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無意在《開講了》這一組訪談節目中刷到這樣一段視頻,她是人民海軍史上第一位女艦長,前34年的人生履歷,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23歲就職華為,27歲獲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28歲西藏支教,30歲考入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34歲成為中山大學博士,35歲參軍入伍,39歲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上的首位女博士、中國海軍首位女實習艦長...... 當一段段耀人的人生簡歷一一呈現在臺下觀眾面前時,就連站在她身旁的專訪主持人撒貝寧都說:“您這種人生履歷,我想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拍。” 這位專訪嘉賓就是韋慧曉。從23歲到39歲,16年時間,完成了人生一系列在旁人看來似乎遙不可及,對她而言卻是舉重若輕的跨越。 透過韋慧曉做出的諸如耀眼成績的背后,我發現她的厲害之處在于,所做的一切,都是悄悄地自我發力的結果。 01 自建信心:真正的價值,都是由內向外長出來的“到我公司來,我給你年薪一百萬,我當時對這一待遇很優厚的條件,完全就沒有興趣。”節目一開頭,韋慧曉就講了這樣一句,讓臺下眾人都倍感凡爾賽的話。 然而,接下來,她又拋出一段引人深思的兩種價值觀之比較。一種是是戴著非常昂貴的手表,好顯示出來自己身價百倍。 另一種價值觀則是她這種價值觀,一塊不貴的手表,因為我戴過了,所以身價百倍。 話語一出,即刻迎來臺下雷鳴般的掌聲。掌聲中絲毫沒有夾雜著嘲笑的味道,反倒是一波又一波贊許之聲。 這一強大而有力的自信心, 對于韋慧曉來講,絕對不是說說而已。從她之前那些“打人”的履歷就足以看出,她的那種霸氣十足的價值觀,完全是用實力打底,用成績說話的。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魄力與決心,才讓她在入伍后,縱使遇到那些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難,也在她強大自信面前,均被一一化解。 在軍旅題材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狹路相逢勇者勝。說的就是,在形勢十分險惡的情況下與敵人交戰,雙方都面臨險境,誰更勇敢誰就能取得勝利。 在部隊,能夠勝出一部分人的人,是贏在了技能上,但若能勝出絕大部分人的人,往往都是贏在了心態上,就是自認為那種可以堅持到底,并為之付出實際行動且取得成績的人。 記得,個人還在團機關工作時,部門里面有一位年輕干事小李,業務資質真的很一般。因材料寫不好,遭遇批評、指責,甚至被領導扔夾子,都是偶有發生。 不過,就有一點,態度非常好。無論工作上遇到多大挫折,他都能虛心求教,總結教訓,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好,從他那每天始終保持不變的笑容中,就可見一斑。 幾年過后,跟他一起共事的老干事,有的轉業,有的回到連隊,還有的也是正常晉升。 而小李則因為堅持到了最后,業務能力綜合排名第一,最終提拔為正營職科長,歸結起來,支撐他能走到當下這一崗位,無論是苦“干”,還是苦“熬”,實則,都是由心態決定的。 有句話,心誠則靈。在未出發前,就能清晰地預見到目標,并堅信一定能看到詩與遠方,才會不辭辛苦,排除萬難,進而到達目的地。 02 自主選擇:只做與結果相關的事情,其余則忽略那一年,還在中山大學讀書的韋慧曉,不免有些顧慮。倒不是因為擔心考不出好成績。而是對以后的路,到底該如何走,始終不太明朗。 盡管,之前在一些知名的企業工作過,也干出許多漂亮的業績,也讓她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但這些終究還是沒能讓她真正熱愛。 不過,一直勤于思考的韋慧曉,沒過多久,便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她在圖書室里無意打開一本雜志,看到一篇關于我國海軍發展狀況的新聞報道。 一張張現代軍艦的照片,瞬間勾起了她童年時的回憶,也點醒了她曾立下成為一名海軍的誓言。 當時的她顯得非常興奮:我終于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然而,當周邊的同學得知她要參軍的想法時,紛紛上前勸阻,認為她參軍有些不切實際,也沒必要吃這份苦。還是找一份踏實穩定的工作,來得實在。 但韋慧曉卻并不這么想,而是堅信自己的選擇肯定是對的。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她既沒有猶豫,而沒做過多的解釋,了解到能被錄取成為海軍的前提條件之后。還在校園當中的韋慧曉,直接做了兩件事兒: 一件,是提升個人體能。從此。她開始每天堅持跑步,第一年每天五公里,第二年每天十公里,慢慢地將個人體能提上去。 另一件,則是寫自薦信。利用業余時間,她給部隊領導寫了200多頁的自薦信,在信中把個人參軍前的經歷、所取得的成績及自己能當兵的條件,均一一詳盡地做了匯報。 結果,收到信的部隊領導被韋慧曉的這份執著打動了,鑒于她個人的參軍前的突出表現,部隊人才建設的需要,在韋慧曉34歲的那年,她順利地登上了入伍的末班車,來到了遼寧艦,穿上了軍裝,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一名海軍學員。 想起那句話,“干,就完了!”可以說,直白中透露著一種堅定,只做與結果相關,或者能產生結果的事情。 現實當中,一些戰友,在事關個人能力提升、成長進步乃至人際關系處理方面,心里是有譜的,但卻遲遲在想法與行動之間游走,最終,也沒有拿出讓事情變好的行動來。 比如,寫一份1000字左右,兩天內完成的材料,能產生的結果的事情,其實就是寫。 有現成模版的,可以直接拿過來借鑒,沒有現成模版,則轉入個人思考列大綱,添素材,形成初稿等等。 而其余的,一味侃思路,不停地搜素材,甚至趁機找其他人代勞,都是遠離產生結果的做法。 有句俗語,將軍趕路,不追小兔。一旦下定了決心,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管風雨兼程,只做離自己想要,越來越近的事情,否則,就是一種變相浪費。 03 自己燃燒:馬不揚鞭自奮蹄,才能越跑越快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圣”的稻盛和夫在所著《斗魂》這本書,提到這樣一個觀點,物質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種。 同理,人也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想在工作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努力成為“自燃型”的人。只有成為這樣的人,對工作才會充滿激情,并且,始終能將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而韋慧曉則恰恰是這樣的人。 穿上軍裝的韋慧曉,對今后自己的成長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成為一名艦長。可是,愿望畢竟是愿望,離現實還是有一段距離的,而且,有時這段距離還很長。 走進軍艦的韋慧曉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暈船。剛來到艦上,她跟其他學員一起學習畫圖。 可沒畫多久,自己的胃口,就隨著海浪的擺動,也出現了翻江蹈海的情況,迫使她趕緊沖進了衛生間,吐了起來。但韋慧曉從來就不是一個放棄的人,盡管過程很痛苦,但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接下來便是航海技術。隔行如隔山。雖然韋慧曉是位博士,但從未接觸過航海技術面前,她依然是位新生。 尤其是第一次摸底考試,她的成績僅為62分,這一成績,讓一向學習成績優異的她,倍感失落,好長一段時間,都感覺有些抬不起頭。 不過,知恥而后勇。看到了差距的韋慧曉,意識到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開始一點一滴,一招一式地向書本學習,向老學員請教,即使過程很艱難,但不甘落后的韋慧曉經過努力,還是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還有一道關口,就是即時指揮。2015年,經歷打拼的韋慧曉終于被任命為實習艦長,盡管之前的相關業務工作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訓練。 然而,當各種指令一股腦地傳到韋慧曉的耳朵里時,她依然還是有些發懵。后來,在艦長的建議下,她將將每一次的指揮都錄下來,反復地聽,聽報告詞、口令和回令,找不同的規律。 終于,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39歲的韋慧曉終于順利通過獨操考核,成為了海軍首位女副艦長。如今的韋慧曉已是紹興艦艦長,是我國海軍史上第一位女艦長。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再漫長的道路,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馬不揚鞭自奮蹄”的自覺,終究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結 語人生雖沒有既定的軌跡,但卻不可缺少成為想要的自己的足跡。從百萬年薪的白領到選美佳麗,從博士生再到女艦長,韋慧曉用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更讓自己收獲了不同的人生體驗。 嗯,不設限的人生,未來仍有無限可能。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PS:【軍營職心眼兒】問題咨詢群,已經開通。歡迎對軍旅成長有困惑的戰友掃碼加入,暢享一年有關新聞寫作、機關工作、人員管理、職業規劃等無限咨詢。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