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粽子 冀南新區高臾鎮中心校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七律.端午節 作者:郭向軍 蓮藕出水露新荷, 端陽時節雨偏多。 榴花如火灼人目, 池塘蛙鳴撼碧波。 民族復興路坎坷, 一曲離騷萬代歌。 飛龍在天祭屈子, 風景獨好看中國。 石榴圖片(郭向軍手機拍攝作品) ![]() ![]()
屈原(約前340-前278),戰國末期楚國詩人,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卻屢遭流放。秦軍攻破楚國郢都之后,自沉于汨羅江中。代表作品《離騷》等。(詳細事跡參看《屈原列傳》 )
據民間傳說,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復一年,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逢端午節那天,便用竹葉把糯米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劃著龍船到汨羅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 編輯:郭向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