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很多平時開心快樂的大學生到了離開校園的時候開始迷茫:要畢業了,卻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連續幾周上課,都有大四的學生來找我談話,不是要話別,而是虔誠地問老師,自己畢業要去干什么??紤]就業問題,真要等到畢業這一刻嗎? 和他們聊天不難發現,很多學生上學的時候并沒有堅定的職業理想,雖然學了音樂教育專業,但其實看不上中小學音樂老師的崗位。所以在大學里面,他們并沒有做充分的就業準備。就業迷茫的原因,在于大學階段缺失了一些東西。 職業信念的缺失 音樂教育專業定位非常準確,就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師資培養,無論是課程開設還是技能訓練,都是圍繞畢業以后做一名中小學教師來進行的。然而,很多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總覺得自己畢業不會做一名中小學教師。有的學生認為中小學招教考試太難了,自己很難考上,沒有機會成為正式的教師;也有人看不上中小學教師的崗位,總覺得沒有成就感,不能滿足自己的職業榮耀心理。他們在大學階段沒有完全投入學業和就業準備,以至于臨近畢業才發現自己竟然不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堅定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信念,是很重要的方面,是學生努力的原始動力,也是激發學生熱愛音樂教育專業的原點。應該鼓勵學生、激勵學生畢業從教,為成為一名中小學音樂教師做積極的準備。 專業技術的缺失 音樂教育專業的定位是中小學音樂老師,就意味著學生要具備一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素養,比如可以教唱歌、彈鋼琴伴奏、排練合唱、編導簡單的舞蹈,甚至可以承擔器樂類的社團活動等。但是很多學生上學期間,被專業主修課限制了。我們經常聽到學生們介紹自己時會說“我是聲樂專業”“我是鋼琴專業”,卻很少有人說“我是音樂師范專業”。學習中他們對自己的主修專業非常重視,卻忽視了很多應有的綜合素養。在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中,很多學生破綻百出,不會彈琴的大有人在,不會指揮的也為數不少。所以,過于片面的素養,也成為學生就業的攔路虎。在技能培養方面,音樂教育專業應依舊堅持“一專多能”的培養理念,有突出的技術,也要有全面的素養。不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最起碼教學組織中經常用到的一些技能,應該能拿得起來。這樣才能勝任音樂教師的教學需要。 師范類課程的缺失 雖然很多學院在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都安排了教育心理學、教育學、音樂教法等課程,但是實際開設時往往課程時間偏短,課程開設方案里基本只有一學期或者一學年。這樣的時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尤其是教法課,無論從教學的案頭工作準備,還是實際教學手段的培養,都不是一個學期能完成的。而且,學生普遍把這樣的課程叫做公修課,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因此課程實際開設效果比較差,很多學生大四該畢業了,依舊不會完成一份教學設計。在微課講授中,很多學生就算能完成一節課,仍存在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式呆板的問題。其實恰恰是這些課程,才是師范類極為重要的課程,是理論層面培養一名合格教師的核心課程。 課堂實踐的缺失 教學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學是需要實踐的。教師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成長,所以師范類學生的課堂實踐應該占很大比重。然而,大學里雖然都安排了學生的實習,但多流于形式,并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由于實習老師到了實習單位不能勝任課堂的基本要求,所以許多指導老師并不給學生講臺實踐的機會,聽課聽會了,實習也結束了。高校對實習的方式有必要做調整,比如分兩次進行,可以先進行一個月的見習,“學,然后知不足”,后面再安排實習,也許學生會有比較深的感悟。另外,實習老師應該從一個教師的日常工作中全方位進行實習,除了課堂之外,還有社團活動、演出、比賽、學生管理等。立體化的進行,才能讓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 每一位大學生都懷揣夢想、胸懷天下,但我們的音樂專業定位已經指明了未來的方向——大部分同學將來要從事,或者說更容易從事的是中小學音樂教學。上學期間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并為之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是正確的就業選擇。各學校也應該明確高等師范的定位,堅持音樂教育專業的定位,為學生設計切合實際的課程和培養模式,使學生在校期間的師范專業理論和技能方面能“吃飽、吃好”,畢業可以順利參加各級各類招教考試并從中勝出。讓學生達到音樂教師的基本能力,才是最佳的課程方案。 【爭鳴】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