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如意十常八九,當我們遇到不順時可以默念這三句話。 這三句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世間的萬事萬物; “堂上有佛二尊,懊惱世人不識,不用金彩妝成,不由旃檀雕刻,即今現在雙親,便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 若能孝順父母師長,禮敬三寶賢仁,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顏色端正、氣力豐強、安穩無病、健康長壽。 孝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無益。如果連對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顧好,一切其他的善只能是偽善。 ![]() ![]() 世事無常,盡孝等不得 孔子出游,聽到有人哭得十分悲傷,走近一看是皋魚在哭,問他為何悲傷。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學,周游諸侯,以后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中絕之,失之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是很多人失去了雙親后才認知到的,但是卻永遠也回不去了希望多給健在的父母說聲我愛你,別給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生時不孝,死后亂叫。 世上最愛我們的人,最懂我們的人,最心疼我們的人,即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我們總是習慣于挑剔父母的各種不好,卻忘記了此生父母才是我們最應該好好孝敬和回報的人。 ![]() ![]() 孝順的關鍵是為父母緩解老苦之痛 老苦,是人生八苦之一。 眾生老時,頭白齒落,盛壯日衰,身曲腳戾,拄杖而行,肌縮皮弛,諸根遲鈍,顏色丑惡,身心皆受極大之苦楚,是為老苦。——《增一阿含經》 我們每個人都會長大,也都會變成父母,每個父母也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 所以,當父母成了“老小孩”時,請你也像當初他們對待你一樣,給他們多一點耐心和關愛。 養父母之身,在物質生活上能夠盡力滿足父母的需要。其次,是孝養父母之心,就是要能夠讓父母開心、快樂,對父母親要非常地和顏悅色,要非常恭敬。 ![]() ![]() 父母就是在世佛,孝順是最大的福田 老話說:“不孝父母,拜佛無益。” 不論何時何地,孝順的人才是有福氣的人,所以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觀經四帖疏》里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 在饑荒中,世尊出去乞食,但一連幾天都是空缽而返。 有一天,一位比丘遇到世尊問他:“世尊,你討到食物了嗎?”世尊回答說:“沒有。” 比丘聽后很傷心,就賣掉了自己的三衣,買了一碗齋飯,送給了世尊。 世尊在了解這碗齋飯的來歷后,對比丘說:“出家人的三衣,極貴重。我領受了你的好意,卻消受不起這碗飯。” 比丘連忙說:“您是三界的福田,你不能消受,還有誰能消受呢?” 世尊問比丘:“你有父母嗎?” 比丘說:“有。” 世尊又說:“拿這飯去供養你的父母吧。” 比丘說:“您都無法消受,我的父母怎么有資格呢?” 世尊回答說:“你的父母能消受,他們生育了你,對你有極重的恩。” 古人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作為兒女,對父母的孝如果能做到竭盡所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孝順父母,不為自己的不孝找借口,那么福報一定不請自來。 ![]() 如果能做到孝順父母,其實就是在積福報、攢好運、興家道。 福報多了,運氣好了,家庭興旺,命運也會越來越好。 孝順父母的人,必定生活幸福,福報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