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由于滿清帝國狂妄自大,閉關鎖國,貪腐沒落,與世界工業革命大勢脫軌,中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與列強交戰,割地賠款成了常態,中國人民蒙受了近代百年恥辱。 自1931年9月18日日寇占領我東北三省以來,日本國力大增,這進一步助長了日寇欲吞并滅亡我中華的野心。 1937年,中日兩國的經濟指標是: 工業總產值:日本60億美元,中國13億美元。 鋼鐵產量:日本580萬噸,中國4萬噸。 煤炭產量:日本5070萬噸,中國2800萬噸。 銅產量:日本87000噸,中國700噸。 石油產量:日本160萬噸,中國1.3萬噸。 國力懸殊巨大,這就是日本一個島國敢于全面入侵我中華的底氣所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 在民族生死存亡面前,中國共產黨人最高領袖提出放下成見,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共御外侮,抗日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抗日戰爭是在敵極強我極弱的情況下展開的,我抗日隊伍用非常原始落后的武器抵抗日寇的飛機坦克大炮,抵抗意味著犧牲,不抵抗就要亡國滅種。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感召下,廣大中國愛國官兵,民眾,不分黨派,地域,民族,階層,奮起抵抗,共御外侮,用血肉之軀鑄成了我們新的長城! 國民黨軍隊主要負責正面戰場,共產黨軍隊在敵后開辟游擊戰根據地牽制敵人,兩黨兩軍密切配合,同仇敵愾,但由于國力懸殊巨大,抵抗意味著犧牲,不抵抗就要亡國滅種。每一個優秀的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著祖國的每一寸領土,捍衛著祖國的尊嚴與自由,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激勵著后來人只爭朝夕 ,奮發有為! 1938年8月,抗日戰爭爆發以來規模最大,中日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傷亡最慘烈的武漢大會戰爆發。鄂豫皖大別山區是這次會戰的重要戰略支撐點,這里據守武漢的東北大門,是華東華北向武漢推進的直線位置。尤其是小界嶺戰役(1938年8月——10月)是武漢會戰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30軍軍長抬棺出征的田鎮南將軍 抗戰初期,由于中日兩國國力懸殊,日軍武器先進,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有飛機重炮,坦克等重型武器,我國軍隊只有裝備落后,訓練不足,在日軍的鋼鐵洪流面前,國共兩黨軍隊基本上不會和敵人在平原地區野戰,大都選擇城池或山地等有利地形同敵人作戰,以最大限度遲滯敵人機械化部隊的進攻,彌補我軍武器裝備的不足。即便如此,我們依然付出了重大的犧牲才擋住敵人的進攻,一寸河山一寸血,青山處處埋忠骨! 小界嶺地處鄂豫兩省交界處,山巒起伏,地勢險要,為湖北麻城最北端,與和河南省新縣商城交界。1938年9月16日,日軍攻占商城,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將兵團三個軍全部部署在沙窩,小界嶺一帶,與敵決戰。 這次戰役中國方面集結了國民革命軍71軍(軍長宋希濂),第二集團軍42軍(軍長馮安邦),77軍(軍長馮治安),51軍(軍長于學忠),59軍(軍長張自忠),共10萬中國大軍全權負責大別山左路防線。日本投入第13師團,16師團,第10師團瀨谷支隊為主的5萬余人。 單從人數來看,我軍是敵人的兩倍,但我軍裝備訓練遠遠 不如敵人, 抗戰初期,戰子都是些老兵,戰斗力彪悍,武器精良,彈藥充足,又加上飛機大炮的加持,正面戰場每消滅一個日軍,我軍就要付出犧牲6至7人的代價。在戰場上,我軍的傷亡主要來自于日軍飛機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的遠程殺傷,而日軍的傷亡主要來自于我軍輕重機槍,步槍和手榴彈的近戰殺傷。 1938年8月26日,日軍由“皇軍別動隊”120名熟悉當地地形的漢奸帶路,向大別山區進犯。 9月2日,日軍13師團在師團長 荻洲立兵中將指揮下,向第五戰區第三兵團前衛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富金山靠近豫皖交界處的葉集,山如扇形雄立于 公路南側。第71軍軍長宋希濂指揮所部第36,第88兩師,在山上構筑陣地,對西進之敵,如同魚骨卡喉。這是一處敵必攻我必守的陣地,雙方竭盡全力,拼死爭奪,戰斗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我軍官兵對沖到陣地前的敵軍猛烈還擊 ,日軍尸橫遍野。日軍又調來大批重炮和飛機參戰,頓時,大地在顫抖,火光閃耀,山上的松樹的被連根炸飛,有的被彈片削掉樹頭,整個陣地像被重新翻過一遍,我軍傷亡慘重,但是活著的官兵,只要還有口氣的官兵,依然頑強抱著武器堅守陣地,待日軍步兵沖到跟前,向敵人猛烈射擊 ,投擲手榴彈,敵人在陣地前又丟下一批尸體,像潮水一樣敗退下去,整整十天,敵人未能前進一步 ,但我軍也傷亡慘重。 日軍第13師團是侵華日軍精銳,在富金山面前卻寸步難行。不禁惱羞成怒,一面違背聯合國《日內瓦公約》,喪心病狂地向我軍陣地發射毒氣彈,給我軍又造成重大殺傷。一面又派一支部隊利用夜間向我富金山側后迂回,企圖偷襲我軍后方。但這路日軍的行動被當地老鄉發現,立即趕來向88師報告。師長鐘彬當機立斷,令第528團在老鄉帶領下,在敵必經之隘口埋伏。敵人鉆進伏擊圈,當即被打死打傷三百多人,其余拼死突圍,狼狽逃竄。 1938年 9月11日,宋希濂率部給與敵人重大殺傷后,撤出富金山陣地。其中第36師一個團原本2800人,撤出戰斗的只剩300多人,還包括炊事兵和擔架衛生人員,可見當時戰況之慘烈。 1938年9月16日,日軍向大別山第三兵團發起總攻。 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來自西北軍,剛參加完臺兒莊會戰,補充了大量新兵,大家斗志高昂,發揚臺兒莊浴血決戰的精神,打退敵人多次進攻。 第二集團軍軍歌響徹大別山北麓,響徹了沙窩,小界嶺主戰場:“我們血戰臺兒莊,誓把鬼子消滅光。殺敵有功保陣地,揮師北上盧溝橋。齊心奮戰別后退,保家衛國成英豪。” 小界嶺戰役71軍和40軍聯合指揮部,1600歲的白果樹 久攻不下,氣急敗壞的日軍將怒氣發泄到帶路的漢奸身上,將120名帶路的漢奸全部捆綁起來活埋。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將軍的指揮部就設在小界嶺往南200米的麻城市福田河鎮小界嶺裴樹凹,這里離一線主陣地只有三公里 。有一天上午,孫將軍正在作戰指揮部對著地圖沉思,30師師長張金照打來電話,說敵人使用毒氣彈飛機重炮轟炸,部隊基本打光,請求撤退保留一點種子,孫連仲大聲吼道:“就算打到最后只剩你一個人,你也要沖在第一線!”話音剛落,轟隆一聲巨響,敵人飛機上落下來一顆炸彈,指揮部炸塌了,孫連仲將軍被埋在塵土瓦礫中。 孫將軍從塵土瓦礫中爬出來,抖抖身上的塵土,把軍帽戴正,指揮部人員忙著搶救傷員,掩埋犧牲的將士。孫將軍一語不發,走出指揮部,站在一個高坡上舉著望遠鏡觀察前沿戰況,西北軍裝備落后,成千上萬的弟兄們正在用血肉之驅以死相搏,同兇殘的日寇拼殺。 突然,他發現第31師陣地上有七八百人撤了下來,敵人的一支部隊攻占了31師陣地,如果防線一點被突破,有可能導致全線動搖。孫連仲對警衛人員大吼一聲:“跟我上!”帶著警衛部隊迎著撤退的隊伍趕上去。孫連仲掏出手槍,對天鳴放一槍,撤退的隊伍停下了腳步,原來31師師長陣亡,隊伍由2800人打到了至剩下800多人,一個團長帶頭違令撤退,孫將軍把那個帶頭逃跑的團長叫到跟前,執行戰場紀律,一槍擊斃。將軍對撤退的隊伍喊道:“弟兄們,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我們的身后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鐵血抗戰,才能拯救中國!我們有多少弟兄倒在這里,如果我們臨陣脫逃,對得起死去的弟兄們嗎?我們戰死了,我們的民族才能生!現在,副團長擔任團長,趁敵人立足未穩,我們一鼓作氣,奪回陣地,我孫連仲帶頭沖鋒,如果有人看見我擅自逃跑,任何人都可以開槍打死我!” 說完,孫將軍從警警衛員手里接過一只沖鋒槍,高呼:“中華民族萬歲!打到日本帝國主義!誓死保衛陣地!誓死保衛武漢!”帶頭向敵人沖鋒,戰士們熱血沸騰,跟著一起高呼口號,像怒潮一樣反撲上陣地,趁敵人立足未穩,又奪回了陣地。 小界嶺界口往南三公里處有個叫朱家大廟的灣子,灣子里有一個大廟,廟旁有一棵千年白果樹,古木參天,遮天蔽日,三四個大人才能合抱。71軍宋希濂將軍和30軍田鎮南將軍的指揮部就設在這棵白果樹下。田鎮南指揮部安放有棺材一副,表達了愿意舍身取義為國捐軀的巨大決心,極大鼓舞了 前線將士的士氣。 田將軍抬棺出征絕非作秀,白果樹下小廟改成的指揮部被日軍的飛機炸成了廢墟,就連幾千年的白果樹也被鬼子的航空炸彈炸了一個大洞,有1.6米高,一個大人低一下頭剛能鉆進去,現在那個大洞還在,只是被土掩埋,只露出來上面一點。田鎮南將軍出征時就已經做好了隨時戰死的準備,同時也能看出抗日戰爭有多么艱苦卓絕。 日軍在此次戰役中傷亡21886人(其中將校佐698人,陣亡4506人),是日軍在武漢會戰中傷亡最多的戰役。中國抗日將士陣亡超過兩萬人。宋希濂將軍的71軍從12500人到撤退時只有800人,幾乎傷亡殆盡。 小界嶺戰役是繼臺兒莊大戰之后,我軍對日軍的又一次重創,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這次戰役的主要指揮官大多數部隊都是在臺兒莊重創日軍的西北軍主力部隊。故小界嶺戰役又被稱為第二個臺兒莊戰役。 這次我從深圳返鄉有幸經過大別山小界嶺,1600多歲的白果樹依然郁郁蔥蔥,71軍和30軍聯合指揮部是三間很普通的青磚瓦房,旁邊是三層嶄新大樓的小界嶺村部。村部南邊立著一塊高大的小界嶺戰役紀念碑,碑后的山坡上滿葬著眾多小界嶺戰役中英勇犧牲的中國軍人。 為什么犧牲的軍人埋在山坡呢,我向附近的長者詢問,山坡本來就有中國軍隊挖的戰壕,當時戰況激烈,情況危急,部隊緊急撤退,戰死的英烈就用草席一裹,埋在戰壕里,上面樹了一個木牌,記載著烈士的姓名,番號,籍貫,不過天長地久,今天大多已無籍可考,只記得他們是中國軍人,中華脊梁,民族英雄! 我在烈士墓前向為國捐軀的革命英烈深深三鞠躬! 今天戰場的硝煙早已散盡,衛國英雄們靜靜安睡在青山綠水中,他們早已經和高大雄偉的大別山融為一體,與天地同春,日月同輝。 那段悲痛屈辱的歷史警醒著每一個后來人:只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才能永遠不會被人家欺辱!只有一個沒有貪腐,人人都有幸福和自由的中國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些為了民族的生存獨立,自由與尊嚴英勇犧牲的革命前輩,不分 黨派,不分民族,沒有高低貴賤,將永遠被歷史和人民所銘記! 笑看紅塵中,馬革裹尸還。 揮師小界嶺,浩然有正氣。 軍民魚水情,齊心滅倭奴。 勿忘百年辱,君子當自強! 小界嶺抗戰英雄紀念碑,碑后面的山坡上埋葬葬重多有名或無名的抗戰英雄 |
|
來自: beiliutongxin > 《我的圖書》