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林語堂:“如果你要失去朋友,很容易,那就是向朋友借錢或借錢給朋友。”我們一生一定會經歷借錢與被借錢,而這個話題我們通常避而不談,但借不借錢,其實是一個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問題,與感情無關。槐中成的這篇文章可以說是靈魂的拷問,讀來令人感同身受。 一個很窮的親戚得了癌癥,跟我借錢,借還是不借? 文/槐中成 一個很窮的親戚得了癌癥,跟我借錢,借還是不借? ——窮親戚,富親戚,都是親戚。親戚,祖上同根源,血脈相連一家人。也就是說,歷史上有著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血濃于水的血緣關系。 得了癌癥的親戚,倘若不是很貧窮而是有錢的主,或者是一般人家,急難上門求告,你選擇借還是不借?答案多半無懸念,借!理由,對方(親戚)有償還經濟債務的能力。這也是人之常情的常規思維,不擔心借出去的錢打水漂,有去無回,收(還)不回來。 畢竟,誰的錢財都不是大風吹刮來的,不是天上無緣無故掉落下來的,那是一點一滴付出精力與時間,費心勞神,靠辛苦血汗一點一滴換取得來的。無私借出,不收取分文利息,已然夠意思,很是不錯了,如果連最基礎的本金都打了絆擋,曠日持久要不回來,那就太讓人寒心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誠然,富裕戶、財東人家也有開口向人借款的麻煩事突兀發生。人都會有遭遇意外不測,風云變幻,時運不濟的困難重重不幸際遇。不同的是,越是窮困人家越不好借來錢款,越是富裕家庭越容易借到硬通貨。 窮親戚走上門來借錢,大多數債主便擔心,害怕借出去的錢幣能否如期歸還,顧慮該債戶會不會沒有償還能力,還錢牛年馬月沒遠近,遙遙無期呢?故此,到底借不借,借多少?涉及人心及人性,人格尊嚴,面子工程等。直面殘酷的現實,各方面備受嚴峻考驗。 歷來古訓: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借親不借疏。癌癥——惡性腫瘤在急,由于窮,手頭緊,思來想去,沾親帶故……最終,走投無路的窮親戚,選擇向你開口下話,拉下臉皮,一方面忐忑不安中陪著小心,更多的是對你寄托著相當希望,非常信任,愿景期待,那可不是一般般,而是非你莫屬! 至于你借不借,肯不肯施以援手,幫忙解憂,那就是你的事了。排除各種愛莫能助的因素,就算你當下手頭有余錢,也活便,反正不是我和自己家人的緊事,與己無關,壓根兒不當回事,誰又能說什么呢?幫忙,是看在親戚的面子上,出于情分;不幫,也沒有什么,那是各人的本分,完全是各人的個人自由和權利。 救人出水火,功德無量。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寶塔)。 惻隱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念及窮苦人家的親戚,是關系較為親近的熟人,從道義出發,從情分著眼,這個忙,幫定了,毫不含糊。而借賬如舍賬,退一萬步講,就算窮親戚混得狼狽,將來無力償還當年所欠的債務,做好心理準備,權當積德行善做活雷鋒。不可預料的事,因了當初的幫助,長期人情綁架窮親戚,或者恩將仇報落得反目成仇,都是令人失望透頂,留下很不快的煩惱。 而借予錢款的多少,沒有具體量化的標準。出門走路看風向,吃飯穿衣量家當,想來,肯定以自己的經濟實力做裁決。沒有誰會傻到傾家蕩產,去幫親戚的危難。 事實上,即便有慷慨大方的解囊救急,人們借錢給親戚,也是心中有數,稀里糊涂地舍己為人,奮不顧身,壓根兒,就不可能。 ![]() * 親人找我借錢 有可能還不上,應不應該借錢? 任何人開口向別人借錢,腦子里肯定是經過了反復籌思,再三考慮。這人是老鐵,是哥們,是閨密;或者那位是關系戶,一直以來有互動往來,值得信賴,向他(她)求援,應該是十拿九穩、襪子揣腿,不會有啥閃失,把握性很大嘍。 但往往,理想很豐滿,在殘酷的生活面前,被撞擊得支離破碎。愿望常常會遭遇現實狠狠地毒打!心想事成只是一廂情愿,少有人會退一步海闊天空,認定對方那是萬無一失,不可能出現意外。然而不曾顧及到的是不怕一萬,單怕萬一,萬一人家由于一些“這呀、那啊”的主客觀原因,不便出手,又當如何是好? 反過來一樣,有人向我們開口借錢,咱們本能使然,首先會考慮,此人人品怎樣?信譽度如何?是否會有償還債務的能力,Ta說話算話嗎?該不會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肉包子打豺狼——有去無回吧? ![]() 通常,有熟人上門提及借錢,大多數人通盤考量后,會根據自己可以掌控的能力,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大的饃,不可能超出自于難以承受的范圍。當然被套路受蒙騙的情況也有,畢竟占極少數,在此不做探討。 親情跟友情不同,親人跟熟人友好有本質區分。換言之,熟人借錢,可以實話實說目前自己手頭緊不方便,也可以搪塞,不用有何顧慮而打馬虎眼。親人登門提出借錢,血濃于水,不容回避,相信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二話不說,盡力而為,不遺余力地奮不顧身,傾囊相助。 借錢之際,即便無法預估到親人有可能借錢不還,或者已然預料到親人因各種緣故不便,難能預期歸還,甚至于出現一筆勾銷,不了了之的情形,也大有人在。可親人之間,關系縱然再密不可分,大伙兒各人都有自己的小圍城,要為五斗米折腰,各種奔波勞碌。總之就是拖家帶口的,也很不容易。 親兄弟,還明算賬呢。推而廣之,包括本家及親戚在內,尤其是有家族企業的,免不了生意上的交涉,生活中出現各種不可預知的突發狀況,免不了互動奔走,跟錢財打交道。 總之,親人借錢,最好也救急不救窮。不必一刀切,不問青紅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貿然行事。借或不借,當根據自身經濟基礎,量力而為。 你以為呢? ![]() * “借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你怎么理解? 誰的錢都不會是不勞而獲,守株待兔得來的。 借不借是個人的自由和權利。借與不借之間,沒有絲毫必然關聯。不借不犯法,借出去,并不是說肯定的非要借予不可。 借錢是情分,不借是本分。換位思考,萬事難打一顛倒,便會更理解,深情體悟其核心理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