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人氣票三票不要停,小心心,棒棒糖,大墨鏡的一起上一上哈。 家人們,來,幫妹妹眾籌一波,有沒有隱藏的大哥,有沒有跑車啊大哥們,跑車該上了,咱們把血條頂上去!快……” 這是直播間緊鑼密鼓的喊話陣勢,那些傲嬌的大哥們就開始“忘了自己姓啥”似的用禮物咔咔刷屏。 那一刻,好像那錢都是大風刮來的,早就忘了自己賺錢的辛苦。 ![]() 上海一個六口之家,夫妻倆上有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下有兩個還在上學的女兒,丈夫癱瘓在床,全靠女主人一個人苦苦支撐這個家。 沒想到就是這樣的家庭條件,他們9歲的女兒居然給主播打賞了19.5萬。 這么多的錢,對于這個六口之家,無疑就是一筆巨款,可是,僅僅10天的時間,就這樣打了水漂。 孩子媽媽找平臺請求退款,對方以不能證明是未成年人所為而拒絕退還。 目前,在家長提供更多證據后,平臺表示已核實為“未成年人打賞”,后續將進入退款流程。 給主播刷禮物,幫主播打PK,這些行為在局外人看來實在是覺得可笑,但很多人在主播一遍遍地夸贊和求助聲中,卻迷失了自我。 很多人在主播和別人打PK的時候,比主播還激動,加上主播不停地用話術渲染氛圍,那些“大哥”“姐姐”一瞬間就把自己當成了“勇士”“俠女”,似乎他們刷禮物就是“見義勇為”,不刷禮物就是“見死不救”。 成年人況且如此,未成年人更是無法分辨是非。 理性消費算是老生常談了,買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和給主播打賞性質又不一樣,這些道理貌似人人都懂,但有些人就是時而清醒時而糊涂。 很多直播間打賞的“大哥”們,現實生活中并不是那么“視金錢為糞土”,甚至條件更差,只不過是在直播間找存在感,找那種在現實生活中缺失的“成就”感。 每一個成年人都明白賺錢不易,一定要保持理性,尤其要注意對孩子的教育,為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事不要沖動,要三思。 ![]() 很多孩子對錢沒有概念,總覺得像玩具差不多,送出去就送出去了,這種情況真的很危險。 咱們沒權利要求某一個平臺怎樣,還是要完善自身,只有我們有了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思維,才能更好地面對外界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