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海泛舟,你我同行 ![]() 家傳秘方,是根據我家幾代人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療效顯著的針灸手法與配穴,現簡介如下,以供參考。 十一、活血通經方 氣海、關元、氣穴、合谷、三陰交。 手法:氣海、關元、氣穴用補法,合谷、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法,使上下肢和小腹,產生酸脹感,留針20~30分鐘,以理氣活血,通經止痛。 主治:經閉、月經不調。 活血通經三陰交,氣海氣穴關元竅, 合谷穴上分補瀉,通調月經療效高。 十二、舒肝理氣方 膈俞、肝俞、膻中、期門、太沖。 手法:膈俞、肝俞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傳到胸部,不留針;膻中、期門、太沖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傳到腹部和下肢,留針20~30分鐘,以舒肝解郁,理氣止痛。 主治:肝郁氣滯,胸肋脹痛。 舒肝理氣取肝俞,膈俞膻中期門通, 平補平瀉太沖穴,胸肋脹痛有奇功。 十三、理氣定喘方 膻中、百勞、大椎、定喘、列缺。 手法:膻中沿皮向下刺8分,百勞、大椎、定喘、列缺用金雞啄米法,使其產生酸脹感,留針20~30分鐘,以宣肺化痰,理氣定喘。 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氣管炎。 理氣定喘針膻中,百勞大椎定喘靈, 宣肺化痰列缺穴,金雞啄米喘咳平。 十四、疏經鎮痛方 風池、百會、頭維、太陽、合谷。 手法:風池用溫通法,使溫熱感傳到前額,不留針;其他各穴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以扶正祛邪,疏經鎮痛。 主治:頭暈、頭脹和各種頭痛。 疏經鎮痛取百會,風池太陽及頭維, 合谷穴中明補瀉,頭痛針效疾如飛。 十五、活血明目方 風池、內睛明、球后、攢竹、瞳子髎、肝俞、腎俞。 手法:風池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眼底,肝俞用平補平瀉法,腎俞用補法,不留針,內睛明、球后用壓針緩進法,攢竹、瞳子髎用熱補法,使熱感傳到眼內,留針20~30分鐘,以平肝補腎,活血明目。 主治:青盲、暴盲、云霧移睛等眼病。 活血明目內睛明,風池球后瞳子髎, 攢竹肝俞腎俞穴,青盲暴盲療效高。 十六、開竅聰耳方 風池、百會、翳風、頭竅陰、聽宮、支溝。 手法:風池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傳到耳區,不留針:百會、翳風、頭竅陰、聽宮、支溝用平補平瀉法,使耳區和上肢有酸脹感,留針20~30分鐘,以疏經活絡,開竅聰耳。 主治:耳鳴耳聾。 開竅聰耳頭竅陰,風池百會與翳風, 聽宮支溝明補瀉,耳鳴耳聾有奇功。 十七、通鼻開竅方 風池、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手法:風池用燒山火法,使熱感傳到鼻腔或前額,不留針;上迎香點刺;上星、合谷、列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0~20分鐘,以疏風活絡,通利鼻竅。 主治:鼻淵,鼻塞流涕,不聞香臭。 通鼻開竅上迎香,風池上星合谷當, 列缺穴處明補瀉,鼻塞鼻淵可安康。 十八、順氣降逆方 天突、膻中、沖門、內關、公孫。 手法:將針捋成弓形,弓背貼向喉嚨,從天突向下壓入1~1.5寸;膻中、沖門、內關、公孫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以順氣降逆,通利咽喉。 主治:逆氣上沖,梅核氣,咽喉異物感等。 順氣降逆針天突,膻中沖門公孫穴, 內關穴中明補瀉,梅核逆氣即可解。 十九、豁痰利咽方 風府、上廉泉、列缺、陽溪、三陰交、照海。 手法:風府向下頦斜刺5分深左右,上廉泉向上直刺1寸左右,用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向舌根和咽喉傳導,不留針;列缺向上斜刺,陽溪向太淵透刺,用瀉法,使針感向上下傳導,三陰交、照海用熱補法,使針感上下傳導,留針10~20分鐘,以豁痰化濕,開竅利咽。 主治:中風癱瘓,順口流涎,吞咽困難,水粒不下。 豁痰利咽上廉泉,風府列缺陽溪邊, 三陰交與照海補,吞咽飲食不再難。 二十、開竅解語方 啞門、金津、玉液、合谷。 手法:啞門向下頦斜刺,使針感傳到舌根,不留針,金津、玉液用金鉤釣魚法,不留針,合谷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使針感向口腔傳導,以疏通經絡,開竅解語。 主治:中風失語,舌強不語,音啞等。 開竅解語針啞門,金津玉液釣魚針, 合谷穴中平補瀉,啞口不語效如神。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