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均線的概念 移動平均線(簡稱MA)簡稱均線,是美國投資專家格蘭維爾以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為理論基礎,由道氏股價分析理論的'三種趨勢”學說演變而來,它采用統計學中“移動平均”的原理,將某一段時期內(分鐘、日、周月、季、年)的股指或股票價格平均值連成曲線,用來顯示股價的歷史波動情況,進而反映股價指數未來發展趨勢。 移動平均線的基本特性是利用平均數來消除股價不規則的偶然變動,以觀察股市的動態變化。作為一種清晰直觀的技術分析工具,均線是除K線之外被技術分析人士運用得最多、最廣泛的技術分析方法。 二、移動平均線的特性 1、追蹤趨勢。MA的曲線將保持與趨勢線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間股價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起伏。 2、滯后性。在股價原有趨勢發生反轉時,由于MA的追蹤趨勢的特性,MA的行動往往過于遲緩,調頭速度落后于大趨勢。這是MA的一個極大的弱點。等MA發出反轉信號時,股價調頭的深度已經很大了。 3、助漲助跌性。當股價突破了MA,無論是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股價有繼續向突破方面再走一程的愿望,這就是MA的助漲助跌性。 4.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特性。由于 MA的上述四個特性,使得它在股價走勢中起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 三、均線分類 移動平均線按照其代表的周期長短來劃分,可以分為短期、中期、長期三種基本類型。 短期移動平均線用來預測短期走勢,可分為5日(周線)、10日(半月線)等數種。相對于10日移動平均線來說,5日移動平均線起伏較大,尤其在震蕩行情時該線形態很不規則,買進賣出的信號較難把握,因此在多數情況下人們把10日移動平均線作為短線買賣的依據。 中期移動平均線,用來預測中期走勢,分為20日(月線)、30日、60日(季線)等數種。其中30日移動平均線使用頻率最高,它經常被用來與其他平均線配合,供投資者參考當日股價及短期和中長期移動平均線的動態。60日移動平均線因為對中短期股價指數有明顯的趨勢指示及制約作用,為行情趨勢的分析判斷提供了較準確的依據,因此也很受投資者看重。 中長期移動平均線,用來預測中長期走勢,分為120日(半年線)、200日、250日(年線)等數種。 我們最常用的均線一般是短、中、長三種均線的組合,如5、10、20、60、120、250日等。 這樣的均線組合,既能夠幫助我們判斷短期敏感的趨勢變化,也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中長期趨勢的方向。 ![]() |
|
來自: 淡然3a89r15snv > 《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