上的紅油,以恢復飛行員的視線。可就在他脫離戰場的同一時間,作為這場空戰的前線一號指揮官,他下達了一道極具爭議的命令:僚機跟隨自己撤離戰場,在搶修過程中盡可能的保護自己的安全。三號機和四號機(王鴻喜與葛長泰)繼續執行任務,飛赴戰場與敵方四架飛機進行空戰。 ![]() 對岸拍攝到的葛長泰座機冒煙下墜的畫面 而張文清的這道命令,也給這場空戰埋下了最致命的隱患! 1、在自己提前脫離空戰區域的情況下,為什么也下令僚機跟隨自己一同撤退? 2、在明知前方有四個目標的情況下,張文清竟然下令己方的兩架飛機與敵方四架飛機進行空戰,在敵方數量具備壓倒性優勢的背景下,這樣的安排幾乎等同于自殺。 從戰場的實際情況考慮,張文清理應下令僚機也跟隨其他兩架戰機進入戰場,或命令其他三架戰機一同撤退。可偏偏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作為指揮官的他卻下達了最不理智的決定。讓己方兩架戰機與敵方四架戰機進行空中纏斗,這幾乎是把部下送上了不歸路。 尤其是脫離戰場后,由于張文清忙于擦拭駕駛艙蓋上的污物,其反而忽略了在第一時間與第三號和第四號戰機取得聯系。幾分鐘之后,待張文清清理掉了座艙的污漬,并與僚機再次殺入戰場時,發生在南麓上空的空戰早已經結束。在兩倍于己的敵機的圍攻下,飛行員王鴻喜僥幸駕機突圍,但僚機葛長泰卻在掩護長機的過程中,被數倍于己的敵機從背后偷襲,其駕駛的米格15戰斗機最終被擊落,葛長泰也在這一過程中壯烈犧牲。 ![]() 葛長泰跳傘的一瞬間,對岸在照片文字描繪中仍然采用侮辱性的詞語 在多年后,對岸公布的射擊照相槍記錄中,戰斗機搶拍下來的膠卷也記錄了葛長泰座機被擊落一瞬間的全過程。 從對方戰斗機拍下的三張照片顯示,在敵機的背后偷襲之下,葛長泰所駕駛的米格15戰斗機的尾部首先被擊中,飛機迅速起火冒煙,并開始呈現俯沖下墜的狀態。 而就在下墜的過程中,第二張照片拍到了米格15駕駛艙的上方有一個黑影閃出,疑似飛行員選擇了彈射跳傘。而在第三張照片中,照片的畫面又同樣印證了此前的事實,那個遠離米格15戰斗機的黑影又進一步脫離了戰斗機。很顯然,在飛機接近失控的時刻,作為駕駛員的葛長泰只能選擇了棄機跳傘,他飛出駕駛艙的畫面也被擊中他的敵機拍個正照。 ![]() 葛長泰彈射遠離米格15飛機的畫面 從對岸搶拍下來的影像來看,葛長泰的座機被擊落的時刻,他選擇了跳傘。但遺憾的是,有關這名飛行員的結局,我方的記載卻無比簡單,甚至大多數資料并未記載其跳傘的細節,只是記錄其在此次空戰中壯烈犧牲,但犧牲的細節過程卻全無記載。 由于我方的資料并未記載葛長泰犧牲的全過程,根據推斷,葛長泰有可能是在跳傘的過程中墜海犧牲,也有可能在飛機失控時因降落傘未完全打開而墜地犧牲。但也不排除葛長泰在跳傘之前,其座機由于遭到敵機的連續掃射,葛長泰也在這一過程中中彈重傷,并在跳傘的過程中因傷重而犧牲。 而在空戰過程中,作為長機的王鴻喜在僚機的掩護下,成功擊傷了一架F-86戰斗機,但未能將其擊落。發生在南麓上空的這場空戰,我方最終以0比1失利。盡管此次空戰只損失了一架飛機,但這場空戰卻也改寫了臺海空戰的歷史,即蔣軍空軍首次在空戰中擊落我方一架噴氣式戰斗機。 ![]() 興高采烈的孫嗣文在戰后的照片,他的座機涂上了一個清晰的紅星標志 后經查詢證實,擊落葛長泰座機的是蔣軍空軍上尉飛行員孫嗣文,此人也在此次空戰后名聲大噪,對岸更是在戰后為此人留下了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返回基地后,孫嗣文趾高氣昂的站在飛機前與自己的座機進行了一張合影,而在他的座機上,基地已經在他的飛機上涂上了一個紅星標志,按照國際慣例,這是他擊落一架對手戰機的戰績標志。 值得注意的是,1958年金門空戰,已經晉升為少校的孫嗣文再次擊落我方一架米格17戰斗機(飛機員趙清潔犧牲),孫嗣文也成為了臺海空戰歷史上,蔣軍空軍擊落我方戰機數量最多的飛行員之一。同年,曾在朝鮮戰爭中擊落我志愿軍15架米格15戰機的美軍王牌飛行員詹姆斯訪問對岸(1966年在即將進入越南戰場前因車禍意外身亡),蔣軍空軍單位也特意安排孫嗣文作為接待貴賓,營造了一場所謂的“英雄見英雄”的畫面! 葛長泰烈士成為了臺海空戰中犧牲的第一位海航飛行員,他的座機也成為了蔣軍空軍擊落的第一架米格15戰斗機。由于在空戰中指揮失誤,作為指揮官的張文清也在戰后飽受指責,他也為此愧疚了一生。 ![]() 1958年擊落志愿軍15架米格15戰斗機的詹姆斯訪問對岸,并與孫嗣文見面 盡管10.15空戰以我方失利而告終,但作為參戰單位的第10團卻并未氣餒,在隨后多年的時間里,該團屢次在臺海和海南島區域屢立戰功。1964年,作為10.15空戰的親歷者,已經晉升為副團長的王鴻喜親自駕機擊落蔣軍空軍的RF101高空偵察機,一年后,該團在海南島上空擊落美軍F-104戰斗機一架,并生擒美軍飛行員,該團也成為了著名的海空雄鷹團。美方和對岸在上世紀60年代甚至通過各種渠道,建立了有關該團的專門飛行員檔案,以此來作為未來的應對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