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大川 責任編輯:科普觀ScienceView 相信打開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應該都跟大川一樣,對發生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直記憶猶新。 雖然那個時候大川還在上初中,但這段記憶卻無比深刻。 尤其是新聞里,主持人在播報相關信息的時候,止不住哽咽流淚的畫面,更是在大川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主持人哽咽 今天大川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故事,也正是發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15名解放軍空降兵臨危受命,乘機奔赴抗震救災前線援助群眾,然而途中卻遭遇意外,不得已只能選擇賭上性命“盲跳”…… 那么,15賭命“盲跳”的解放軍,都活下來了嗎? 5·12汶川大地震時間回到2008年5月12日,對于無數生活在四川汶川的人來說,這一天原本是無比普通,無比平靜的一天。 但在當天中午14時28分4秒,大地一陣劇烈的震動,卻打破了當日的平靜。 緊隨其后的,則是無數人的驚恐聲和哀嚎聲。 汶川地震了…… 汶川地震 地震開始的時候,處在震中的人可能根本意識不到,這次地震竟然會是我國迄今為止,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特大地震。 此時此刻,他們的腦海里只剩了兩個字,活命。 但是,在這樣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力量實在是小的可憐。 地震將房屋震塌,有的人直接被壓在了倒塌的房屋廢墟下面。 被壓在廢墟里的學生廖波(最終獲救) 地震把地面震出了深不見底的裂縫,有的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就從平地墜入了裂縫…… 這些都是汶川大地震時,最真實的寫照。 群眾受災,解放軍臨危受命每逢大災大難的時候,也同樣是見證人情冷暖,大愛無疆的時候。 大川記憶猶新的是,汶川地震發生后,學校老師第一時間就開始組織為災區募款,大川當時手里只有20元生活費(初中上的寄宿學校,一周回家一次,這是一周的伙食費),但還是咬咬牙捐了5元…… 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有些幼稚,有些可愛。 比起來,臨危受命的解放軍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挺身奔赴震區前線,抗震救災,他們這才算是真正的大愛無疆。 參與抗震救災的解放軍戰士 時間回到2008年5月13日凌晨1點30分,48歲的空降兵老兵李振波,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空降災區”對群眾展開救援任務。 這項任務究竟有多困難,多危險,大概只有李振波自己心里清楚。 李振波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汶川地震發生后,位于震中的茂縣,成了進入汶川的主要通道,但是由于地震導致道路受損嚴重,前往支援的地面部隊前進受到了極大阻礙。 再加上地震破壞了當地通訊,外界對當地情況根本無法了解,這也在無形中加大了救援難度。 軍方只好寄希望于直升機救援的方式,對當地展開緊急救援。 茂縣 可現實情況是,茂縣地處岷江河谷之中,河谷兩側都是聳立的高山。 相關數據顯示,茂縣海拔高度約為1500米,而其周圍河谷高山的平均海拔,則接近4000米,再加上當地余震不斷,河谷中隨時都有落石的危險,因此直升機救援任務難度也同樣極大。 盡管后來軍方先后出動了6次直升機救援,但最終還是都以失敗告終…… 6次直升機救援均以失敗告終 萬般無奈之下,空降部隊成了救援災區的唯一希望。 老兵的“請戰書”前面大川提到了,茂縣海拔約為1500米,周圍河谷高山海拔接近4000米。 基于此,空降部隊如果想支援茂縣,為保證飛機的安全,飛行高度就必須高于4000米。 飛機高度高于4000米,也就意味著,空降兵跳傘的高度也高于4000米,而他們跳傘后在空中降落的垂直距離,則至少約為2500米。 要知道,我國空降兵此前是從未有過,從如此高度進行跳傘訓練的經驗,他們訓練時的跳傘高度,不過幾百米而已…… 空降兵 災情面前,解放軍戰士也顧不得許多。 因為從地震那一刻開始,時間就是受災群眾的生命,每耽誤一秒,可能就有人會因此喪生在無情的災難當中。 李振波在5月14日凌晨接到緊急任務后,便火速收拾行裝,通知空降部隊的戰士。 并在早上9點,帶領著100名訓練有素的空降兵,坐上了伊爾-76大型運輸機,朝災區趕去。 李振波 然而,剛抵達茂縣上空附近,他們就遇到了十分棘手的情況。 茂縣上空被一大片積雨云覆蓋,運輸機從8300米高空扎進積雨云,能見度一下變得不到50米。 隨著運輸機高度的急劇下降,機體外的溫度也急劇降低,積雨云的雨水接觸到機體后,直接凝結成冰覆蓋在了機體上。 當運輸機急劇下降到7000米左右的時候,擋風玻璃上的雨刮器已經被完全凍結,駕駛員只能依靠雷達判斷進行“盲飛”。 當運輸機高度下降到6000米左右的時候,因為機體外部結冰的緣故,坐在機艙內的空降兵戰士們,已經能明顯感受到整個運輸都在震動。 照這樣下去,如果執意下降,執意穿過積雨云,運輸機很可能會有解體的風險。 為了安全考慮,駕駛員只好被迫返航,另做打算…… 100名空降兵被迫返航 返回機場后,經過多方研究考慮,李振波決定先成立一個小規模人數的偵查先遣隊,為后續參與救援的大部隊開路。 最終,經過一輪嚴格篩選,李振波從100個空降兵戰士中,又精心挑選出了14個能熟練使用翼型傘的戰士,成立了先遣隊。 值得一提的是,跳傘年齡上限是45歲。 此時的李振波已經48歲,按理說,他是不能參加如此危險的任務的。 但他卻誓要與戰友們共進退。 于是,李振波不顧上級領導勸阻,跟14名先遣隊戰士一起,寫下了請戰書。 請求“出戰”,誓死保護群眾生命安全…… 李振波的請戰書 就這樣,加上老兵李振波,15名先遣隊戰士出發了。 15名解放軍賭命“盲跳”,群眾一句話破防5月14日11時47分,運輸機抵達茂縣4999米高度上空。
說完,李振波第一個從運輸機艙內一躍而下,另外14名先遣隊戰士,也逐一跟著李振波從近5000米高空躍下。 李振波:同志們,黨和人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跟著我! 作為空降兵,他們自然明白這一跳究竟意味著什么。 且不說茂縣兩側高峰林立,稍微把握不好在空中的墜落方向,就會有撞山的風險,更關鍵的是,這次跳傘任務充滿了不確定性。 沒有地面引導,沒有降落標識,一切只能憑感覺走。 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盲跳”,稍微有一丁點兒失誤,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生命…… 15名空降兵勇士“驚天一跳”,撕開營救缺口 幸運的是,他們成功了。 包括李振波在內的15名先遣隊戰士,全部安全著陸。 根據先遣隊戰士李玉山的回憶。 當他著陸后,一位災區群眾不知從哪就沖了上來,用止不住顫抖的手,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并高喊道:
李玉山 跟這里的群眾短暫道別后,李玉山就與其他先遣隊戰士匯合,展開了災情勘察、情況上報等任務。 經過多日的作業,他們成功在廢墟中,開辟出了10處直升機機降場地,成功引導運輸機空投4架次之多…… 地震男孩程強:長大我當空降兵 寫在最后正是因為有這15名先遣隊戰士的冒死一躍,才為后續大部隊的推進,為災區群眾的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最后,大川只希望大家能記住,這15名英勇解放軍戰士的名字:
賭命“盲跳”的15名解放軍戰士 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楷模,是這15名英雄。 而非那些只會在熒屏上博人眼球的,所謂的明星大腕…… 你說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