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散《丹溪心法》卷四痛風方。組成: 黃柏( 炒) ,蒼術( 米泔浸,炒) 。上二味為末,沸湯,入姜汁調服。功效: 清熱燥濕止癢。主治: 濕熱下注證。筋骨疼痛,下肢痿軟無力,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等,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者。
方義:本方為治療濕熱下注之基礎方。濕熱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脈弛緩,則兩足痿軟無力,而成痿證。濕熱痹阻筋脈,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紅腫,或為腳氣;濕熱下注于帶脈與前陰,則為帶下臭穢或下部濕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是為濕熱之征。治宜清熱燥濕。方中黃柏為君,取其苦以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長于清下焦濕熱。臣以蒼術,辛散苦燥,長于健脾燥濕。三妙散《醫學正傳》明·虞摶。組成:黃柏( 炒) ,蒼術( 米泔浸,炒) ,川牛膝( 去蘆)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鹽湯下。功效: 清熱燥濕。主治: 濕熱下注,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方義:《成方便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肝腎不虛,濕熱決不流入筋骨。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領蒼術、黃柏入下焦而祛濕熱也。四妙散《成方便讀》清·張秉成。組成: 黃柏,蒼術,牛膝,薏苡仁。功效: 清熱利濕、舒筋壯骨。主治: 濕熱痿證。
方義:本方病機為濕熱下注筋脈。治宜清熱利濕,舒筋壯骨。方中主藥黃柏清熱燥濕,直達下焦;輔以薏苡仁,滲濕健脾除痹,清熱且助黃柏;佐以蒼術、苦溫,燥濕健脾,以除生濕之源;使以懷牛膝引藥下行,補肝腎,強筋骨,通利血脈,利關節以助藥勢。全方具有寒熱并用,補瀉同施的配伍特點。
五妙散
劉友章教授在深入研究中醫藥理論精髓基礎上,結合三十余年的臨床經驗創立本方。組成: 黃柏,蒼術,牛膝,薏苡仁,粉萆薢。功效: 清熱利濕祛濁、舒筋活絡壯骨。主治: 濕熱下注痿證。功效: 利濕去濁,祛風除濕。主治: 治風濕頑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濁,遺精,濕熱瘡毒。
在二妙散的基礎上加入牛膝( 補肝腎、祛風濕、引藥下行) 成為三妙散,專治下焦濕熱出現的雙腳麻木、萎軟無力證。
在三妙散的基礎上加入薏苡仁( 利濕舒筋) 成為四妙散,主治濕熱下注之痿證。
劉友章教授在深入研究中醫藥理論精髓基礎上,結合三十余年的臨床經驗,在四妙散的基礎上加入粉萆薢( 利濕去濁,祛風除濕) 演化成為劉氏五妙散。
五妙散方解:
蒼術,辛苦性溫,苦香燥烈,外用可解風濕之邪,內服能化濕濁,為祛風勝濕健脾之藥;黃柏,苦寒、沉降,功專清熱燥濕,善清下焦濕熱,《丹溪心法》中載:
“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牛膝,既能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又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薏苡仁,甘淡、微寒,《本草經疏》曰:
“薏苡仁味甘補脾,兼淡能滲濕,故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及濕痹而通利血脈也”;萆薢,苦平,入肝、胃、膀胱經。長于分清泌濁、滲濕,味苦而降下,能治濕郁肌腠,營衛不得宣行,致筋脈拘攣,手足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