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膽濕熱煩躁兼耳鳴失眠,用龍膽瀉肝丸合知柏地黃丸同服治療。 ●《和劑局方》蓮子清心飲治療五心煩熱,坐臥睡眠不安,脈滑,口舌干燥失眠癥。同四逆散合用,治失眠效佳。 ● 舌紅、里有燒灼感、夜失眠、煩燥不安、頭昏、熱象明顯,黃連解毒湯治之見效很快。 ● 夜間睡不好,心率加快,血壓持續增高,黃連解毒湯治之。 ● 脾胃氣虛,兼有不寐者,四君子湯加酸棗仁治之。 ● 凡惡心嘔吐、口苦口黏、心驚膽怯、失眠多夢、苔膩滑,溫膽湯方可用之治療。 ● 因恐懼引起失眠,服安神,補心藥無效時,用溫膽湯倍半夏,加柴胡治愈。 ● 對失眠煩躁,驚悸多痰的病人,用溫膽湯加黃連。黃連把心火清除,枳實,竹茹把膽胃 上逆之勢往下導,即可病愈。 ● 心煩易怒,脈弦數,舌質絳紅口氣重,為肝經郁熱作祟,以升降散通調氣機,加龍膽草、黃芩、柴胡、瀉肝經郁熱治療效佳。 ● 身體壯實男性,膚色黃暗而心煩不眠者。體寒能食,但大便不成形。為古人所說以心陰不足為主的心腎不交病,是驗方交泰丸(黃連5克,肉桂10克)治證。用交泰丸合四逆湯治療。四逆湯是調其體,交泰丸治其病。也可以用交泰丸合六味地黃丸治療。 ● 章次公:“根據實踐經驗,有些失眠患者,單純用養陰、安神、鎮靜。藥效果不佳時,辨證后適當加入桂附一類溫陽興奮藥,每每奏效”。 ● 對心中煩燥的雜亂夢者,說明氣虛火勝內亂上逆,在補中益氣方中,加入止雜亂夢的白薇5~10克即效,雖說白薇性寒,入陽明治狂惑邪氣,但白薇量大會令人嘔吐難受須慎重。對胃炎病人多夢者,用白薇更加注意。不然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癥狀。切記! ● 頑固性失眠者,補陽還五湯方中當歸尾改用當歸,再加合歡皮,丹皮,茯神治療。 ● 老年人失眠,左尺脈細小者,為真水枯,難治療。服朱丹溪健步虎潛丸有效。 健步虎潛丸:敗龜板(酥炙)120克,黃柏(鹽酒炒)90克,當歸(酒洗)45克,知母(鹽酒炒)90克,熟地90克,牛膝(酒蒸)60克,白芍(酒妙)60克,鎖陽(酒潤)45克,豹骨(酥炙)30克(原為虎骨,現虎骨禁用,改為豹骨),陳皮(鹽水潤)60克,冬月加干姜15克,共為細末,羯羊肉1000克,酒煮爛,搗為丸,酒煮米糊為丸亦可,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時,淡鹽湯送下。現多改為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服1丸,日2次。 虎能專靜,故魄止而有守。為方用虎骨之理。這就是中醫治病取象的道理。 ● 對頑固性失眠兼乏力者,辨證復中加入仙靈脾30克,療效好,仙靈脾有安神作用。 ● 對痰引起失眠,服歸脾丸,二陳湯加枳實、蘇子無功時,用人參湯送服中成藥“礞石滾痰丸”去頑痰而愈。李士材曰:“脈大而滑,痰氣膠固也。” ● 天王補心丹治療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的心神不安,虛煩失眠效果好。本方滋膩藥多,脾胃弱者不宜服用,或佐消化藥同服。睡前用效佳。 ● 勞累或健身后難入睡,說明病在脾家,病在太陰上,用歸脾丸治之。 ● 臨床遇到學生學習壓力大,或高考前失眠或睡眠質量差者,用合歡花、酸棗仁效果不理想時,為心血虧損,讀書勞苦所致,服用人參健脾丸,人參養榮丸治療效果理想。 ● 左關脈甚弦,或雙關脈弦,口苦、咽干、舌質紅、苔黃,為肝郁化火型實證失眠者,肝火盛則擾魂不入舍,肝火旺則上走空竅所致失眠。龍膽瀉肝湯7劑可愈。這種越勞累越睡不著,為肝火旺盛,龍膽瀉肝湯治療最恰效尤。 ● 門診凡見主訴失眠患者,其人雙目有神,精神又佳,又話多不停,無倦貌,脈有力而均,應斷為形神俱健的實證失眠患者,切勿盲用養心安神,大補氣血方藥施治,如果投治,一會必妄效,二會損醫譽,三會給患者增加經濟負擔,四會浪費藥物資源。這是經驗之談。應另拓思路,若瘀血所致,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或再察別因,如,動怒、打官司、思想壓力、肝胃不和、等他事擾動所致。 ● 因害怕恐懼引起失眠用藥乏效時,用梔子10克,豬膽汁四滴(約5克),拌炒梔子后,同黃連3克,水煎熬睡覺前服,效果好。醫理:受驚恐人膽汁上泛而渾,致少陽之火上升不潛,難入睡。膽汁炒藥后能使藥性入膽,膽熱清則膽汁也清,故病愈。 《余聽鴻醫案》記載,浙江某縣令徹夜不寐年余,服安神養血200余劑,毫無效驗。就診孟河名醫馬省三前輩。以黃連八分、山梔三錢、豬膽汁一錢拌炒,煎服,當夜即寐。馬省三曰:因此受驚,膽汁上泛而渾,少陽之火上升不潛,故不寐也。當用極苦之藥降之,使膽汁清澄。故取黃連之極苦,降上潛之陽;取山梔清肝膽之熱,以膽汁炒之者,欲使其直入膽中也。膽熱清,則膽汁亦清,其理甚明,并非奇異。縣令曰:病果因受驚而起,夜與友手談,梁上鼠忽跌落在盤,子散滿地,散局而臥,即不成寐,先生真神也。 2016年3月5日下午,門診來了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觀雙眼周有明顯的熊貓眼。主訴失眠半年多,服中西藥效果甚微,目前主要靠西藥安定片能睡幾個小時。詢問得知發病前因和朋友同行時,突然遭遇車禍,朋友在送往醫院途中死在了自己懷中。從此就徹夜難眠。筆者借馬省三經驗方。黃連15克,山梔30克,共搗粗粉狀,讓找一枚豬苦膽,拌勻微炒后,分三等分,水煎熬,臨睡覺前服用。次日下午,病人兄長打電話告知病人當夜就入睡著了,并稱中醫花錢少能愈病。2016年10月12日下午,病人帶來一個慢性蕁麻疹同鄉來門診讓我看,說她原來失眠病服完藥好了。由此可見,此經驗小方優于大學教材方。建議臨床醫師應利用業余時間,多閱覽一些臨床文獻書籍,只要有效,當同仲景同等看待采納。 ●《朱良春精方治驗實錄》甘麥芪仙磁石湯(甘草、淮小麥、炙黃芪、淫羊藿、五味子、靈磁石、枸杞子、丹參、遠志、茯苓),徹夜不眠者加蟬蛻6克。臨床以此方治療頑固失眠虛多實少,脾腎兩虛或心脾兩虛之失眠。即治現代醫學所謂之神經衰弱,夜難入寐,或多夢易驚,或徹夜不眠之癥。淫羊藿之用頗有巧思,嘗謂其溫而不燥,為燮理陰陽之妙品,蓋淫羊藿配伍黃芪足以顧及溫陽興奮,調和陰陽,緩補、溫補心脾,強壯腎陽,以達雙向調節之目的。蟬蛻妙用,凡因風因痰而生熱,因熱因恐而致痙,因驚因痰而為癇、癲和不寐的證候,用蟬蛻都有效。 ● 三黃安神湯治療頑固性失眠(劉方柏) 功效:清化痰熱,養血安神。 半夏秫米湯——半夏30克,秫米(高粱米)30克。 防己地黃湯——防己15克,桂枝9克,防風9克,甘草9克,生地60克。 僵蠶二黃湯——炙僵蠶10克,天竺黃12克,姜黃10克。 臨床加減:白術40克、黃連10克,共4劑。以鞏固療效。 凡治失眠時,服藥時間很關鍵。黃昏服1次,臨睡時1次。忌早上中午服藥。 ● 夏枯草治失眠:處方:半夏3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醫學秘旨》曰:“陰陽違和,二氣不交,不寐,以半夏、夏枯草各三錢,水煎服之。蓋半夏得陰而生,夏枯草得至陽而長,是陰陽配合之妙也。” ● 神經衰弱,多夢,用黃連溫膽湯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