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 世界衛生組織對衰老的定義:“衰老是體內各種分子和細胞損傷隨時間逐步積累的過程”。 著名醫學人文作家葛文德通過生動的案例表明:“衰老是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功能喪失”。 ▽
所有這些,不僅表現為各種生理功能的下降,而且常常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 而人體壽命依靠細胞分裂來維持,通過細胞層面的抗衰——修復細胞、改善細胞代謝、激活衰老細胞的功能是治愈疾病、抗衰老最根本的途徑。 在有限的細胞分裂、細胞穩態的破壞以及衰老和疾病誘導的條件下,干細胞療法代表了一種治療衰老相關疾病的新策略。 干細胞作為一種重要的細胞資源,在細胞的修復再生和器官功能恢復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通過將健康的干細胞注入到受損組織或器官中,讓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細胞類型,從而實現修復和再生。這是干細胞治療老年疾病的原理。 老化的大腦 其間,衰老腦中的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衰老并表達衰老相關的分泌表型,同時分泌一些炎癥細胞因子。 ▽ 間充質干細胞的神經保護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抗炎特性,增加了其神經保護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移植的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降低促炎細胞因子的水平或促進巨噬細胞極化成抗炎M2表型。 因此,由移植的間充質干細胞誘導的抗炎微環境有助于促進神經發生和改善神經狀態。 例如,在阿爾茨海默的動物模型中,間充質干細胞給藥已被證明可以減少斑塊沉積,恢復小膠質細胞功能,增加突觸和樹突的穩定性。 在阿爾茨海默(AD)患者臨床試驗中,間充質干細胞給藥則被發現可以降低腦細胞中Tau 蛋白(會導致神經原纖維纏繞,具有神經毒性)、β淀粉樣蛋白(可聚積形成斑塊,損害神經元能量代謝)的水平,穩定或改善AD患者的認知功能。 心血管風險 在衰老過程中,伴隨著生物功能的逐漸喪失,導致心臟對心血管功能障礙的脆弱性增加。 心臟衰老伴隨著心臟功能和結構的各種表型變化,包括心肌細胞肥大和凋亡、間質纖維化,全面解釋了心臟功能的下降,最終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進展。 間充質干細胞的心臟保護作用 一些臨床前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發揮心臟保護作用和促進心臟功能。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遷移到損傷區,分化為內皮細胞和心肌樣細胞,促進新生血管形成,有效修復受損心肌。 已經發現間充質干細胞通過旁分泌效應發揮許多治療功能。間充質干細胞可以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在損傷后改善心臟功能方面發揮作用。 在一項研究中,Stamm C等通過輸入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的方法促進患者心肌再生,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 通過輸入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的方法促進患者心肌再生 此外,許多其他臨床試驗表明,移植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顯著心血管癥狀,包括改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評價心功能的重要參數)、減少梗死面積以及心臟結構重塑的調節。 肌肉減少 在衰老過程中,肌肉萎縮、力量丟失,骨骼、肌肉的質量和功能下降,構成了老年人極大的不良意外事件風險(包括死亡、殘疾和跌倒)。 間充質干細胞對肌肉的保護作用
在一項臨床研究中,經過間充質干細胞(MSC)治療的老年衰弱個體的 6 min 步行測試、短期體能測試、手掌握力等顯著改善。 衰弱個體的手掌握力強度明顯提高? 荷爾蒙改變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內分泌系統紊亂、代謝穩態失衡,老年人對激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也逐漸發展,造成胰島素對外周組織作用力不足)。 由此造成異常的激素過剩或不足,將轉化為促進衰老和疾病發病的臨床狀況。 例如, ①睪丸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性腺機能減退和肌肉質量下降; ②胰島素抵抗可能導致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 ③… 間充質干細胞對激素的調節作用 給予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旁分泌功能增加合成代謝激素的水平,研究證實其對于睪酮水平的調節和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等大有可為。 ①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促進間質細胞和許多周圍細胞的再生。 此外,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在成年睪丸中發育并分化為間質細胞(合成與分泌以睪酮為主的激素)。 ②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其分化潛能及旁分泌作用促進胰島細胞再生,減輕β細胞功能障礙、保護內源性胰島β細胞。 以及,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通過抑制炎性細胞因子(例如,IL-1β、Il-18、TNF-α)的產生來減輕胰島素抵抗并改善β細胞功能。 不僅可以回復原來的胰島素分泌模式,也可以阻斷自身免疫定向破壞β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的惡性循環。 -End- 一個人的衰老往往伴隨著生理功能的下降,多器官的衰弱也常常與疾病掛鉤。 在衰老相關的疾病中,多個器官出現退行性改變,這時,一直以來被視為“再生醫學技術”的干細胞療法或可以發揮作用,通過促進多個重要器官的功能,包括大腦、肌肉、心臟和內分泌系統,來改善人體各項生理機能,從根本上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