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俗軒新樂府》中有句話:
“家和貧也足,不義富多擾。”
若是一個富裕之家,平日里總是紛爭不斷,終究會走向衰敗。
若是一個貧窮家庭,平時相處是一片祥和,也能慢慢走向富裕。
說實話,一個家庭的興衰是所有成員共同經營的結果,絕非只是一個人單獨決定的事情,只有真正認識到這層真諦,才能走對路、做對事,家業興旺、福氣滿滿。
所以,一家人相處的狀態,直接決定了這個家庭的未來走向。
同時,家庭的氛圍又反作用于每個人的身上,讓彼此走向不同的人生之路,成為不一樣的人。
有些人能夠功成名就或者大有所為,很多時候早有征兆,并非是空穴來風,而是看看他生活的家庭,一目了然。
若是一個家庭突然混進了以下三樣東西,這是老天暗示家道興起,也預示著家庭成員一定會有所成就,請好好珍惜!

1 家風優良,再窮的家庭也會興旺發達
何謂家風?
在我看來,真正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氣質與價值觀,是這個家庭最好的精神寶藏。
正因為一個家庭擁有良好的家風,才會讓每個人行走在當下不卑不亢,得意時不會忘形,逆境時不會退縮,更能堅守自己的底線,它是一個人面對選擇時最好的依據。
優良的家風,往往會讓子女們先做人,后做事,讓其擁有優良的品質,才能立足塵世,不亂、不跑,真正成為安身立命的根本,讓家庭的興旺越來越長長久久。
比如,曾國藩的家訓中,提到了“儉”字,他要求家庭成員不得揮霍無度、奢侈腐化,要習慣簡樸從事,過簡單的生活。
據記載,曾國藩的日常飲食也非常清淡,如果沒有貴客登門,從來不會增加大魚大肉。自己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好多年。
曾國藩的6代子孫興旺了百年,哪怕有的人沒有當面接受過他的教育,但是因為有良好家風的傳承,讓簡樸勤勉的精神刻在了每個人的骨子里,也成為一個家庭最好的品格。
蔡元培先生寫過一句話: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年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優良的家風,往往都是由父母言傳身教給下一代,讓其不斷傳承,每個人都能以最好的品質行走于世,整個家庭也會越興旺。
所以,一個家庭一旦有良好的家風做支撐,就是寓意著早晚會家道興起。
畢竟,萬貫家財,不如優良家風;家風端正,福氣不請自來;世世代代,才能長盛不衰。

2 勤勤懇懇,再難的家庭也有翻身的機會
有句話說:
“凡一家之中,勤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
一個家庭能夠興旺發達,太多時候離不開勤勤懇懇,哪怕再難的家庭也有翻身的機會。
若是太過懶散,守著一座金山,也有敗光的一天。
一家人太閑,父母會嘮叨挑剔,女人則會無中生有、亂生猜疑,男人無所事事、得過且過,孩子會玩物喪志,不學無術。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一個家庭正因為勤勤懇懇,才會慢慢積累、細水長流,一點點通過勤勞改寫家庭的境遇,最終可以由壞轉好,真正東山再起。
勤勞的家庭不會止步于當前的一得一失,而是從更長遠的眼光看待擁有,讓自身具備深耕的能力,才能真正在一個行業、一個領域有立足之地,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豐厚財富。
天道酬勤,以勤興家,家則不貧。
生活在勤勤懇懇的家庭成員,必定會養成從不懈怠的品格,不管自己在什么樣的人生階段,都會抱著耕耘的態度對待一路上的付出,讓自己真正有能力抓住機遇,實現人生的逆襲。
反之,一個家庭從來不以勤為家訓,而是習慣了投機取巧,那么機會來臨時,只能讓其溜走,讓自己自怨自哀,以抱怨的態度看待世界,整個家庭也會充滿著戾氣,讓霉運也會不請自來。

3 互相謙讓,再平凡的日子也能過得幸福
《禮記》中有句話:
“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家庭和睦,是興旺發達的根源,而互相謙讓則是和睦的核心,必不可少。
可以說,家庭從來都不是辯論的主場,也不是爭輸贏的地方,而是講在乎、講愛的溫暖港灣。
一家人相處,如果都是斤斤計較,再好的感情也會慢慢變淡,甚至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只有互相懂得謙讓,就是擁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才會讓這個家庭越來越興旺,每個人也都會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越來越好。
或許,每個人在外與其他人相處都能保持紳士、懂得謙讓,但是一回到家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態度,忘記了謙讓,只有計較。
越是如此,越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導致家庭戰爭一觸即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不休,互相生氣。
其實,家庭的矛盾雖然多種多樣,但是沒有過不去的坎,遇事不要只是發泄情緒,而要保持冷靜,多一分謙讓,更能讓彼此相處和睦。
當你真正明白謙讓父母時,就是懂得了孝順;
當你真正開始謙讓伴侶時,就是掌握了相處的智慧;
當你真正開始謙讓兄弟姐妹時,就是明白了親人的真情。
只有一家人有了謙讓,不再斤斤計較,也不會爭論輸贏時,才會以和為貴,遇到困難也會擰成一股繩,真正具備跨越的能力,再平凡的日子也會開出花,和和美美。

有句話說: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慢煮生活,歲月深深。”
希望你的家庭能夠擁有上面的三種情況,日子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