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寵(1494-1533)詩帖 展覽: 1.《明清名家法書展》,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76年2月5日-2月29日。 2.“中華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臺北歷史博物館,1995年8月。 3.“中華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故宮博物院,1995年9月。 出版: 1.《訪李氏群玉齋主談〈明清名家法書展〉》,第8至9頁,《書譜》雜志第九期,1976年4月。 2.《中華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64至65頁,北京故宮博物院,1995年。 3.《中華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64至65頁,臺北歷史博物館,1995年。 詩文著錄: 《曉起飲蕉露作》《諸子雨集采芝堂摘芙蓉作供賦二絕》見《雅宜山人集》卷八,《曉起飲蕉露作三首》《石民望朱日宣正上人雨集草堂摘芙蓉作二首》,明嘉靖刻本。 著錄: 1.趙宧光著《寒山帚談》,《欽定四庫全書》本。 2.《石渠寶笈初編》卷三十一,“明王寵詩帖一卷”,《欽定四庫全書》本,乾隆十年(1745)。 3.《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之《賞溥杰書畫目》,第15頁,“宣統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賞溥杰”,北平故宮博物院,1934年。 4.陳仁濤著《故宮已佚書畫目校注》,第57頁,香港統營公司,1956年。 5.朱省齋著《書畫隨筆》,第110至113頁,星洲世界書局,1958年。 6.朱省齋著《藝苑談往》,第173至175頁,香港上海書局,1964年。 7.饒宗頤《晚明畫家與畫論(一)》,第57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十六期,1978年。 8.楊仁愷著《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第564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 9.沙匡世編撰《沙孟海年表》,第29頁,西泠印社,2000年。 10.薛龍春編著《書畫名家年譜大系 王寵年譜》,第273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 11.薛龍春著《雅宜山色 王寵的人生與書法》,第276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 說明: 1.趙宧光自藏并題引首,著錄于其著作《寒山帚談》中。趙宧光(1559-1625)字水臣,號廣平、寒山梁鴻、墓下凡夫、寒山長、凡夫。江蘇太倉人,國學生,宋太宗趙炅第八子元儼的后代,定居在吳郡太倉。作為王室后裔,趙宧光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吳中,偕妻陸卿隱于寒山,讀書稽古,精六書,工詩文,擅書法,尤精篆書,兼文學家、文字學家、書論家、造園師于一身。代表園林有以“千尺雪”出名的寒山別墅,代表作品有《說文長箋》《六書長箋》《寒山蔓草》《寒山帚談》《寒山志》等。 2.清宮舊藏,《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清末被溥儀以賞賜溥杰的名義流出宮外。1947年吳湖帆題跋,1950年代流入香港歸朱省齋收藏,后于1970年代為群玉齋主李啟嚴所得。 3.朱省齋(1902-1970)是二十世紀有名的文史學家和書畫鑒藏家。他原名朱樸,字樸之,號樸園,晚號省齋,江蘇無錫人。他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四十年代在上海創辦《古今》雜志,刊登人物故實、民情風俗和文獻鉤沉方面的文章,影響及于南北,且由此結識一批權要與名宿;二是喜好鑒藏書畫并撰寫賞鑒文章,與吳湖帆、張大千、葉恭綽、溥心畬、周作人、喜龍仁、徐邦達、蘇庚春等均有交游,是一位曾經在書畫鑒藏與文史領域叱咤風云的人物。 4.李啟嚴(1911-1984),廣東新會人,出身望族。其父在美國經商,為紐約僑領。李氏為香港好古博雅之士,收藏甚富,嗜法書及碑帖拓本,鑒別之精,收藏之富,其時海內蓋無出其右者。安思遠舊藏善本碑帖十一種,再包括早年成功回流祖國入藏上海博物館的《淳化閣帖》,近半數都是李啟嚴舊藏。特別要提及的是其中一件真師草圣《千文》一冊,乃《群玉堂》石刻。經明代文徴明、項子京等收藏,為宋拓孤本。李啟嚴甚寶之,得之遂顏其齋曰“群玉”。 ![]() ![]() ![]() ![]() ![]() ![]() ![]() 王寵“以層臺緩步式的用筆傳達給我們寧靜與優雅,以類似脫榫的點畫銜接方式與生稚的姿態顯示他的孤高以及與世俗的距離感,以泯滅起迄痕跡所暗示的蘊藉體現他人格上的高度修養。”(薛龍春《王寵年譜》) ![]() ![]() ![]() ![]() ![]() ![]() ![]() 北京保利202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及拍賣日程 上下滑動可瀏覽全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