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造成肝臟損傷,導致細胞色素P450和黃素單胺氧化酶蛋白的表達降低。吸煙還會間接導致肝臟微循環障礙,使肝炎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進而影響病情。吸煙和潛在肝病患者的纖維化程度增加有關。 我國學者的一項研究探討了吸煙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反應的影響,發現吸煙與肝纖維化的加重和纖維化消退的延遲有關;此外,吸煙可能有助于維持高病毒載量并對肝臟炎癥(ALT升高)產生更大的影響。這些研究均提示吸煙會影響慢性乙型肝炎肝損傷的進展,吸煙可能通過增加壞死性炎癥等級和脂肪沉積來增強病毒性肝炎的纖維化嚴重程度。

對于已經肝臟纖維化的患者,吸煙還會降低肝纖維化消退的效果。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通過肝、肺解毒過濾,乙肝患者本身的肝臟解毒功能已相對變差,大量有毒物質在體內蓄積,進一步加重肝臟負擔。乙肝患者吸煙時會量吸入一氧化碳,妨礙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不僅易引起機體缺氧,還會加重肝內微循環的障礙,致使肝臟細胞供血供氧不足,對炎癥恢復和病毒陰轉不利。在糖尿病患者中,吸煙能加劇胰島素抵抗,與高血糖作用疊加,共同促進纖維化的進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慢性肝病最常見的病因,估計全球患病率約為25%,發生脂肪性肝炎的人群則達到5%。雖然脂肪肝的發生與發展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但在環境因素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吸煙對脂肪肝的進展有促進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吸煙越多,胰島素抵抗越明顯,內臟脂肪蓄積越嚴重,脂肪肝的風險也更高。吸煙不僅增加脂肪肝的發病風險,還是發生脂肪性肝炎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尼古丁引起的血管痙攣和血液變粘稠,不僅影響肝臟供血和供氧,還消耗體內的還原型谷胱甘肽,影響肝臟對脂質的代謝,使血液中脂肪增加,有害膽固醇增加,有益膽固醇減少,肝功能異常,成為脂肪肝。肝纖維化的存歿與否及其進展速率是影響慢性肝病患者疾病預后的重要決定因素,諸多研究發現,在各種加重肝纖維化的因素中,吸煙可能是持續被人們忽視的促纖維化因素之一。國外1項在丙型肝炎的長期研究披露,同時吸煙會增加丙肝炎癥活動程度的等級,加速肝病的重癥化如肝性腦病的發生率,增加肝硬化的死亡率。相比男性,女性吸煙危害更大,女性煙齡5年以上、每日超過10根的資深煙民,肝硬化的患病率即會明顯增加,即吸煙可加快慢性肝病的肝纖維化進展。 近年美國發表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吸煙能明顯加快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纖維化進程,并且煙草量≥10包/年與嚴重的肝臟組織學病變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相對危險度12.9)。另有研究表明,煙草中的尼古丁通過煙堿樣乙酰膽堿受體,誘導人肝星狀細胞增殖,從而加速肝纖維化。許多吸煙的人同時嗜酒,這樣做不僅增加慢性肝病患者肝組織的炎癥程度,加快肝纖維化進程,而且還加重酒精對肝臟的致病影響,促進肝硬化的發生或提前引發肝硬化失代償的出現。國外一項隊列研究發現,與從不吸煙但飲酒人群相比,吸煙并飲酒人群發生肝硬化的風險高3.9倍。另一項在酒精濫用程度相似患者中的研究亦顯示,吸煙比不吸煙者肝纖維化進展要更為明顯,表明吸煙和酒精可能具有疊加作用。在亞洲的一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進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煙≥20支/天對肝硬化的有害影響程度甚至高于飲酒。另外,對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抽煙還誘發或加重肝肺綜合征,出現氣促、呼吸困難、肺水腫、間質性肺炎、胸腔積液、低氧血癥等病理和功能改變。吸煙與肝細胞癌的發生的關亦被充分肯定,與HBV、HCV、飲酒一樣,吸煙也是發生肝細胞癌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目前已被寫入《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和《美國衛生總監報告》中。一篇關于全球肝癌病因調查的研究中,發現有13%的肝癌病例歸因于吸煙。香煙是4-氨基聯苯的來源,這種物質已被證明會增加患肝細胞癌的風險。吸煙導致的P53抑癌基因表達下調,使癌癥更容易發生。新近《國際癌癥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我國近50萬人平均觀察11.1年,結果證實吸煙不僅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開始吸煙年齡越小,肝癌的發生和死亡風險越高。 全球超過23.2%的肝癌發生可歸因于吸煙;而吸煙者歿于肝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2.4倍。吸煙者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1.5~3倍。吸煙與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對肝細胞癌的發生還具有協同作用,已有研究發現,吸煙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肝癌的年齡顯著低于不吸煙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吸煙已被證明會延遲肝移植術后患者的傷口愈合,并顯著增加術后的血管并發癥,因為尼古丁和焦油都有收縮血管、促進血栓形成的作用,這些作用會損傷微血管。尤其腎臟與心血管方面,吸煙是引起動脈血栓,特別是移植后遠期發生肝動脈血栓形成的重要誘因。 國內的一項研究顯示,吸煙者在接受肝移植后,出現血管和膽道并發癥的風險增加15倍和1倍。若在接受肝移植前已經戒煙2年,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則可降低約50%。當肝供體有吸煙史時,受體肝移植后早期肝血栓形成的風險可增加2.4倍。還有對比研究發現,接受肝移植之后10年內,不吸煙和吸煙的患者,發生惡性腫瘤的幾率分別為2.1%和12.7%。吸煙還會影響乙肝疫苗接種應答率,有研究顯示,接種乙肝疫苗13個月后,不吸煙者血清表面抗體陽轉率達到94.4%,而吸煙者僅71.4%。因此,吸煙者(包括二手煙)在接種乙肝疫苗后,出現不應答或弱應答的比例更高。
綜上可見,香煙對肺等呼吸系統的不良影響顯而易見且已廣為人知,但對肝則更像一個甘做“無名英雄”的默默奉獻者,潛隱而執著地悄悄為害,可能于不經意間完成“和平演變”,待到出現后知后覺的不適體驗而就醫時,可能已經肝硬化或者出現其它更加嚴重的狀況,令人后悔不迭。因此,應引起廣大煙民們的關注。桂林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桂林市傳染病與肝病學會名譽主委;肝膽相照平臺“肝膽英雄榜”科普達人。
(醫學科普具有普適性,不作為診療意見,如有個性化需求,建議您就診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