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明成祖朱棣,有很多爭議,很多人也是褒貶不一、有功有過。其實很多人都是兩面性的,既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人性本來就是復雜的、矛盾的,再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朱棣也一樣。 1420年,朱棣的寵妃王貴妃去世,令朱棣十分悲痛,此時又得知一班宮女與宦官結成“對食”還密謀要加害皇帝,這令他雷霆震怒,親自下手對宮女動用酷刑,被誅殺宮女近2800名。 有宮人臨刑時面斥朱棣:“你自己年老陽衰,宮人與小宦官相好,有何罪過!” 永樂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專寵且將要成為皇后的王貴妃去世,令朱棣又一次經歷喪失寵妃之痛。而宮人賈呂與魚氏私下專一宦官結為“對食”之事,正好傳到了朱棣的耳朵里。 朱棣知道后火冒三丈、雷霆震怒,要嚴懲賈呂與魚氏,賈呂和魚氏心里懼怕,便上吊自殺了。朱棣竟毫不罷休,親自提審賈呂的侍婢。侍婢見被皇帝審訊,十分驚恐,竟出人意料地供出一班和宦官“對食”的宮女要謀殺皇帝的事。 這不審不知道,一審嚇一跳啊。朱棣一聽,更加怒不可遏,親自上手對宮女們動用酷刑,而且每次他都親臨酷刑,其中受株連而被朱殺的宮女近2800名,再加權氏被害時誅殺的數百宮女、宦官,差不多也就3000宮人了。 朱棣每次都親臨酷刑,有宮人臨刑時當面斥罵朱棣:“你自己年老陽衰,宮人與小宦官相好,有什么罪過!” 朱棣怎么應對的呢?他讓畫工畫了一張賈呂與小宦官相抱的畫面,以此來羞辱宮人,同時也更加大肆屠S。 據《明朝實錄》記載,當宮中宮人被慘殺之時,恰好有宮殿被雷電擊塌,宮中的人都很高興,以為朱棣會因害怕報應而停止殺人。可是朱棣依然如故,絲毫不以為戒,仍然大肆屠S宮人,和先前并沒有什么兩樣。 明成祖朱棣前后兩次大規模屠S,被殺的宮女及宦官達3000人之多。現在有的學者推測,認為明成祖晚年如此殘殺宮人,可能是因為他晚年所患疾病,心理有所扭曲所致,但至于患的是什么病,史上也找不到相關的記載了。 但也有說加載過于夸張,并沒3000人之多。也還提了很多疑點,但具體史實怎樣,估計也只消失于歷史煙塵中了。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1370年被封燕王,1399采用和尚姚廣孝計謀,起兵自稱“靖難”,奪取了侄兒建文帝的帝位,年號永樂。 朱棣對穩定明朝政權功勞很大,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執、剛愎自用、猜忌多疑、殺人如麻的皇帝,曾實行過殘酷的“反蔓抄”。永末末年又大肆屠S宮女、宦官,就是文章開頭提到了大慘 案,被殺宮女近3000人,為明代宮廷最大一次慘 案。 早在永樂中期就發生過成祖殺戮宮女之事。永樂初年,明成祖開始貪圖享樂,在后宮聚集很多美女。1407年,徐皇后病死,朱棣沒再冊立皇后,但他有寵愛的妃子,就是王貴妃和權貴妃。 權貴妃,是朝鮮進宮的美女,天姿國色,聰明伶俐,能歌善舞,尤擅吹玉簫,成祖非常憐愛她,1409年封她恭獻賢妃。次年率大軍北征,也要帶上她。沒想到大軍凱旋途中死于臨城,朱棣傷心欲絕。 當時,皇帝后宮有一種陋習,就是太監與宮女結成“對食”。那什么是對食呢?“對食”這個詞源于《漢書.外戚傳》,漢成帝死后沒有兒子,宮中法宮審問宮女皇帝兒子夭亡的事,一個宮女無意間供出這樣的話:“房與宮對食”。 東漢與應劭注解“對食”:“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妒忌也。”實際上就是現在所謂女子同X戀。而發展到明朝,“對食”已不限于女性之間,更把太監也拉了進去。 宮中值班太監不能在宮內做飯,每天吃飯時間,只能吃自帶的冷餐,而宮女則可以起火,于是太監們便托相熟的宮女代為溫飯。久而久之,宮女與太監結為相好,稱作“對食”,又叫“菜戶”,意思是不能同床,只能相對吃飯、互慰孤寂而已,事實上與外間夫婦無異。 到了明朝萬歷以后,這是的事是公開的秘密,如有宮女長時間沒找到伴,還會被其他宮女們取笑為“棄物”。一旦宮女與宦官兩情相悅,還有熱心而甘當媒妁人人為之撮合。 其實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宮中低級宦官無力娶妻納妾,宮女又很少被皇上臨幸,宦官和宮女便只有自己錄求安慰。而明朝后期的皇帝對此類事,往往也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明熹宗甚至還親自將宦官與宮女結為對食。 但在明成祖時期,宮中鮮少見對食事件,再加上成祖喪失寵妃,心情不佳之時恰恰發生了兩個姓呂朝鮮女子與宦官的“對食”,在明成祖嚴查追究之下,就釀成了宮中慘禍,成為明代宮廷最大的一次慘 案。 宮女和太監都是封建皇宮中十分卑微的群體,他們吃不好、穿不好、睡不好,動輒非打即罵,遭受很大的身心痛苦。對食可說是舊時代下的產物,雖然讓旁人難以接受,但也只是相互慰藉而已,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命運有多悲慘。 大家怎么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