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12)發明專利申請 (10)申請公布號 (43)申請公布日 (21)申請號 201810351366.1 (22)申請日 2018.04.19 (71)申請人 薛詩菊 地址 433200 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大沙湖 農場振興路 (72)發明人 薛詩菊 (74)專利代理機構 北京匯智英財專利代理事務 所(普通合伙) 11301 代理人 牟長林 (51)Int.Cl. A61K 36/9066(2006.01) A61P 19/06(2006.01) A61K 35/64(2015.01) (54)發明名稱 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 (57)摘要 本發。 2、明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及其制 作方法, 該外用藥包括姜黃、 大黃、 黃柏、 天花粉、 生天南星、 防風、 麻黃、 白芷、 乳香、 沒藥、 血竭、 紅 花、 土鱉蟲以上13味藥, 其制作方法如下: S1: 將 外用藥物中的各成分粉碎成細末, 過篩, 混勻, 制 得生藥; S2: 將適量凡士林放入配料皿中, 加熱至 80 , 至完全融化; S3: 將藥粉加入配料皿中, 并不 斷攪拌至混合均勻; S4: 將適量甘油加入混合物 中攪拌至混合均勻, 冷卻, 灌裝即得到外用藥物 成品。 這種藥不僅能起到抗炎殺菌、 抗感染、 消除 腫脹和鎮痛的作用還有較強的激活巨噬細胞, 增 加其免疫吞噬功能的作用, 。 3、該藥成分較為簡單, 制作簡單, 治療痛風的效果好, 因此具有較好的 推廣價值。 權利要求書1頁 說明書5頁 CN 108310320 A 2018.07.24 CN 108310320 A 1.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驟: S1: 將外用藥物中的各成分粉碎成細末, 過篩, 混勻, 制得生藥粉; S2: 將適量凡士林放入配料皿中, 加熱至80 , 至完全融化; S3: 將生藥粉加入配料皿中, 并不斷攪拌至混合均勻, 得混合物; S4: 將適量甘油加入混合物中攪拌至混合均勻, 冷卻, 灌裝即得到外用藥物成品; 其中, 在步驟S1中, 所述的外用藥物包括大黃、 黃。 4、柏、 姜黃、 天南星、 乳香、 沒藥、 天花粉, 且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大黃、 黃柏均介于30-60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均介于20-35份, 所 述天南星、 天花粉均介于55-6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S1中, 所述的外用藥物包括大黃、 黃柏、 姜黃、 天南星、 乳香、 沒藥、 天花粉, 且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 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均介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均介 于55-6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 驟S1中。 5、, 所述外用藥物還包括血竭、 紅花和土鱉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S1中, 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成分含量分別為: 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紅花、 土鱉蟲均介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血竭均介于55-65份。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S1 中, 所述外用藥物還包括白芷、 防風和麻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S1中, 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組分含量為: 所述大。 6、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白芷、 麻黃均介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防風均介于55-65份。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S1 中, 所述外用藥物還包括血竭、 紅花、 土鱉蟲、 白芷、 防風和麻黃。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驟S1中, 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外用藥物各成分的含量為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紅花、 土鱉蟲、 白芷、 麻黃均介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血竭、 防風均介于55- 65份。 7、。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以質量份 數計, 所述甘油與所述凡士林的比例為1:2-2:5。 10.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 其特征在于, 由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制備方法制備而 成。 權 利 要 求 書 1/1 頁 2 CN 108310320 A 2 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制藥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 (MSU) 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 與嘌呤代謝紊亂和 (或) 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 特指急性特征性關節炎和。 8、慢性痛風石疾 病, 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 痛風石形成、 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 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 尿路結石, 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 0003 外科名方如意金黃散最早見于明代陳實功所著 外科正宗 , 具有清熱散結、 消腫 止痛、 解毒排瘀之功效, 用于濕熱濁毒瘀阻肌膚筋骨, 日久以致瘡瘍、 腫痛和丹毒, 癥見瘀阻 部位發紅、 腫脹、 熱盛、 痛劇。 本發明即是根據如意金黃散改進而成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膏劑。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 包括如下步驟: S1: 將外用藥物中的各成分粉碎成細末, 過篩, 混勻, 制得生藥粉; S2: 將。 9、適量凡士林放入配料皿中, 加熱至80 , 至完全融化; S3: 將生藥粉加入配料皿中, 并不斷攪拌至混合均勻, 得混合物; S4: 將適量甘油加入混合物中攪拌至混合均勻, 冷卻, 灌裝即得到外用藥物成品; 其中, 在步驟S1中, 所述的外用藥物包括大黃、 黃柏、 姜黃、 天南星、 乳香、 沒藥、 天花粉, 且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大黃、 黃柏均介于30-60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均介于20-35份, 所 述天南星、 天花粉均介于55-65份。 0005 其中, 在步驟S1中, 外用藥物包括大黃、 黃柏、 姜黃、 天南星、 乳香、 沒藥、 天花粉, 且 以質量份數計, 大黃、 黃柏均介于3。 10、2-42份, 姜黃、 乳香、 沒藥均介于20-35份, 天南星、 天花粉 均介于55-65份。 0006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方案在于, 在步驟S1中, 外用藥物還包括血竭、 紅花和土鱉 蟲。 0007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方案在于, 在步驟S1中, 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成 分含量分別為: 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紅花、 土鱉蟲均介于20-35 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血竭均介于55-65份。 0008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方案在于, 在步驟S1中, 所述外用藥物還包括白芷、 防風和麻 黃。 0009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方案在于, 在步驟S1中。 11、, 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外用藥物中各組 分含量為: 所述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白芷、 麻黃均介于20-35 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防風均介于55-65份。 0010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方案在于, 在步驟S1中, 所述外用藥物還包括血竭、 紅花、 土 鱉蟲、 白芷、 防風和麻黃。 說 明 書 1/5 頁 3 CN 108310320 A 3 0011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方案在于, 在步驟S1中, 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外用藥物各成分 的含量為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紅花、 土鱉蟲、 白芷、 麻黃均介于 20-35。 12、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血竭、 防風均介于55-65份。 0012 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方案在于, 以質量份數計, 所述甘油與所述凡士林的比例為 1:2-2:5。 0013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 其是由上述的任一制備方法制備而成 的。 0014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提供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不僅能起到抗炎殺菌、 抗感染、 消除腫脹和鎮痛的作 用, 還有較強的激活巨噬細胞, 增加其免疫吞噬功能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 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 但是本發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 13、此描述的其 它方式來實施,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 因此本發 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16 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針對的適應癥為; 痛風性關節炎患者, 尤其是痛風性關節炎 急性發作期濕熱痹癥患者, 具體癥狀為: 主癥: 下肢小關節出現皮色發紅、 關節腫脹、 關節發 熱、 關節疼痛, 且痛不可觸, 觸之灼熱, 關節活動不利。 次癥: 發熱、 口渴、 煩躁不安、 小便溲黃 等癥。 舌脈: 舌質略紅或暗紅, 苔黃或黃膩, 脈滑數或弦數。 0017 本發明提供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主要的成分為大黃、 黃柏、 姜黃、 天南星、 乳香、 沒藥、 天花粉。 其中,。 14、 大黃清熱涼血、 解毒行瘀; 黃柏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姜黃活血行氣, 通 經止痛; 天南星燥濕化痰、 消腫散結; 乳香、 沒藥均可活血止痛、 消腫生肌; 天花粉清熱瀉火 而解毒, 消腫排膿以療瘡, 具體的: 大黃: 性味苦, 寒, 歸脾、 胃、 大腸、 肝、 心包經, 有清瀉濕熱, 涼血解毒, 祛瘀通經之功效。 藥理學研究發現, 大黃有瀉下、 止血、 抗病原微生物、 抗炎、 抗腫瘤、 抗氧化等作用, 涉及消 化、 血液、 泌尿、 免疫等多個系統。 0018 黃柏: 性味苦, 寒, 歸腎、 膀胱、 大腸經, 既能清熱燥濕, 又能瀉火解毒, 用治瘡瘍腫 毒。 藥理研究黃柏有抗菌、 鎮咳、 降壓。 15、以及抗氧化、 抗痛風、 抗癌等諸多功效。 0019 姜黃: 為姜科植物姜黃的干燥根莖, 辛、 苦, 溫, 歸肝、 脾經, 兼入血分和氣分, 有活 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且長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藥理學研究姜黃中的姜黃素有抗炎的作用, 可 減輕關節的滑膜炎癥反應。 0020 天南星: 性味苦、 辛, 溫, 有毒, 歸肺、 肝、 脾經, 外用能散結消腫。 藥理學研究天南星 有抗炎、 鎮痛、 祛痰以及抗腫瘤等作用。 0021 乳香與沒藥是常用的藥對, 兩者均為樹脂。 乳香, 辛、 苦, 溫, 歸心、 肝、 脾經, 乳香素 有傷科三七之稱, 具有活血散瘀, 消癰止痛, 祛腐生新, 解毒散結之功效。 沒藥,。 16、 辛、 苦, 平, 歸 心、 肝、 脾經, 善于消散瘀血, 兼顧消腫生肌。 藥理研究乳香有鎮痛、 消炎、 升高白細胞的作 用, 并能加速炎癥滲出排泄, 促進傷口愈合, 沒藥具有退熱、 抗炎、 鎮痛、 神經保護等多方面 的藥理活性, 且無明顯副作用。 說 明 書 2/5 頁 4 CN 108310320 A 4 0022 天花粉: 性味甘、 微苦, 微寒, 歸肺、 胃經。 清熱瀉火而解毒, 消腫排膿以療瘡。 藥理 學研究天花粉具有降血糖、 抗腫瘤、 抗炎、 抗病毒和凝血等多種藥理活性。 0023 本發明通過研究實驗, 從諸多治療痛風的藥物中篩選出大黃、 黃柏、 姜黃、 天南星、 乳香、 沒藥、 。 17、天花粉作為治療痛風的主要藥物成分。 發明人配藥時遵循苦寒藥與辛溫藥同 用, 還摻有微寒的中藥成分, 同時通過乳香和沒藥兩種對藥的作用, 使本發明所制得的藥物 在活血散瘀、 祛腐生新方面有更好的療效, 經發明人實驗研究證明: 當上述各成分之間的含 量為如下含量時, 可使各種中藥成分發揮較好的功效: 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姜黃、 乳 香、 沒藥均介于20-35份, 天南星、 天花粉均介于55-65份。 0024 另外, 本發明使用血竭、 紅花、 土鱉蟲三藥合用的方案, 此三種藥合用具有活血通 經, 散瘀定痛的作用, 具體的: 紅花: 性味辛、 性溫, 歸心、 肝經。 氣香行散, 入血分。 18、具有活血通經, 祛瘀止痛的功效。 藥 理研究紅花具有抗凝、 抗炎及鎮痛、 鎮靜等多種功效。 0025 血竭: 性味甘咸, 平。 入心、 肝經。 有散瘀定痛, 止血生肌。 治跌打折損, 內傷瘀痛; 外 傷出血不止, 瘰疬, 臁瘡潰久不合的功效。 藥理研究血竭具有改善微循環、 鎮痛、 止血、 抗炎 及促進表皮修復等多種功效。 0026 土鱉蟲: 性味咸, 性寒。 歸肝經。 土鱉蟲具有破血逐瘀, 續筋接骨的功效。 用于跌打 損傷, 筋傷骨折, 血瘀經閉, 產后瘀阻腹痛, 癮瘕痞塊。 藥理研究土鱉蟲具有抗凝血、 抗血栓、 保護內皮細胞等功效。 0027 紅花、 血竭、 土鱉蟲這三味藥合用使辛、 寒皆俱。 19、, 配合上述的主要成分, 當采用如下 配方時, 可以使本外用藥效果更好, 且更加有利于活血通經, 散瘀定痛: 以質量份數計, 大 黃、 黃柏均介于30-60份 (較佳為32-42份, 或者, 取45-55份) ,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紅花、 土 鱉蟲均介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血竭均介于55-65份。 0028 本發明還別具特色的運用三種風藥白芷、 防風、 麻黃, 其中白芷配伍防風可祛風燥 濕, 同時白芷又可散結排膿止痛; 麻黃辛溫發汗開腠理, 可進一步促進藥力到達, 同時可利 水消腫。 本發明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 (痛風膏) 根據中醫藥理, 治療痛風此疾病時, 雖然苦。 20、寒 藥與辛溫藥同用, 但是苦寒藥劑量應大于辛溫藥, 也即, 以苦寒為主, 佐以辛溫之藥, 具體 的: 麻黃: 性味辛、 微苦, 溫。 歸肺經、 膀胱經。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的功 效。 主治傷寒表實, 發熱惡寒無汗、 頭痛鼻塞、 骨節疼痛; 咳嗽氣喘; 風水浮腫, 小便不利; 風 邪頑痹, 皮膚不仁, 風疹瘙癢。 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具有發汗、 解熱、 抗炎、 利尿、 平喘等多種功 效。 0029 白芷: 性味辛, 溫, 歸肺、 胃、 大腸經, 既能祛風燥濕, 又可散結排膿止痛。 藥理研究 發現白芷不僅具有解熱、 鎮痛、 抗炎的功效, 還可用以治療白癜風及銀屑病。 0030 具。 21、體的, 以質量份數計, 當各組分含量如下時, 可以發揮較優的效果: 大黃、 黃柏均 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白芷、 麻黃均介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防風 均介于55-65份。 0031 最優的, 根據發明人通過長時間研究實驗, 從諸多配藥中總結出一種治療痛風的 配藥的更優的方案, 以質量份數計, 各組分的含量如下: 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 黃、 乳香、 沒藥、 紅花、 土鱉蟲、 白芷、 麻黃均介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血竭、 防風均 說 明 書 3/5 頁 5 CN 108310320 A 5 介于55-65份。 0。 22、032 綜觀全方, 雖苦寒藥與辛溫藥同用, 然苦寒藥之劑量大于辛溫藥, 以苦寒為主, 佐 以辛溫之藥, 然因 “諸痛癢瘡, 皆屬于心 (火) ” , 瘡瘍腫痛多起自于火熱之邪, 法應清瀉火熱、 攻毒除濕, 然 “諸瘡因氣血凝滯而成” , 因此在施治時, 寒涼之藥不可悉數用之, 以防 “冰凝肌 肉筋骨, 多致難腐難斂” , 治療當以溫熱藥散其瘀滯、 拔其濁毒、 活血消癰, 以此方藥則為妥 當是也。 現代藥理學試驗指出, 如此配伍不僅能起到抗炎殺菌、 抗感染、 消除腫脹和鎮痛的 作用, 還有較強的激活巨噬細胞, 增加其免疫吞噬功能的作用。 0033 為了更好地制作本發明所提供的治療痛風的外用藥物,。 23、 本發明還提供了制備該治 療痛風的外用藥物的方法: S1: 取姜黃、 大黃、 黃柏、 天花粉、 生天南星、 防風、 麻黃、 白芷、 乳香、 沒藥、 血竭、 紅花、 土 鱉蟲以上13味藥, 粉碎成細末, 過120目篩, 混勻制得生藥, 較優的, 以質量份數計, 各組分的 含量如下: 大黃、 黃柏均介于32-42份, 所述姜黃、 乳香、 沒藥、 紅花、 土鱉蟲、 白芷、 麻黃均介 于20-35份, 所述天南星、 天花粉、 血竭、 防風均介于55-65份。 0034 S2: 以質量份數計, 將2800-3200份凡士林放入配料皿中, 加熱至80 , 至完全融化; S3: 將上述制成的生藥粉加入配料皿。 24、中, 并不斷攪拌至混合均勻; S4: 以質量份數計, 將1200-1600份甘油加入混合物中攪拌至混合均勻, 冷卻, 灌裝即得 到外用藥物成品 (在制作該藥物時, 以質量份數計, 加入的甘油和凡士林的比例為1:2-2: 5) 。 0035 使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外用藥為泥糊狀, 使用時直接適量均勻涂敷患處, 然后用 棉墊覆蓋, 以繃帶纏繞固定即可, 連續用藥24-48h后即可拆除清洗患處。 0036 發明人通過觀察痛風膏外敷治療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ESR、 CRP、 UA、 VAS評 分、 臨床癥狀體征等指標的變化, 以評估痛風膏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0037 方法: 將確診為急性痛風性關節。 25、炎患者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 60例。 對照組予秋水仙堿片 (0.5mg po tid) ; 治療組在給予秋水仙堿的基礎上, 加用痛風膏 外敷病變關節處。 每組療程均為 周。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ESR、 CRP、 UA、 VAS評分、 臨床 癥狀積分、 臨床療效、 不良反應等指標的變化。 0038 結果: (1)兩組間的基線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 (P0.05) 。(2) 兩組患者的ESR、 CRP、 VAS評分在治療前無顯著差異 (P0.05) 。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ESR、 CRP、 VAS評分較治療前均 有顯著降低 (P0.05) , 且治療組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 。 26、(P0.05) 。 (3)兩組患者的 UA水平在治療前無顯著差異 (P0.05) 。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尿酸水平較治療前降低 (P 0.05) , 但治療組的血尿酸下降幅度較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 (P0.05) 。 (4)兩組治療前臨床 癥狀積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積分較治療前均降低 (P0.05) ; 且治療組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 結論: 痛風膏能夠降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炎癥指標、 VAS評分、 臨床癥狀積分; 痛風膏聯合西藥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較單純西藥具有明顯臨床; 痛風膏治療急性痛。 27、 風性關節炎安全有效, 值得推廣, 可成為一種有效的中醫治療方法。 0039 本發明中, 所謂的ESR, 是指紅細胞沉降率。 0040 本發明中, 所謂的CRP, 是指C性反應蛋白。 0041 本發明中, 所謂的VAS, 是指視覺模擬評分法。 說 明 書 4/5 頁 6 CN 108310320 A 6 0042 本發明中, 所謂的UA, 是指血尿酸。 0043 顯然, 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基于 本發明中的實施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 實施例, 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說 明 書 5/5 頁 7 CN 108310320 A 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