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養老金調整方案公布了?不與養老金基數掛鉤將有這四點利弊?我們看看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時間走到6月25日,大家注意今,今天是星期天、工作日,各省市的社保部門又是在上班的,而且明天起將會迎來六月最后一個工作周,1.3億城鎮退休職工翹首以盼的各省養老金上調細則方案公布了嗎?目前31個省份本地的上調細則都已經制定完畢,并且人社部和財政部審批批復過去了三個星期了,相信部分省份已經批復完畢, 只不過暫未到網上公布而已——這里特別提醒大家,不一定先會發布在網上。 因為去年陜西是最先開始調整了,然后退休人員才在手機上發現本地的調整規則的,所以今年不排除也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因此今天下午和明天起大家可以看看手機了,2021年浙江省就是在6月24日公布的方案,今年到底誰會第一個亮相呢? 截止6月25日下午16:00,全國養老金調整方案已經公布出來,但我們仔細查詢了31個省份人社廳、社,社保局的官網發現,目前沒有任何省份公布本地的調整細則,不過北京和上海之前在政府重大決策項目計劃中,已經明確將會在第二季度,也就是最遲6月30號之前完成養老金等社保待遇調整——那么這樣按計劃看,從明天6月26號開始這兩個直轄市就將會公布本地的調整細則了,其他省份也會從明天起陸續公布本地上漲細則。高概率窗口期已經開啟。 不與基數掛鉤將有這四點利弊?是真的嗎? 每年養老金調整,總有一些網友在關注收入的落差,比如有部分粉絲前段時間就留言說,應該取消或者終止與養老金基數的百分比掛鉤模式,因為這樣的話才會更加合理,但是也有很多網友反對這個觀點,覺得會有很多的矛盾和副作用——各地的方案即將要出爐了,倘若不與養老金基數水平掛鉤,則會有四點利弊, 那么你贊成取消百分比掛鉤嗎?我們先參與一個投票,然后接著看: (1)“利”:可以縮小高低養老金收入的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我國目前有1.3億城鎮退休職工,而其中80%以上都是企業退休的,大約有1億人、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大約有2000萬左右,企業退休職工依據人社部公布的數據,2021年人均養老金是2987元,去年上漲了4%,因此變成了3106元左右。 而機關事業單位,則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左右,有何依據呢?根據2021年地方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決算表數據統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021年的基本養老金支出14536.63億元,2021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領取人數為2000萬人,人均為6057元。 2022年養老金漲幅為4%,那么機關事業單位人均每月上漲0.04倍,大約就是242元,調整過后的人均養老金為6300元左右——而在企業退休職工中,只有一些煙草,電力,石油等等大型央企、國企退休的人員才可能會超過6300, 所以可見由于我國退休人員數量眾多,所以收入結構是比較復雜的,又高也有低,客觀上存在差距。 因此,不與基數掛鉤,那么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縮小高低收入者的差距,特別是養老金較高的人,這里就不能做乘法上漲得太多了——比如去年貴州,與養老金基數水平掛鉤0.1%,那么9000元的退休人員這里只能漲9塊錢、4000元的國企退休人員這里也只能漲4塊錢,如果你養老金只有2000元、這里可以漲兩塊錢,所以 “限高”的效果十分明顯。 比如2022年我們看到重慶市與養老金水平掛鉤的比例是0.45%,安徽省是0.5%,甘肅和遼寧是0.8%,而北京市則直接拋棄了與百分比掛鉤,選擇按金額分檔調整——都有利于縮小差距,防止高的掛鉤后漲得太高。 (2)“利”:可以提高養老金調整和核算的效率、讓進程大大提速 最近有粉絲留言說,都快到七月份了,為什么還沒有看到本地的調整方案呢?每年能不能三四月份就調整補發到位呢?其實這個涉及到浩大的賬目核算,因為有些省份的退休人員都超過了六600萬以上,比如廣東、江蘇、山東等等——那么,如果直接取消與養老金基數水平掛鉤,那么將會大大提高養老金調整賬目核算的效率、每年都會早日落地和到位。 (3)“弊”:將會讓養老保險繳費多的人吃虧、破壞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 我們都知道,按照較高的檔次參加社保繳費,并且繳納養老保險、是冒著一定風險的,因為如果不幸在退休之后不久去世,或者在退休前去世——那么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大部分都會進入統籌賬戶,相當于說為別人做了貢獻;因此多繳費的人為統籌賬戶所做的貢獻更大,有一部分人,有視同繳費的工齡也是有制度保障的。 如果各省不與基數掛鉤,那么就會讓養老金水平較高的人在調整的時候沒有什么優勢,比如可能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 國企煙草局退休職工 羅大爺,繳費指數3.0,個人賬戶28萬元,繳費年限40年,而另一位普通企業退休工人 王大爺,繳費指數0.6,個人賬戶6萬元,繳費30年,那么如果取消了基數水平掛鉤,就會出現羅大爺三部分漲錢:40+(40×1+0)+20=100元。 然后王大爺三部分漲錢:40+(30×1+0)+20=90元這樣的情形,也就是說,兩人掛鉤調整部分,只相差了10塊錢—— 所以這么調整對繳費更多的羅大爺來說,是明顯很不公平的。以后誰還愿意多繳費呢? (4)“弊”:或將會讓工齡掛鉤的部分比重過高,造成新的矛盾 我們知道定額、掛鉤、傾斜這三部分上漲金額,總額是固定的,那么如果其中某一個部分高了,另外一部分就會下跌,有一定的牽制關系——那么若現在各地不與基數掛鉤,那工齡的單價可能就會大幅提升了,因為預算已經在那里了,新的矛盾就出現了。 比如某位事退人員 金大爺,實際繳費7年、視同繳費28年,總工齡35年,若現在都不與基數水平掛鉤了,那么工齡單價假設從1元變為3.5元,那么金大爺的28年工齡其實是沒有繳費的,那么對應卻能大漲28×3.5=98元,所以這個也不能算長繳多得。因此間接造成過度提高工齡掛鉤的比重、也是不合理的。 綜上所述 6月25日下午養老金調整方案暫時還未公布,不與養老金基數掛鉤將有四點利弊,綜合來看,有兩點利好、兩點弊端,不過筆者認為,弊大于利,你覺得呢?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醫保辦 養老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