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滅絕動物是指一個物種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面臨著極高的滅絕風險。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制定的標準,瀕危物種被分為五個等級:極危、瀕危、易危、近危和無危。其中,極危等級表示一種物種在野外的存活率極低,可能很快就會滅絕。如果不采取及時的保護措施,這些物種就可能會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人類的活動是導致許多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森林砍伐、野生動物走私、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保護瀕危物種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任務。我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但其珍稀動物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其中一些已經瀕臨滅絕。 以下是一些目前國內正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 1.華南虎 華南虎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紅色物種名錄中極度瀕危的物種。根據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華南虎已經被正式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中。此外,聯合國于1996年發布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公約》將華南虎列為第一號瀕危物種,也被列為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首。 曾經,華南虎廣泛生活在中國南方的山林中,但由于人類的滅虎行動以及環境破壞等原因,野生華南虎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現在已經瀕臨滅絕。全球僅剩下不到20只華南虎,這使得華南虎成為了世界上最瀕危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 2.中華鳳頭燕鷗 中華鳳頭燕鷗是中國瀕危動物中最珍稀的鳥類之一,也是世界鳥類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的物種之一。根據濕地國際(Wedand Intemational)的《全球水鳥種群數量評估》記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全球種群數量估計不足50只。 中華鳳頭燕鷗在1861年首次被發現記錄,但一直都非常罕見,直到2000年以前普遍被認為已經絕種。然而,在2000年有4只成鳥和4只幼鳥在福建省沿海的馬祖列島再次被發現,成為當年鳥類學界極大的新聞。因此,中華鳳頭燕鷗的保護工作十分重要。 3.海南長臂猿 雖然許多中國瀕危動物沒有像熊貓一樣高的關注度,但它們面臨著和熊貓同等或者更嚴重的瀕危程度。例如,海南長臂猿被列為中國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在1999年中國靈長類專家組起草的中國靈長類保護行動綱領中被列為首位。在2002年全球極瀕危的25種靈長類中,海南長臂猿被列為第5位。在確定中國的靈長類保護級別時,海南長臂猿也被列為第一位,這說明它在全球及中國范圍內的瀕危程度都非常嚴重。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量已經從1970年代歷史低位的少于10只恢復至現在超過30只,成為近40年來的新高。這表明采取的保護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海南長臂猿仍然需要持續的保護工作,以期更好地保護這一物種。 4.中華鱘 中華鱘是中國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年。它們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朝鮮等地。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現。 據2008年估算,中華鱘繁殖群體數量不足200尾,野生種群岌岌可危。2013年,未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跡象,這是近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因此,野生中華鱘種群面臨著滅絕的巨大危險。 5.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哺乳動物,被譽為“草原衛士”。在小編還是兒童的時候,穿山甲這種動物并不算珍稀物種,但如今在中國卻瀕臨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于極危物種。它們生殖能力很低,一般每年只能產1胎,每胎僅產1個幼崽,母獸繁殖年限估計最多只有15年。 現在在中國,非法捕殺、走私或販賣穿山甲可被判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嚴重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2020年,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甚至《中國藥典》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但盡管如此,情況并未見到好轉。 6.綠孔雀 綠孔雀是最大的孔雀種類,在中國僅分布于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等地。1995年,云南全省綠孔雀群體數量約為800~1100只。然而,到了2014年,已經變得非常罕見,連分布區域也鳳毛麟角了。如果不立即采取保護措施,云南野生綠孔雀有可能在10年內滅絕。 2017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日”當天,云南省環保廳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發文稱,綠孔雀被列為極危物種。這表明綠孔雀的瀕危程度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如禁止非法捕殺和限制人類活動,以保護綠孔雀的生存環境,并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綠孔雀等珍貴動物的保護。 7.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是中國十大珍稀動物之一,它們通常以5-9只成員的群體活動,由成年雄性作為首領。白頭葉猴是晝行性動物,清晨開始覓食,主要吃樹葉、新鮮的嫩芽、花朵、樹皮和一些水果。這種猴子的平均壽命約為25年。白頭葉猴分布范圍非常狹窄,數量非常稀少,現僅存數百只,是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一。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中被列為瀕危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入極危等級。它們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稀有的猴類之一。 目前廣西所有的白頭葉猴加起來估計僅200多只。經過多方面持續努力,目前白頭葉猴的總數已經達到了1100只左右,大多分布在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少量分布在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避免了即將滅絕的危險。 8、云南閉殼龜 云南閉殼龜是在1906年被發現的,但接下來的50多年里再也沒有出現過。2000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列為已滅絕物種。直到2010年,科學家在野外考察時偶然發現了云南閉殼龜仍有一個小型野生種群。但由于國內物種保護存在“九龍治水”的現象,相關部門并沒有給予云南閉殼龜應有的重視,導致這個小型野生種群最后又消失了。 由于山林開發過度、自然生態系統變化以及人類濫捕等原因,云南閉殼龜的生存和繁衍都面臨著巨大的威脅。目前野生云南閉殼龜的數量非常稀少,形勢十分嚴峻。 9、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生活在長江流域,因此被稱為“揚子鱷”。盡管數量稀少,但揚子鱷仍然被認為是非常珍貴的動物。由于其身上還保留著許多早期恐龍類爬行動物的特征,所以人們稱之為“活化石”。 中國已經將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并嚴禁捕殺。目前估計全球野生揚子鱷總共只有130-150只,而這個數字每年都在以4-6%的速度下降。 10、白暨豚 白暨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自成一科,被認為是古老的孑遺生物?;C據表明它們在53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已經出現在長江流域。然而,20世紀后期以來,由于人類活動的嚴重侵害,白暨豚數量銳減。1988年,它們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但剩余種群仍不斷消亡。這使得白暨豚成為了第一個因人類因素而瀕臨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2006年時,曾被認定為功能性滅絕。然而,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更新發布并未確認白暨豚已經滅絕,而是將其評級保持在“極危”等級。 以上就是中國目前瀕臨滅絕的一些珍稀動物。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環保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積極采取措施保護這些珍貴的物種,讓它們得以延續下去。 對待瀕臨滅絕動物,我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人們需要了解瀕危動物的情況及其重要性,從而認識到保護瀕危動物的必要性。 2.采取緊急措施,如禁止非法捕殺和限制人類活動,以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環境。 3.建立完善的保護機制,包括設立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等,進行科學研究,開展保護工作。 4.提高國際合作水平,共同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5.瀕危物種的保護往往需要長期的持續努力和投入,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齊心協力,形成多方面合作的局面。 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瀕臨滅絕動物的保護。重視、關注和保護瀕危動物不僅是我們對自然界負有的責任,也是我們為了保護地球上人類未來的生存環境而必須采取的行動。 |
|
來自: 自由翱翔-zyax > 《美圖 攝影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